首页金融正文

流动性边际偏紧致地方债务违约风险扩大 政信信托接连“爆雷”成为排查重点

作者:刘陈希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1-08 18:36:48

摘要:向来以低风险著称的政信信托也成为了监管排查的重点。近段时间以来,信托公司以2019年11月30日为基准日开始新一轮全面风险排查工作。本次风险排查分为机构自查与监管复核两大环节,必须在2020年1月12日之前完成。

流动性边际偏紧致地方债务违约风险扩大 政信信托接连“爆雷”成为排查重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向来以低风险著称的政信信托也成为了监管排查的重点。

近段时间以来,信托公司以2019年11月30日为基准日开始新一轮全面风险排查工作。本次风险排查分为机构自查与监管复核两大环节,必须在2020年1月12日之前完成。

有信托从业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本次排查中,政信信托是排查重点对象之一,排查内容是信托公司存量业务和涉及资金池的相关业务,背景主要是为了摸清信托行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接连爆雷引发关注

2019年以来,信托逾期现象不断,不仅仅是通道类信托,以往被视为低风险的政信类信托也频频发生逾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引爆了多家信托公司上百亿规模的“大雷”。

2019年5月,中泰信托“恒泰·1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爆出现违约。资料显示,“恒泰·18号”是中泰信托2017年发行的产品,融资方为青海省国资委下属国企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融资金额为48040万元,涉及159名投资者,信托单位分9期成立,期限2年,各期信托单位原定于2019年5月11日至2019年8月8日陆续到期结束,但直到2019年12月底,中泰信托和投资者对如何偿付的问题,尚未达成一致。

然而,“恒泰·18号”只是中泰信托政信类项目逾期的冰山一角。原定于2019年11月2日至11月30日陆续到期的“恒泰·39号”第3-9期信托计划,也被爆出融资方已经提出展期还款申请。

除了中泰信托外,国元信托也成为2019年政信类项目“爆雷”的大户。

2019年12月10日,国元信托旗下名为“国元·安徽·20170204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逾期。据了解,该产品募集于2017年,募集规模2亿元,期限为2年,付息方式为自然半年付息。1期规模4520万,2017年11月24日成立,2期规模2390万,2017年11月29日成立,3期规模7630万,2017年12月8日成立,4期规模1571万,2017年12月15日成立。截至2019年12月9日(即一期产品到期十个工作日),该产品本金利息均未支付。

与此同时,“国元·安盈·201705032号”“国元·安盈·201703003号”“国元·安盈·201602008号”以及“国元·安盈·201702003号”等地方政信类产品均于近期出现延期兑付。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下半年,“国元·安盈”系列就有5单政信类产品被出现延期兑付,共涉及资金约5.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甚至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中融信托还被爆出旗下的一款“中融-享融18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延期兑付的情况。据了解,该信托计划分多期成立,总规模10亿,融资方是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集合信托兑付高峰到来,不少地方债务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焦点。上述从业人员分析,地方政府控股的信托公司早年偏好所在区域的地方政信项目,一直安全无虞。后来陆陆续续走出所在区域拓展其他省份的政信项目,在经济形势更好的年份也没有出现问题,使得很多公司越来越相信自己的交易逻辑。眼下不少地方政信项目出现延期兑付危机,主要是由于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过去的债务扩张导致的资金流紧张。

资金收紧导致债务边际扩大

政信类信托又被称为基础产业类信托,一般涉及的项目多是政府的基建项目,且多以最终债务人为地方政府形成债权关系。无形中,它是一种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金融活动。

上述从业人员认为,这几年政信类信托之所以受追捧,主要原因是在信托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对于注重安全性的信托投资者来说,“政信项目政府兜底”具有相当大的诱惑。一方面地方政府不会跑路、破产,对债务关系承认;另一方面虽期限有长短,但大多数延期后都会解决;再者目前收益相对较高,投资价值高;最后就是有发债政策兜底。总而言之,政信信托相对来说风格较为稳健,谨慎选择的话总能找到合适的项目。

不过,随着中央对流动性资金收紧和地方债务规模的逐渐扩大,原先的安全边际被打破,也使得政信信托的问题逐渐暴露。上述从业人员指出,地方政府财务不透明,缺乏第三方核查;受财政部、央行等监管政策影响较大;受地方政治生态影响,依赖管理方谈判能力等因素影响,政信信托的缺点依然不少。

“虽然政信信托相对来说风格较为稳健,谨慎选择的话总能找到合适的项目,但政信项目的缺点,投资者也一定不能忽视”。上述从业人员认为,投资者挑选产品首先应该挑选信托公司。选择股东背景强大,过往历史较为清白的信托公司比较合适。同时对于产品选择上要看项目所在地、抵押物价值、担保方情况等综合考虑。如果已经出现延期等情况,可以通过要求召开受益人大会等合法手段了解项目情况及信托公司后续处置情况,要求信托公司按照信托合同相应处理。如果信托公司有违约情况,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项目缺点不容忽视

实际上,在经历了2019年严厉的监管后,整个信托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受追捧的通道业务被持续压缩,房地产信托几乎陷入了停滞,但与之相反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类、政府平台融资类等业内统称为“政信信托”的项目却明显多了起来。根据信托业协会披露,截至2019年3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86万亿元,在资金信托中占比15.45%,同比增长5.55%。3季度新增规模为1396.02亿元,同比增加60.34%。延续了自2019年1季度以来的新增规模持续上升趋势。

一边是违约风波不断,另一边却有资金源源流入。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袁田表示,由于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下的基建项目短期反弹,信托资金流向也有明显体现,但是考虑本年度政府专项债额度用尽以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信政合作业务模式转型仍须未雨绸缪。

此外,随着行业信用风险上升,政信类信托的违规行为亦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

2019年12月19日,北京银保监局公布2张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合计被罚没180万元,作出处罚的日期为12月10日。

从受罚原因来看,中信信托受罚是因为“接受银行个人理财资金投资劣后受益权、违规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自然人投资者数量违反监管规定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监管责令整改,并给予合计9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建信信托受罚则主要因为“信政业务开展不合规、关联交易未逐笔进行事前报告、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监管责令改正,并给予合计9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上述从业人员表示,信托公司应该加强主动管理的能力,辨别风险,而非一哄而上。对于平台要挑选其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政府支持力度及融资成本相匹配的项目。如果风险无法把控,宁可项目不做。另外可以拓宽思路,除了传统的融资类信托,在服务类信托例如家族信托、ABS等以及投资类信托例如股权投资、二级市场投资等方面另辟蹊径。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