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IPO常态化亮点:数量增长95%,邮储银行夺年度“冠军”,让垃圾股的壳资源无人问津

作者:肖超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27 13:28:28

摘要:董登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对2020年IPO进程的建议,他表示,国务院在12月22日刚刚发文,提出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科创板上市,A股市场对创新企业也应该更包容,IPO节奏可以尽量市场化,不要过度人为管制。

IPO常态化亮点:数量增长95%,邮储银行夺年度“冠军”,让垃圾股的壳资源无人问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超 陈锋 北京报道

IPO常态化是2019年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

所谓IPO常态化,是指从2016年11月开始,A股IPO核准每月改为4批,月均IPO家数维持在30家以上。

2019年3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9年的IPO节奏是将继续保持常态化。5月,易会满再次表示,要继续保持IPO常态化,坚持竞争中性,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切实做到好中选优。

12月初,《华夏时报》记者从接近证监会人士处获悉,证监会将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重视市场投融资平衡,推动发行、注册和市场承受力的有机统一衔接,切实防控各类风险,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

财经评论家水皮表示,监管层的此次明确表态其实是监管层对市场的悉心“呵护”:历史表明,市场最担心的其实是IPO发行的不确定性,那么形成稳定的预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往,市场对IPO常态化就透明了,那么市场的融资功能也就可以正常发挥。

董登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对2020年IPO进程的建议,他表示,国务院在12月22日刚刚发文,提出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科创板上市,A股市场对创新企业也应该更包容,IPO节奏可以尽量市场化,不要过度人为管制。

募资总额再达峰值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2019年内共有201家企业完成发行,IPO募资总金额达2442亿元,这两项数据较2018年全年分别大幅增长95%和81%。

在这其中,有73家核发企业和840亿元IPO募资额由2019年7月正式开板的科创板贡献。在此背景下,A股的IPO募资总额达到2011年以来的峰值,且由毕马威发布的报告显示,上交所在2019年的IPO募集资金超过250亿美元,此项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五。

而如果在总数中去除科创板带来的影响,主板、创业板及中小板在2019年至今平均每周新上市2.5家,每家企业首发募资12.5亿元,仅比2018年略有增加。

此外,据德勤在12月1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在主板、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的新股上市首日市盈率及平均回报率与2018年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且新股认购继续100%获得超额认购100倍以上,市场热情不减。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据毕马威统计,与2018年相同的是,工业市场仍为IPO宗数最多的行业,信息技术、媒体及电信业继续排名第二,但与2018年不同的是,受科创板的带动,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行业的IPO数量一举超越消费品市场和金融服务业,来到第三位。

而在2019年前十大A股IPO中,有三家为金融服务企业,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327亿元募资额,成为年度最大的A股IPO;有4家来源于科创板,其中以中国通号募资额最高,为105亿元。

更重视从源头上提高质量

11月末,证监会在对政协会议提案及人大会议建议的答复函中提到,截至目前,首发平均审核周期已由2016年以前的3年以上,下降到2018年的9个月左右,再融资则已实现即报即审,平均审核周期在3个月左右。上述审核周期已基本与成熟市场接近。

证监会还表示,同一时间受理的企业在审核进度上的差异也已逐步消解,已基本实现所有在审企业的“即报即审、审过即发”。

缩短审核周期、提高审核效率是证监会为民企提供融资便利、缓解民企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证监会的审核力度并没有下降。

2019年年中,仅7月8日一天,证监会就因在IPO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会计核算不规范等不同的问题,对6家拟IPO企业出具了警示函监管措施。

8月末,证监会又通报对首发企业的现场检查分类处理情况称,已启动2019年第一批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并将继续按照问题导向和抽查抽签相结合的方式,安排第二批现场检查,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在此举措下,IPO上会前取消审核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多,仅11月就有4家企业取消审核,创下22个月以来单月取消审核的最高纪录。

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加大对拟IPO企业上会前的核查,其震慑效果也有利于引导带“病”企业自动退出排队序列,同时也节约了后续监管审核成本。

12月初,又有接近监管层人士对媒体表示,未来IPO监管将更重视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符合发行条件,要求做到法律规范性和财务真实性,重要信息披露要诚信自律,申报材料要真实、准确、完整。

这也意味着,“守好入口关”仍将是证监会的长期工作重点之一。

全面深改中的IPO

董登新曾撰文指出,IPO常态化是IPO审核体制的重要变革,这是从IPO市场化走向注册制全面实施的过渡性措施。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充分满足投资者打新、炒新的巨大市场需求;二是提高IPO效率,降低IPO成本,让垃圾股的壳资源无人问津。

9月,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改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就提到要切实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努力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此后,取消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正式确定、新三板改革全面启动、再融资规则松绑、H股“全流通”改革出台,全面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动作频频。

随着资本利好信号频出,预披露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据证监会的最新公告显示,截至12月19日,IPO排队企业数量为428家(不含科创板),比2018年年底相比增加超过50%。

对此,安永发布研究报告表示,IPO排队企业数量在今年再次攀升,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利于资本市场向上趋势,5G引领的科技也有望带动创新型科技企业上市,预计2020年A股IPO发行活动将保持活跃。

编辑:严晖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