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长三角养老观察 | 长三角养老金融一体化浮出水面,各金融机构激烈角逐抢夺先机

作者:杨柳 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18 18:30:35

摘要: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在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京津冀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的比较中,长三角地区的老年抚养比更高,且上升速度较快,老龄化问题更严重。如何运用长三角一体化来更好地协同发展长三角养老金融,进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和经验成为长三角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三角养老观察 | 长三角养老金融一体化浮出水面,各金融机构激烈角逐抢夺先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柳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从规划进入密集施工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成为建设长三角金融生态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的区域经济中,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但同时也是老龄化程度很严重的地区。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在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京津冀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的比较中,长三角地区的老年抚养比更高,且上升速度较快,老龄化问题更严重。

如何运用长三角一体化来更好地协同发展长三角养老金融,进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和经验成为长三角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月13日,在第二届长三角养老金融论坛上,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永峰对记者表示,长三角地区加强养老金管理,多渠道筹集养老金,促进养老金保值增值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人社角度来讲,应不断完善长三角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从局部突破到整体推进,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地同时保证长三角联动。

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已初具条件

据《华夏时报》记者从与会专家处了解,截止2017年底,长三角三省一市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合计1.85万亿元,约占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四分之一。

中国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委员刘琦在会上表示,从养老金融的角度来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条件,具有融合发展的成熟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基础。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已经成为建设长三角金融生态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会专家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养老涉及多个方面内容,从目前专家学者取得较多共识的角度来看,养老金融指的是围绕着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以及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含养老金制度安排、养老金资产管理、养老产业金融、养老财富管理等内容。

据悉,在第一支柱——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中,长三角是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创新的试点区域,从1986年开始进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过,长三角城镇职工养老金结余历年增速持续下降。

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方面,其前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就于1991年发端于上海。据《长三角一体化养老金融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8年,从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来看,长三角地区在企业年金的规模和效益上均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数据显示,2018年,长三角地区企业年金的企业账户数、职工账户数和资产金额分别占全国总额的19.20%、12.22%、11.70%。同期,京津冀地区的上述比例分别为6.69%、5.59%、5.40%,珠三角地区则为5.56%、5.25%、4.12%。

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企业年金的企业账户数占各省市的企业总数的比例总体并不高。2017年长三角地区企业账户数占各省市的企业总数的比例分别为上海市1.97%、浙江省0.17%、江苏省0.12%、安徽省0.15%,长三角的企业年金发展深度仍待提高。

在第三支柱近年的重点项目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以及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养老金融相关产品的试点范围来看,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中均出现了长三角城市的身影,但这些养老金融产品目前规模尚小,仍待进一步发展。

同时,养老产业投资的各个“头部”参与方也大多将长三角地区作为自己的重点布局区域。

12月13日,上海一家保险机构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根据近年来机构的数据统计,长三角地区的养老需求大、社保制度领先,政府管理与认知水平高,长三角地区老年人口跨区流动频繁且规模也越来越大,长三角地区养老金融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比较大的优势,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养老金融联动发展已具备条件。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长三角汇聚了丰富的金融资源,目前,上海拥有持牌金融机构1537家,其中长江养老、浦发银行、海富通基金等深度参与养老管理等机构都位于此。

养老服务作用日益凸显,金融机构争先入场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养老一体化早有动作。2019年4月20日,旨在为长三角养老一体化提供更好服务的“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在上海浦东正式揭牌。该联合体成立后,将进一步调动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资源,发挥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经验互换的优势,打破区域养老服务壁垒。

2019年6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民政部门签署了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合作备忘录,江苏苏州、南通,浙江嘉兴、湖州,安徽芜湖、池州以及上海各相关区域将作为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地区,共同探索建立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充实养老保障体系的产品出现,包括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杨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始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到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当中。

据第一财经养老保障制度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杨倩雯介绍,目前,金融机构在“三支柱”养老金管理业务中,主要涉及的业务包括对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在第二支柱中,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中担任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等角色;在第三支柱中发行管理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养老目标基金等金融产品,以及对养老产业进行投融资活动。

养老保险1_副本.jpg

在首批21家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资格的金融机构中,总部或注册地位于上海的多达9家,长三角金融机构将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作出巨大贡献。

据《报告》显示,除由政府机构主导的社会福利型养老服务机构外,近年来,社会力量举办的市场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也在逐步增加,涉及主体主要包括地产公司、保险机构、养老服务运营商及其他投资机构等,主要分为自持经营型、销售型等模式。

其中,地产公司投资模式主要偏向于投资养老社区,与保险服务、医疗服务相结合,协同开发与养老社区入住等相关服务挂钩等保险产品,打造“专属保险产品+高端养老社区+优质专业服务”等业务模式。而保险公司则实施“保险+医养”“大资管、大健康、大养老”等战略。

“不过,无论是什么机构,在养老产业投资大地域上,基于长三角大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理念以及老龄化程度等因素,长三角都是重点布局的区域之一。”杨倩雯认为。

会上,专家表示,未来养老金融与养老消费紧密相连,“养老社区+”的模式想象空间巨大。除了与保险结合之外,还可以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联手,推出养老金融与养老消费相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人们的资产配置和养老保障需求。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秦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