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被中央环保督查组“痛批”一年半后 练江华丽转身成治污样本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16 13:10:08

摘要:尽管距离恢复到“澄江如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练江的整治已经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被中央环保督查组“痛批”一年半后 练江华丽转身成治污样本

12月4日,谷饶溪溪水现场取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汕头报道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

“白练”素来是中国诗人用来形容澄澈清明的意象,发源于粤东的练江也正是因此得名。近年来,由于二十多年工业、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持续污染,练江成为“黑水”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当地政府治污不力、漠视整改的问题更被中央环保督查组痛批。不过,这一切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机制的真正起效发生了改变。

12月4日,在练江支流谷饶溪的一座小桥上,《华夏时报》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从溪水中现场取样,检测出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为7.34毫克/升。而就在同一地点,去年6月中央环保督查组对第一轮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时,取出的河水溶解氧含量仅为0.05毫克/升,颜色浑浊如刚刚涮过墩布的脏水,鱼类根本不可能存活其中。

经过500多天的真抓实干,练江的污染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今年1-11月,练江入海口海门湾桥闸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32毫克/升、氨氮平均浓度3.26毫克/升、总磷平均浓度0.225毫克/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述三个主要污染指标分别下降11.1%、23.7%和64.6%,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符合地表水V类标准要求。此前,练江的水质近二十年来一直是重度污染的劣V类。

沉重的历史欠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凭借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和贸易港口的地理优势,汕头兴办了一大批“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大大小小规模近千家纺织印染企业沿着境内的练江分散布局。尤其是针织内衣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街巷当中也时常可见打枣、拷克等不同细分工种的私人小作坊,更不用提数量巨大的印染厂。甚至有人说,全国三分之一的内衣都是“汕头出品”。

然而,在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曾凡棠看来,这一产业布局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练江的自然禀赋非常差,这么耗水的产业理论上讲是不应该在这里搞的,但是历史上老百姓自然选择了这个行业。”他说。

IMG_5446.JPG

整治前的练江

高水耗、高排放的印染业给练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由于长期无序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纺织印染企业长期非法排污,导致练江长期发黑发臭。污染物当中大量的氮、磷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滋生了大片的水浮莲,一度把海门湾桥闸变成了“草原观景台”,几百米的江面上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此外,潮汕地区生活着400多万人,练江流经的潮阳、潮南区却一直没有垃圾处理厂,人们将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就地填埋,甚至扔进河里,进一步加剧了污染。

IMG_5443.JPG

如今每日在练江各支流,都有清理水浮莲的船只作业

“以前走到溪边,老百姓也跟我反映说水太臭了,我就说,接下来可能要整治了,但其实我心里也没底,也不知道有没有资金过来。”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溪美村党支部书记、谷饶溪村级河长张楚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除了钱以外,治污更需要思想上的统一。尽管所有居住在河边的人都不会对污染视若无睹,但他们赖以谋生的工作也同样依靠着这条河。汕头市委领导在总结此前的失败教训时也指出,对群众来说,污染再重都可以忍受,可动了他的奶酪、他的利益就不行。如果不能把群众的思想统一了,即使有钱也干不成。

被“震醒”的练江

2016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对广东的环保督查过程中重点考察了练江的污染治理,留下了13个整改项目。然而,一年半时间过去,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带领督查组“回头看”的时候,却发现这13个项目无一落实,汕头市财政局仅投入600万元用于练江治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督察组听取汕头市委市政府汇报时,有关区县、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项目建设等基本情况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一问三不知,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漠视程度令人震惊。”在给广东省的督查反馈中,中央环保督查组罕见地严辞斥责。

而这震醒了汕头市的领导班子。督查组6月16日离开后,6月22日汕头市长郑剑戈就住到了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谷饶溪。当天,他召集谷饶镇党政班子连夜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从晚上9点开到半夜1点,明确了整治违法违章建筑等工作的具体安排和分工。

郑剑戈的驻点是溪美村村政府背后的一座老年人活动中心,距离河边只有两三米的距离,一打开窗子便是溪边。“市长他自己选了这个地方,要离河边近、能闻到河水味道的(房子)。”潮阳区谷饶镇镇委委员黄楚文告诉记者。记者现场看到,屋子里的书桌上摆着一本“驻点日记”,记录了每次来驻点工作的点滴,封面已经被翻得微微发黄泛卷。此外,书桌上还摆放十几个蓝色的文件盒,分别写着工业污染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干流支流监测等等字样,以及电脑、打印机等成为驻点后才慢慢添置的物品。

IMG_5533.JPG

驻点办公用品

啃下“源头截污”的硬骨头

截至2019年11月底,汕头市四套班子成员带头驻点居住193人次,现场办公,督促各项整治工作落实。

今年5月7日,汕头新任市委书记马文田到任,第二天就到练江进行暗访,一个星期后开始在包干的峡山大溪边驻点办公,组织研究部署练江污染整治工作。曾在广州市担任副市长分管环保工作的他,亲自组织研究、论证和推动“雨污分流”,将此前的沿河治污推进到源头截污。

所谓“雨污分流”改造,指的是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然而,这项工作做起来困难不小。潮汕地区的民居极富特色,被称为“下山虎”和“四点金”,无论是山墙式样还是地坪排布,都与“风水”相关。并且,这些建筑历史非常悠久,有的可以追溯到清代甚至更远。要建一条新的管道,势必要将居民家里的地坪打开,仅仅这一点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做去动员工作。

IMG_5490.JPG

雨污分流工作推进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得解决人的问题。最终,“雨污分流”的示范工作成功完成,并在整个汕头市全面铺开,切实从根子上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广东省生态环境督察办公室主任赖海滨表示,无论是地方党委政府还是当地企业百姓,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都有了很大转变,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振聋发聩,唤醒了当地整治练江、保护母亲河的主体和责任意识。”

另一个“治本”的工作就是治理企业排污问题。截至今年11月底,练江流域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43家,升级改造903家,搬迁60家。即使183家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印染企业,从2019年1月1日开始,汕头市也不再其许可证进行依法延续。企业全都停了产,要搬进印染工业园区后才能复产。

而对这些企业来讲,搬进园区不仅意味着禁止偷排污水,还意味着设备的提升。丰城织染是一家已经在园区调试设备的印染厂,其负责人钟进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停产前厂里曾经购进一批新的工艺设备,发现以前染一吨布要产生100至130吨污水,而现在只排放30吨。园区的一位负责人则表示,进入园区的企业将使用这些全新的设备和最先进的技术,实现入园聚集同时产业升级。“以前是靠偷排、靠污染环境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以后就不存在这个情况。”不过,偷排是绝对禁止的,目前已经有4家企业因为在等待入园期间因私自生产偷排污水被取消入园资格。

据了解,自2018年6月后,汕头市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的断然之策,全力攻坚最棘手最难啃的垃圾焚烧厂、印染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三大山头”,在建的主要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239亿元,2018年以来市级财政已拨付两潮练江流域综合整治资金也达到27.6亿元。尽管距离恢复到“澄江如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练江的整治已经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