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张茉楠专栏 | 中国如何跨越经济增长的陷阱?

作者:张茉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10 16:01:08

摘要:未来中国唯有全面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才能跨越增长的陷阱。

张茉楠专栏 | 中国如何跨越经济增长的陷阱?

张茉楠

当前,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正在损害全球经济。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了增长的同步放缓。根据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2019年的增速将下滑至3%,并将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全球经济景气放缓从制造业进一步传导到服务业。今年上半年,全球商品贸易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仅为0.6%,成为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运行牵动着全球目光。从外部形势看,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外部挑战。虽然中美已就达成阶段性贸易协议取得积极进展,但贸易摩擦相关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如果考虑到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早期出口和透支效应,那么前期加税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

从内部形势看,近些年中国加大经济转型的力度。由于在转型过程中,新增长动力的培育通常要慢于旧增长动力的退出,经济转型必然伴随有经济增速“下降—走平—回升”三个阶段,这决定了经济底部徘徊可能会延续较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叠加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外向型部门和工业部门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内部需求减弱,经济增速出现了逐季回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2%,三季度GDP增长6.0%。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在短期内难以出现趋势性扭转。然而,在经济寒冬中仍有几抹亮色。

第一个表现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快出口贸易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在美国前后分四批对中国价值5310亿美元的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三季度出口贸易下滑0.4%,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但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增速为3%,显著好于整体。而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分别为-11.3%和-9.6%,降幅显著大于整体。由于关税导致出口企业承受更高的成本,加之加工贸易本身利润率较低,因此很多企业倾向于减少加工贸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贸易结构的转型。

第二个表现是高技术部门投资逆势上升。今年前十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年增5.2%,创该项数据最低纪录,似乎让外界较为担忧。从趋势看,2016-2018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增速从17.4%下降至3.8%,呈现较大幅度下滑趋势。然而,相比之下,计算机通信设备、仪器仪表、通用设备等投资增速分别加快0.8、1.4和10.9个百分点。自2015 年有数据以来,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6%,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2个百分点。

第三是从工业化转向服务化也是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表现。服务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居民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增速,2018年服务消费在最终居民消费中占比基本达到五成。

“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短期的宏观调控可以减少经济波幅,特别是在“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以及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和大规模减税降费刺激下,中国经济增速尚稳定在合理目标区间。但应对中长期经济下行压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难题首要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根本还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关键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事实上,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

一方面,成熟经济体经济增速下行是一个必然趋势。从先进国家来看,经济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时期,基本就是减半了。比如德国从7.9%降至3.1%,日本9.4%降至3.7%,韩国是8%精致4.6%。对中国而言,影响经济潜在增长率的要素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在长期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使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背景下,提高关键要素的生产率尤为迫切。

另一方面,高速增长不可持续,还以出口部门为例。中国出口目前已到2.5万亿美元的年规模,从占全球比重来看,2014年之后一直保持在13%左右,制造业增加值也已经占到全球25%以上,进入了一个相对稳态,这也意味着中国将告别高速增长期,进入追求高质量贸易发展的时期。

目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仅为美国的43%左右。从资本总存量、人均资本存量维度来看,中国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资本积累仍有空间,仍需要通过投资提升资本存量,创新是必由之路。以往我们的一些宏观政策主要偏重于“硬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而忽略了“软投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但近两年我们不断加大对“软投资”和创新支持的力度。2018年,中国R&D支出达到19657亿元,占GDP的2.18%。

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既要通过优胜劣汰将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又要继续扩大开放。前不久闭幕的中国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就提出,中国将致力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一轮开放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如果说改革开放40年来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近20年的开放进程主要是遵守既有国际规则的“履约式”开放,相对被动的话,那么四中全会指向的新一轮开放则表明,本轮开放更具战略主动性,更契合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需求和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需要。未来中国唯有全面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才能跨越增长的陷阱。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