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林晓金融观察:降低商业银行净息差才可能降低融资成本

作者:林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1-21 11:04:00

摘要:易纲讲话的目的还是督促银行向民营企业放贷,笔者解读,所谓的惯性思维一方面主要说的是银行在给企业贷款定价时,仍然以基准利率定价,当然另一方面还是强调了银行的借贷。

林晓金融观察:降低商业银行净息差才可能降低融资成本

林晓

11月月29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说,要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贷款定价惯性思维,真正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易纲讲话总的目的还是督促银行向民营企业放贷,笔者解读,所谓的惯性思维一方面主要说的是银行在给企业贷款定价时,仍然以基准利率定价,当然另一方面还是强调了银行的借贷。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最近几年监管层的一个核心任务,但是从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融资进一步趋难。

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货币信贷是对冲下行压力最基本的因素,这个任务落在银行身上。但同时,在经济下行时期,往往伴随信贷风险高发,信用收缩,不良贷款预期上涨,银行会对于信用评价低的企业提高融资成本,或者关上融资大门,这就成了一个很难克服的矛盾。

但是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大局来讲,目前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机制活、激励好,创新能力强,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金融支持必须跟上。

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总的目标是保持营收不出现大的下滑,今年基本还要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这是他们借贷的最核心原因。这就容易解释为什么他们会保持“惯性思维”,因为按照目前央行制定的在LPR基础上给企业贷款加减点定价的话,必然会压缩银行的净息差,银行必须保持存贷款净息差不降低,因为存贷款净息差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而净息差就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和贷款利率之差,要保持净息差的稳定,必须保持负债成本稳定或者降低,或者保持贷款利率的上涨或者稳定。

为了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监管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这几年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同时,在公开市场进一步调降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和逆回购利率,比如最近将刚刚把这两个利率分别下调5个基点,自从LPR推出以来,已经下降三次,下调利率达15个基点。

当时央行推出LPR作为贷款的定价基准,其目的就是要降低融资成本,但是如果负债成本不降低,那么融资成本很难降低,因为银行不愿意压缩净息差。

那么除非银行压缩息差,但这又是侵夺银行的利润,笔者认为这就是银行保持“惯性思维”的原因。

其实这两年银行净息差是上涨的,2017年第一季度是2.03%,之后逐渐上升,去年的净息差是2.18%,而这两年宏观经济下行,银行盈利却出现增长的不正常现象,主要原因就是银行的净息差占绝大多数,是77%。

那么现在要商业银行按照LPR定价,客观的效果就是在负债成本不降低的情况下,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最终降低了净息差,降低利润,这是他们不愿意做的。

那么一味通过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办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市场利率受到通胀的制约。10月份我国的通胀率已经达到3.8%,已经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只不过监管认为,我国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并没有通胀的基础,未来一旦猪肉价格下来,通胀水平也会下降,所以目前没必要采取加息政策,反而还实行了降息的宽松政策,只不过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大幅度降息,其实还是顾及较高的通胀水平。

那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只有一条道:降低商业银行净息差,在负债成本不降低的前提下,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本质上就是商业银行给制造业企业让利,没有银行的让利,制造业企业很难从目前的困难中恢复过来,但这需要监管当局的智慧和魄力。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