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强调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四中全会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1-01 20:17:33

摘要:中国的制度优势既是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来,又是同别的国家的横向比较中来,中国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制度优势功不可没,同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检验,显示了其持久的生命力。

强调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四中全会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10月28日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10月31日晚,四中全会公报全文公布,释放了“中国之治”的最强信号。

据新华社统计,5000余字的全会公报中,“制度”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77次。此外,“人民”52次,“治理”41次,“完善”41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4次,“经济”19次,“健全”18次,“优势”17次,“文化”16次,“法治”16次,“军队”16次,“保障”13次,“体制”13次,“统一”13次,“现代化”11次,“改革”11次,“监督”8次,“创新”7次,“安全”7次 …… 这些高频词勾勒出了一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蓝图。

“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晓晖在11月1日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的制度优势既是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来,又是同别的国家的横向比较中来,中国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制度优势功不可没,同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检验,显示了其持久的生命力。

新的部署和安排

11月1日的电报大楼,一早就挤满了各国记者,长枪短炮聚焦着有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官方解读。

事实上,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概念开始,有关中国制度探索的内涵就在不断被发掘。

据王晓晖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336项重点的改革任务。“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336项任务都在进一步落实当中,应该说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些改革成效的取得,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晓晖表示。

在王晓晖看来,此次全会可以说是对这个总目标的深化和展开,又作出了许多新的部署和新的安排,总的精神还是一致的。

全会公报显示,此次全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下称《决定》)作了说明。随后,全会审议通过了该《决定》。

王晓晖表示,《决定》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不仅如此,基本经济制度在此次全会上也有所创新。

“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三项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介绍。

韩文秀表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而且还在上升,全会提出要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此外,全会还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显著优势”坚定4个自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觉得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也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4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王晓晖表示。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戴焰军对本报记者表示,全会公报总结了13个“显著优势”,而认识到这些“显著优势”,则是我国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