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前三季净利降幅超88%,借款破亿致经营现金流大增,吉药控股频扔信披谜团

作者:于玉金 孙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0-30 09:21:27

摘要:10月29日,吉药控股(300108.SZ)在延期一周后发布关于深交所半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同时,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

前三季净利降幅超88%,借款破亿致经营现金流大增,吉药控股频扔信披谜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见习记者 孙源 北京报道

10月29日,吉药控股(300108.SZ)在延期一周后发布关于深交所半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同时,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

报告显示,在2019年1月1日—2019年9月30日期间,吉药控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16.2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8.03%。根据吉药控股相关披露信息显示,子公司金宝药业的停产是影响其利润下跌的最大原因。

本月15日,吉药控股三季报业绩预告发布后的第二天,深交所向吉药控股下发半年报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不匹配的原因与合理性,以及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高的原因等。

子公司停产披露仍存疑问

吉药控股第三季度报告显示:“金宝药业于2019年上半年开始对部分生产线临时停产,并且实施了交叉生产……为符合环保要求,子公司从2019年8月下旬全面停产,预计将导致本年度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大幅度下滑。”所以,金宝药业部分生产线的临时停产以及交叉生产从今年上半年即开始,但是吉药控股关于此次停产的公告为何于8月末才发布?

深交所对此也有疑问,要求其说明金宝药业实际停产时间,是否存在信息披露滞后或不及时情形等问题。

吉药控股回复称:“由于前期是按照环保的要求10吨锅炉、6吨锅炉、4吨锅炉交叉使用,为保证公司生产,子公司实施了交叉生产,生产线交叉生产而不是全面停产。根据文件要求,所有燃煤锅炉10月15日前全部淘汰,为符合环保要求,子公司从2019年8月下旬进行了全面停产,故公司未以董事会公告形式进行对外披露。”

由此可见,吉药控股是在全面停产后才进行的信息披露,且公司在回复中用“前期”一词替代了“上半年”。令人疑惑的是,金宝药业“部分停产”占全面生产产量的比重是否需要说明?况且,部分停产是否就可不作披露?吉药控股在这些问题上都作了回避。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金宝药业的业绩可谓公司顶梁柱,吉药控股于2014年收购金宝药业,由化工行业向医药行业转型,金宝药业自此贡献吉药控股70%以上收入,在2014年至2016年金宝药业业绩承诺期,吉药控股扣非净利润持续增长。

此外,深交所在此次问询函中指出,2019年上半年,吉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78亿元,实现净利润2100.3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289.78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503.74万元。要求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不匹配的原因与合理性,吉药控股称:“为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向集团外部公司和内部职工借入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资金共计1.46亿元。”那么,吉药控股借入一亿多元的资金主要用于具体哪些经营活动?公司在回复中未给出具体说明。

多次信批疑云

实际上,监管部门对于吉药控股信息披露的质疑已不止一次。

在2017年金宝药业对赌期结束后,吉药控股扣非净利润开始下滑,2017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26.71%。于是,吉药控股2018年重启并购模式,但大肆扩张并未给自身的经营状况带来多大起色。

2018年报显示,吉药控股实现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7.01%,债务重组损益高达1.25亿元,这笔债务重组损益来自吉药控股孙公司梅河口市金宝新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新华医院)。2018年报显示,新华医院因流动资金压力无法偿还工程款,最终由地方政府出面,在2018年11月获得两家建筑公司债务豁免,总计1.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笔数目不菲的损益,吉药控股在2018年11月未作披露,直到近半年后,在2019年4月发布2018年报时才披露。对此失误,吉药控股将责任推给了孙公司,称新华医院签署豁免协议时未及时上报公司,致使信息披露不及时。

今年8月8日,吉药控股发布公告称,当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

据业内猜测,吉药控股此次信披违法违规,和此前发生的收购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事有关。双方关于收购事宜最终未达成一致,更是闹出两者关于协商说法不一的乌龙事件,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中,吉药控股称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是经办人员失误所致。彼时,吉药控股证券部人员告知《华夏时报》记者,未来不再对修正药业进行收购,且暂没有新的收购计划。

至此,立案调查结果还未出,吉药控股扔出的谜团又多了几个。具体调查进展如何了?在靴子落地后,吉药控股能否尽快集中精力于业务经营和业绩提升?

对于以上种种疑问,《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吉药控股证券部,应工作人员要求发送采访提纲,并被告知将通知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未给予回复。

一位不具名的金融咨询机构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信息披露的不准确和不及时容易削减投资者信任,对股价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这是前提。目前,公司产品竞争力在下降,未来亟待思考如何推进产品研发和推广,提振业绩,这是根本。”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