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专访真格基金姜敏:素质教育、下沉和AI是未来五年教育市场核心增长点

作者:于玉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0-23 22:14:59

摘要:2019年,在线教育行业云诡波谲。在教育反周期的声浪下,一边是公司暴雷跑路,另一边则是部分赛道公司仍持续不断的获得融资。

专访真格基金姜敏:素质教育、下沉和AI是未来五年教育市场核心增长点

(真格基金投资副总裁姜敏/受访者供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2019年,在线教育行业云诡波谲。在教育反周期的声浪下,一边是公司暴雷跑路,另一边则是部分赛道公司仍持续不断的获得融资。

为拨开在线教育发展的逻辑,10月17日,《华夏时报》记者专访真格基金投资副总裁姜敏,他加入真格基金前曾任好未来战略投资部投资经理,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股权投资或并购。

天使投资人投资四大标准

《华夏时报》记者: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曾说过,“宁可投错,不可错过”,公司接下来将要重点关注教育领域的哪个赛道?原因是什么?你在选择投资教育企业中,主要看的是哪些因素?

姜敏:徐老师讲的“宁可投错,不可错过”,是天使投资的重要哲学。天使投资往往投的都是最前沿的企业,而最前沿的东西常生于微末之间,很难在早期看的清楚、准确,所以天使投资人要乐观,要相信那些可能改变世界的事情,这样才能投到真正伟大的企业。

所以说有浪漫主义情怀和乐观精神的人更适合做天使投资。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天使投资什么标准都没有,从我自身来讲,有四个方面的标准。

第一是具有“指北星”意义的标准即“趋势”,包括整个社会的大趋势、行业的具体趋势等。比如回头看能够看到2011年启动的移动化大趋势,还能看到2013年开始的教育行业直播化的趋势。可以说没有趋势就没法做投资。下一个大趋势是什么?——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在趋势之下另外三个方面分别是团队、市场和模式,其实这些是所有投资人都关注的,只是对天使投资人而言,会把团队放在趋势之下的第一顺位,把市场、模式分别作为第二、第三要素。对于VC投资人而言可能会把团队和市场都放到比较靠前的位置,甚至会更加侧重对市场的考虑,相对会把模式放在靠后的位置;但是对于PE来说可能会把模式放在第一位,会更加关注作为企业经营成果的三张财务报表,而将市场、团队放在第二、第三的位置。

也就是说所有投资机构都是看这四个方面,无论是VC还是PE投资人都不会投资夕阳产业,投资人们会在朝阳行业里考虑团队、市场、模式三要素的不同顺位组合。

素质教育、下沉与AI+教育的新机遇

《华夏时报》记者:今年教育行业开始偏冷,但也有一些赛道发展仍在突飞猛进,你认为接下来教育板块的空间在哪里?

姜敏:教育行业其实是由诸多细分赛道组成的,我们对于教育里的每个细分行业都持全面开放的态度,但长期以来都首先保持着对K12和英语两个最大赛道的重点关注。

以英语行业为例,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几乎投资了每一代重要的创新企业代表。早在2012年我们就投资了贝乐英语,后来成长为英语行业线下连锁经营时代的典型代表;2012年我们还投资了51talk,后来成为在线英语一对一市场的开创者;2015年我们又投资了叽里呱啦,现在也已经是极具影响力的英语启蒙产品;2016年我们又投资了VIPKID,短短几年就成长为英语赛道领衔的独角兽企业;2017年我们投资了魔力耳朵,开启对在线小班英语课的探索。

此外,我们近两年会尤其关注素质教育、启蒙教育赛道的投资机会。比如画啦啦、叫叫阅读等企业都是在这个趋势下的投资。这个趋势很大而且方兴未艾,随着我国人均GDP的进一步提升和家长教育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必将迎来需求的大爆发。另外,政府也在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素质教育的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最需要的就是创意型人才,这种人才大概率要从素质教育中来。

同时,我们还会比较关注做“下沉”市场的公司,并且已经在该领域开展投资,2018年我们投资了面向三至六线城市开展K12在线大班课业务的盐课堂,现在发展很好。

素质和下沉其实是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趋势,另外一个更长远的趋势是AI+教育。目前AI+教育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类比自动驾驶来说,可能还处于由L0向L1过渡的阶段。由于教育是容错率比较低的行业,新技术进入教育行业的时间要相对延迟一些。但整体大趋势已经在很明确的向AI+教育的方向发展,这方面我们还在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关注。

一对一与小班课的天然矛盾

《华夏时报》记者:你此前投资了在线美术领域的画啦啦,你对于在线美术领域的发展持怎样的态度?

姜敏:画啦啦是我在2015年就已经投资的一家教育公司,画啦啦到目前为止有五轮融资,我都有参与。这其中最核心的逻辑是我看到了直播这种形式对素质教育的改变。

少儿美术其实是一个四五百亿规模的大市场,只比少儿英语赛道规模小一点,但此前线下的少儿美术市场非常分散,最大的机构可能也就只有几亿元的收入。

线下美术机构难以规模化的第一个原因是素质教育的机会成本比较低,所以家长在选择时,离家远近是更重要的因素,然后才是教学质量、机构品牌,导致品牌形成的速度就会更慢一些;第二从供给端看,美术类或者说整个素质类的培训机构,其创始人与员工都是艺术类专业出身,在企业管理上的能力相对较差,也限制了企业的规模。

在线美术能解决离家远近的问题,当距离要素被消灭时,家长就会开始考虑哪家的美术教的比较好,品牌会进一步的集中化。另外,从推广资源上来讲,互联网天然是对头部集中有优势的,在线的注意力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当直播、在线的美术教育来临时,美术领域也是能够产生大公司的。

另外,画啦啦是采用直播小班课的模式,在UE(单位经济模型)上相对一对一有很大的优势。

《华夏时报》记者:为何一对一的教育企业向班课发展会遇到困难?

姜敏:一对一公司想同时做小班课是很难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两者天然就存在矛盾。

第一,一对一企业的教研能力与班课不同,其做教研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小班课不同,只要开始做班课,对教研的要求就大大增加了。比如一对一的教研不需要考虑课堂组织,而班课的教研中,组织课堂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然没有办法适应多个学生。

一对一和小班课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冲突,两者的价格相差不够大,同类型的小班课一般是一对一课程价格的一半左右,家长会在两个产品之间纠结犹豫。当两种课程不在同一家公司提供时,企业能够更理性的向消费者对比讲解,但当一对一和小班课都在同一家公司时,反而销售人员难以明确比较哪个更适合该消费者,在销售激励方面也很可能会让销售人员更倾向于卖一对一的高价课程。

第二,在师资方面也会有冲突,小班课能支付教师更高的工资,那同一家机构的一对一优质教师可能会向小班课部门转移,一对一课程的服务品质就可能被动摇。

多种原因结合在一起,我认为一对一和一对四或者一对一和小班课放到同一家公司做,逻辑是有问题的。

职业培训机构困境

《华夏时报》记者:随着政策,今年职业教育中有新公司涌出,你此前也投资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啊网,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职业教育,你如何看?

姜敏:目前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其实还是要认真拆解分析,最近一些相关政策其实对于职业培训公司是没有太多直接扶持的,真正受益的是职业院校。

如果要说目前的职业培训的红利,应该说是没有类似K12的强管控。比如不需要办学许可证,没有3个月的收费限制等,政府允许职业培训机构是盈利性质的。

职业培训是教完就要去就业的,所以对经济的变化也是最敏感的,我觉得目前职业教育会受益于当前的经济状况。但职业培训也有挑战,在线职业培训的主要挑战来源于市场规模和获客成本。

首先,市场规模是职业培训天然的局限,职业培训市场整体有2000亿元的规模,但其中包括了数十个职业,每一个单一职业的市场都没有那么大,可能最大的职业赛道也只有两三百亿元的规模,而新职业赛道的规模就更小了。

第二是职业教育获客难、扩科难,想让一个学生买多个学科或者多次续费并不容易,所以获客成本占比较高。

《华夏时报》记者:你认为职业教育还有什么其他发展的难点?

姜敏:职业培训其实还可以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职业技能培训,另一部分是职业考证培训。相对来讲,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更容易被时间“淘汰”。

职业考证的市场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它最主要的变化来源于证书政策,如相关的证书取消或出现新的证书要求。但职业技能的市场是相对不稳定的,因为师资一旦开始从事培训工作,就会脱离业务一线,可能五年后就并不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情况了,毕竟业务一线是日新月异的。

可能一家企业刚研究完PC软件制作如何讲最好,第二年IT行业就全面移动化了;刚研发出微信公众号如何运营的课程,流量红利就变成抖音、快手运营了。所以说职业技能培训行业中谁能更大程度地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谁就能获得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

国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共建也是为了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普通院校的老师离业务一线可能太远了。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