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社交基因恐成天花板 微信银行储蓄前途未卜

作者:朱丹丹 单美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0-19 08:55:23

摘要:业界预测,这款利率偏高、开通方便、存取更加灵活的“银行储蓄”一经推出,预计未来不久将会正式面向用户开放。

社交基因恐成天花板 微信银行储蓄前途未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单美琪 北京报道

如今,繁琐的线下储蓄渠道已经抓不住大多“短频快”年轻人的钱袋子,特别是P2P平台集中爆雷事件影响后,对于“保守派”而言,市面上似乎更没有什么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能打动他们的心。

据多方媒体报道称,微信支付日前推出一款名为“银行储蓄”的产品。该产品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产品三年期利率为3.85%,银行承诺保本保息、随时可取、存取免费,并且不需要跳转到工商银行就可以操作。

对此,业界预测,这款利率偏高、开通方便、存取更加灵活的“银行储蓄”一经推出,预计未来不久将会正式面向用户开放。

补齐定期理财产品的缺失

10月16日,据“新流财经”报道称,微信支付内部新增了一项"银行储蓄"功能。不过,目前该功能尚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有部分用户可见,微信官方还未对此有所说明。

记者注意到,点击“银行存储”,同意“工商银行定存相关协议”可免费开通工商银行存款账户,开通完成后,用户可直接买工商银行的定期存款产品。存款利率方面,三年期利率为3.85%,银行承诺保本保息、随时可取、存取免费,并且不需要跳转到工商银行就可以操作。

此外,除了3年期定存之外,还有更短周期,例如2年、1年、6个月、3个月和7天定存,按不同档次计息。其中,7天利率1.10%,3个月利率1.54%,6个月1.82%,1年2.1%,2年2.94%。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储蓄”产品的存储利率要高于工商银行正常利率。据工商银行官网的最新人民币存款利率表显示,该银行普通活期利率为0.3%,而“银行储蓄”7天的存储利率便为1.10%,定期3年的利率为3.85%,要明显高于工行3年定期的2.75%利率,也普遍高于六大行的年利率。

“对于风险承受度比较低的这些客户,则缺乏一款产品来吸引他们。因为很多人认为这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险偏高,为了得到部分用户的信任,微信上线银行储蓄产品的确可以吸引一部分客户。”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另一方面,微信上线这种存款类产品也是对于财付通这种金融理财功能的一个补充。黄大智表示,因为微信在用货币基金、理财以及基金类的产品已经相继上线,再推出银行存款产品的是对于整体存款理财产品的风险高中低以及适用人群不同的补充,那么这种情况补充有利于其产品体系丰富度的提升。

“同时,上线这种风险比较低的产品有利于吸收那些比较保守的用户,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该类用户的粘性。”黄大智说道。

社交基因恐设业务天花板

另一方面,业内分析人士也指出,微信定位于社交平台,微信支付依附于此也将严重受制于社交平台用户的支付习惯。介于平台基本限于其第三方小额高频的支付场景。所以,用户并不会将大额度的资金存入其中,而对于微信支付来讲,其资金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这一点也是和银行储蓄功能的定期存款意识相悖的。

实际上,互联网流量巨头推出定期理财产品,或为银行储蓄产品导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京东金融、支付宝等也都推出类似的理财产品。其中,京东金融App上有新网银行等31家银行提供的上百个理财产品,年化利率以持有时间的长短从1%到5%不等。而支付宝则包括了银行类产品和保险、券商等理财产品。对比而言,微信支付的银行储蓄功能略显单调。

对此,黄大智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微信的角度来看,其在金融方面的功能一直是在追赶或者对标支付宝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其他巨头类的金融产品。而与这些金融APP相比,微信在金融产品上除了过往上线的银行的理财或代销保险、基金等产品之外,在存款业务产品方面确实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2013年,微信支付诞生后,其支付业务快速崛起,同时平台也逐渐开始丰富自有金融领域体系。目前,微信支付除了提供收付款、钱包外,还有微粒贷借钱、信用卡还贷以及理财通等金融相关服务,品类上的确还少一款银行储蓄业务。

“此外,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其实是有一种类似于战略防御的心理。”黄大智举例说,“因为没有办法预测新兴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是对方有这款产品,自己也要有才能够起到一定的战略防御作用。也就是说,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务必要去研究、跟踪以及对标。”

与此同时,黄大智还指出,从2018年开始,银行在和互联网巨头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开放银行的理念。

记者了解到,“开放银行”又称“平台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开放API端口,连接各类在线平台服务商。银行通过与服务商合作,开展各种基于具体、特定消费场景的服务。近几年,随着金融市场改革与金融科技兴起,从新兴的民营银行到股份制银行和大型银行都逐渐开始向开放银行转型。

“此前,银行在做开放银行这件事的时候最初只把贷款的功能,也就是把资产端开放给第三方机构,比如说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机构等一些流量方。”黄大智进一步补充,“但随着开放银行的发展,现在或逐渐的由资产端过渡,也就是把其存款能力开放给第三方的机构,包括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等。”

对于银行而言,黄大智表示,尤其是对工商银行,把这种存款能力开放给微信支付,依靠这种超级流量巨头来进行存款导流,也使其在存款业务的竞争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