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国内药企频现人事调整 专家:药企战略布局要紧跟政策变化

作者: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0-10 13:15:35

摘要:医药产业正在经历变革与整合的时期,迎来各种资源的结构调整,药企的管理方式、营销手段升级转型,也加速了人才的竞争流动。

国内药企频现人事调整 专家:药企战略布局要紧跟政策变化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随着“4+7”带量采购全国扩围落地,医药产业的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国内药企的管理及营销等方方面升级转型提上日程。

据对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19年9月以来,共有12家药企发布了人事调动公告,13位药企高管离职,辞职原因多为个人原因、工作调动等。一时间,医药行业高管离职现象背后的个中原因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医药产业正在经历变革与整合的时期,迎来各种资源的结构调整,药企的管理方式、营销手段升级转型,也加速了人才的竞争流动。

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副主任史万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药企上市公司高层变动的集中出现,反映了行业业绩压力增大,体现了行业周期性变化走到了新的拐点。

压力下高管集中离职

不久前,辅助生殖药物市场头部企业丽珠医药集团的一则高层离职消息甚嚣尘上。9月28日,丽珠医药集团发布公告称,收到傅道田向公司董事会递交的书面辞呈。傅道田因个人家庭及发展原因,自愿辞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及下属附属公司担任的一切职务。

据丽珠集团公告称,傅道田未持有公司股票,其所获授的期权将根据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至于傅道田离职是否有内幕,丽珠集团公告中表示,已确认其本人与公司董事会并无任何意见分歧。公告还称,傅道田在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期间,勤勉尽责,为公司的稳定经营及规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及表达公司董事会对傅道田的感谢等等。

从公开消息来看双方似乎是“和平分手”,《华夏时报》记者就此事致电丽珠医药集团,该集团一位工作人员称有关离职事宜不方便接受媒体采访,相关负责部门之后会公布新的人事任用。

无独有偶,另一行业龙头新华制药9月24日也发布公告表示,日前收到副总经理窦学杰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窦学杰因达退休年龄自2019年9月24日起辞去本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窦学杰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而佛慈制药9月16日也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动原因,孙裕申请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以及总经理职务。

一位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医药产业政策的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销售合规等多方面的生存压力,而这种压力直接传到了企业的管理层。药企的管理者无论是战略思维,还是战术运用,都需要打破固有思维,急需找到未来行业的突破点。

对此,史万奎认为,以"4+7"、"药占比"、"处方反腐"为代表的一系列医药改革政策手段,一方面降低药品价格,另一方面让传统费用驱动的促销模式效率下降、风险加大,必然导致医药企业业绩增长目标承压。上市公司业绩目标落差短时间内对股东和投资者必然产生强烈刺激,于是,从业绩不认同引发对人的不认同,人和组织间的不认同在医药行业集中出现。

找到行业突破点就是赢家

“这个行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你要不断地解决新问题、新市场、新关系......”河北一家制药企业的高管向本报记者吐槽说。医药产业近两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政策市场变化,药企高管成为首当其冲的承压者。

特别是在实施药品采购流通两票制以后,一些传统招商模式的药企,以及不真正掌握新渠道资源的高管就势必成为空架子,而“4+7”药品集采的全国扩围也让不少药企直接将营销团队进行缩减,连曾经的关键角色“药代”也即将成为过去时。

还有哪些药企将会面临高层调整?史万奎认为,根据产业发展环境与业绩压力的关系,有七种类型的企业高层更可能出现变动,包括基于单一费用驱动的营销型企业、基于资本并购的整和型企业、基于公共关系的机会型企业、基于研发优势长期暴利定价的企业、基于简单利益分配的招商型企业、专业领域快速集中的企业,比如区域型医药流通企业,以及过度迷信战术忽视战略研究的企业。

不过,史万奎表示,很多人将当前企业业绩压力归因于行业政策效应的集中爆发所致,但这只是外因,本质上是医疗、医药文化发展周期拐点的历史性必然。拐点期的医药企业文化认知不转弯,跟不上医疗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步伐,路线的方向性分歧会加大。具体说,是企业内部组织化水平不高,能力建设不足,刻舟求剑,战略失策,表现为业绩目标落差不断加大,推动组织焦虑积聚,激化矛盾。

随着国家医药产业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药企的战略和布局要紧跟政策变化,由此带来的人才调整也是必然且持续的。

对此,史万奎表示,医药产业拐点期之后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决定了企业的焦虑周期和行业的焦虑周期。在行业拐点之后,必然有一些企业和人才被甩出赛道,同时,也会有一些企业的驾驶会更加轻松。

他认为,医药行业的好处是细分领域众多,当此时期,抢占细分领域头部位势乃为关键期。拐点之后,细分领域的特别分化与特别融合将是重要特征,决定了产业的集中和淘洗选择。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现有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也要求企业必须搭建新的人才体系。事实上,未来药企的竞争力将更大依赖于专业化人才的竞争。

对于药企的机遇和挑战,史万奎认为应该积极拓宽战略视野,善于将医药与诊疗路径、政府策导向深度融合,坚守医药本心的企业和人才将能迎来了发展利好。这样的企业具体表现为善于放弃小我,以用户心为心,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病机药理、研发、结构、运营、品牌等方面,总之他们更加重视以疾病健康康复为导向的医疗价值,而不是单纯的向"卖药"要业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