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台海正文

砥砺奋进:对台工作进入新时代

作者:李雯心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9-28 08:49:34

摘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推动两岸民主协商;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为新时代对台工作的重要方法论,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时代特色,符合两岸民众利益,并在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展现出蓬勃生命力。

李雯心

2019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不仅回顾了两岸关系从紧张对峙到缓和改善,再到和平发展,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定论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强调了国家统一具有应然性与必然性,而且站在全民族的高度上,以兼容并蓄、合作共赢、创新发展为原则,规划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路线图,也勾画了统一后的美丽图景,标志着大陆地区对台工作进入新时代。

融合发展: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提出的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及国家统一的新路径。2014年的全国“两会”首次明确将“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写入《政府工作

报告》。同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平潭试验区时公开提出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主张,“两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发展、融合发展。”2017年9月的十九大报告将融合发展的理念融入对台工作精神中。融合发展在对台工作的实践层面层层铺开,逐步深化。2018年2 月 28 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 条措施”),内容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台资企业及在祖国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周年的重要讲话中系统论述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内涵,强调“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明确将融合发展作为国家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同时,“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也被再度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对台工作的重要政策主张与目标设定。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两岸融合发展大步推进。各地紧锣密鼓地推动并相继出台地方性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保障。许多地方还接连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台湾青年或两岸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另外,为了提高依法全面平等保护台湾同胞权益的系统性、综合性,增强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司法服务的规范性、实效性,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3月26日发布了《关于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司法服务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从全面保障诉讼权利、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推动两岸司法交流等四个方面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两岸融合发展政策扩大凝聚效应,对台湾同胞产生较强磁吸力。据台湾地区网络媒体《东森新闻云》的民调显示,受访民众中,72.2% 认同这些措施,52.6% 表示有赴祖国大陆发展的意愿。在蔡当局设置的“高墙”阻挡下,依然有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申领大陆居民证。台“陆委会”估计大陆已核发的台湾居住证数量达7-8万,预计未来申领者人数会有很大增幅。

民主协商:难中有进,困中求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重要讲话中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该倡议引发两岸的高度关注及诸多岛内政治人士的热烈回应。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第一时间表示愿率团赴大陆进行政治协商,共同探寻走向两岸统一的和平发展机制,以确保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国民党主席吴敦义也于2月14日再度抛出签署“和平协议”的议题,积极回应民主协商倡议,表示若国民党重返执政将有权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与大陆洽谈签署“和平协议”。两岸政治协商具有重要的民意基础与现实需求。一方面蔡当局极富“敌意性”的大陆政策引发两岸关系持续僵化、恶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两岸尤其岛内民众对于突破两岸关系现实发展困境的意愿;另一方面以真诚为基打造的“民心工程”会使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愿意放下心防参与到两岸以政治协商的方式共同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及制度设计的工作中,也愿意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共享发展红利。

对于两岸政治谈判倡议产生的聚焦效应与磁吸力量,蔡当局密织拦阻网络,搭建法律阻断体系,不仅通过修订“机密保护法”延长卸任官员“登陆”管制期限,封堵国民党高层如马英九、吴敦义赴大陆,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禁止个人或政党在未经“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或主管部门授权情况下赴大陆签署涉及台湾地区公权力或政治议题的协议,还专门为封堵“官方性”两岸政治协议的签署量身打造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五条之三,明定两岸政治协议的签署须经“国会”双审议、“人民公投”等高门槛程序,难度不低于“修宪”,同时配套修订惩罚措施,对于有意赴大陆进行政治协商的岛内团体或民众进行恫吓。即使设置重重高压,蔡当局依然无法完全阻挡“人心所向”。5月24日,郁慕明率团赴大陆进行为期一周的“台湾各界人士广上南北行”,并与大陆方面就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进行座谈。参访团达68人(三位新党青年军王炳忠、林明正、侯汉廷因被限制出境无法实际随团),其中涵盖学者、企业家、医师、媒体人、青年学生等十多个界别。访问期间,两岸各界人士提出五点共同倡议,包括共同反对“台独”分裂、推动实现应通尽通、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等内容。6月15日至21日,两岸83家单位及社会团体在福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海峡论坛,规模空前,范围广泛,参会的台湾同胞来自30多个界别,人数超过1万名,创历史新高。在内外复杂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尽管两岸政治协商要想突破“深水区”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已然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及可期前景。

探索方案:相向而行,求同化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主要政策主张,并强调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应遵循“五个充分”原则,即“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等,展现了创新性、包容性与开放性,也表现了大陆在两岸关系中的影响力、主导力与塑造力,意味着两岸关系已进入深度调整、并寻求创新突破的新时代。

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提出引发两岸团体、研究机构及学界的高度重视及研究热情。大陆方面以探索“一国两制”台湾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不断召开,两岸学者就如何深化两岸交流、推动和平统一建言献策。台湾方面尽管蔡当局反映强烈,第一时间采取曲解化与污名化战术,进行“灭火”,但依然无法阻挡“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对台湾社会的正面影响与刺激。8月17日在新党26周年党庆大会上,主席郁慕明在民进党多番恐吓情况下公布新党版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表示新党主张两岸统一,支持“一国两制”,并提出关于台湾方案的构想。有关“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不同研究成果相继出台,在两岸间引发热烈地讨论与激荡,使其一时间成为热度最高的议题之一。“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大陆务实推进国家统一进程的政治主张,着眼解决统一后的制度设置问题,是一个长程问题。“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政治内涵及制度设计尚处于探索阶段,然而在两岸日益密切,不断深化的民间交流中,在两岸民众间互信不断巩固的基础上,两岸各界共同探索祖国和平统一路径的氛围日趋浓厚,共识也在不断累积。

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三个核心要义: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推动两岸民主协商;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为新时代对台工作的重要方法论,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时代特色,符合两岸民众利益,并在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展现出蓬勃生命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王义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