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不认输不低头”造车30年见微知著

作者:孙斌 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9-27 19:11:42

摘要:汽车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制造水平的综合体现,历来被多数汽车强国看作是“制造业之王”。

“不认输不低头”造车30年见微知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斌 于建平 北京报道

“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从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对抓好制造业、抓好实体经济提出的明确要求,而汽车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制造水平的综合体现,历来被多数汽车强国看作是“制造业之王”。

在今天的中国,为整车厂提供零部件的企业超过10万家,自主零部件厂年产值超过2.8万亿,从业人员过千万。它们星散在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部分,支撑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前行。中国汽车产业的腾飞密码,大都镌刻在那些不起眼的细微之处。

产业筑基

1988年4月的一天,刚履新上海市市长才3天的朱镕基突然造访安亭。

这位工科出身的湖南人在大众的工厂内信步走了一个多小时,一言不发。造访工厂结束后,在车间外,德国工程师悄悄地告诉他:“有一条路从汽车制造厂内穿过,那些马路上扬起的每一粒灰尘,最后都会出现在工厂生产的每一辆桑塔纳车身油漆上。”

朱镕基听完沉默了半晌,点点头说:“如果这条路24小时之内没有封闭,请打电话给我。”

第二天,一切如常。早晨6点半,大众的德方副总经理驱车驶往工厂上班,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们遭遇了“堵车”。他和司机下车去查看,却发现不知何时,一辆巨型吊车横卧在马路中央,将路堵死。

没有人知道这是何人所为,但是,从那一天开始,穿越工厂的马路就此打住了。当天下午,周围道路开始挖掘施工,德国人长舒一口气,这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扯皮纠缠了超过3年的路,就此掉头向别处。

在当时缺重、少轻、轿车空白的中国,德国人第一次直面感受中国人造车的决心!

不止德国人看到了中方造车的决心,大众制造厂的安装工人鲍安荣,也感到了上海市政府对于大众工厂的非凡之礼遇。

朱镕基下令改道的前的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厂就已经在安亭成立了,合资公司奠基成立的当天,鲍安荣作为工人代表就在现场,奠基仪式进行时,台下的领导悄悄附在他的耳边告诉他:“以后,我们安亭会通煤气,马路上的车子会越来越多,你也会拥有自己的车……”

鲍安荣听完心潮澎湃,他见过德国人,他听过德国人向他描绘的国外的“美好生活”场景,电灯电话、汽车洋房,这样的生活,在当时还相对闭塞落后的中国,是无法现象的。

在当年,上海工人的年平均工资不超过1000元,而桑塔纳小轿车要20多万元,不吃不喝也要干上200年。鲍安荣有点眩晕,又有些期待。

那时候,在上海大众造车厂上班的正式工人,是上海丈母娘找女婿的首选,也是受上海小囡追捧的“有为青年”。那个年代,女婿登门见丈母娘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只需穿上上海大众造车厂的工作服,就能让石库门里里外外的邻居艳羡不已。

很快,扎根在上海大众的鲍安荣成了家,生了孩子,买了房子。1999年,鲍安荣买了一辆大众桑塔纳,他成为当时上海街头为数不多的私家车主。

2012年,已经退休的鲍安荣再回大众工厂,他神色激动的说道:“我一辈子工作在嘉定,也在这里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而‘从无到有’的成长轨迹。”

如今,鲍安荣的儿女后人们,也接过父辈的旗帜,投身中国汽车工业的新一波发展浪潮中。在今天,一代代的汽车人,前赴后继地帮助中国汽车工业成长,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最坚固的基石。同时,他们也依托汽车行业,成全了各自的人生。

峥嵘岁月

在李书福高中还没毕业的1979年,杭州街头悄无声息的出现了几个“乡下人”。他们是一群农民,为首的叫鲁冠球,是杭州萧山一家万向节厂的厂长。

因为他们生产的万向节没有销路,为了卖出产品给员工发工资,鲁冠球带着推销人员四处“走穴”,得知中国汽车零配件订货会在山东胶南召开后,鲁冠球带着自家的产品赶去参加。

因为他是乡镇企业,根本没有资格入场,鲁冠球一咬牙说:“没事,不让进场我就在外面摆地摊!”正当他们在卖力推销产品的时候,突然从楼上泼下一盆冷水,在凛冽的冬日将他们浇了一个透心凉。

“那个真是冷啊,冷到了心里。”多年后,已经身为上市公司“万向钱潮”财务总监的阮胜利回忆往事,仍忍不住红了眼眶。

当第一辆“吉利豪情”汽车下线的时候,李书福大摆宴席100桌,向全国官员和加盟经销商发出超过700张请帖,结果让他始料不及——除了一个分管工业的浙江省副省长到场外,90桌菜肴空无一人,无人享用。

这不是最寂寞的,让李书福感到憋屈的是,吉利汽车人通宵达旦“敲”出来的第一批量产车,完全不符合上路标准。

淋雨试验的时候,外面下大雨,车里下小雨;不止是水,天气干燥的时候,连外面的灰尘也落了一仪表台。李书福面对着这第一批100多台的量产车,一言不发的扭头就走了。

不久,李书福又回来了。这次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台气势汹汹的压路机——李书福亲自开着压路机,当着所有员工的面,把100辆汽车碾成了一堆废铁。

这是类似海尔张瑞敏怒砸冰箱一般的壮举,在吉利造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当天,在场的很多工人流下了滚烫的泪水,不知是因为心疼,还是因为屈辱。

多年后,李书福在吉利获得“准生证”后,写过一首诗:“不认输,不低头,擦干眼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产业腾飞

在华为公司内部,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1997年底,任正非换了一辆宝马730,他在兜风的路上,遇上了IBM的老板郭士纳,任正非冲他大喊:“开过宝马吗?”郭士纳不理会,任正非再喊:“开过宝马吗?”郭士纳依旧不理会,第三次遇到后,任正非又喊,郭士纳火了:“你嘚瑟个屁!”任正非焦急地说:“不不不,我是想问,这宝马的刹车在哪儿?”

截止2018年12月,德国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在中国拥有378家供应商,80%零部件可以实现本土化生产。在它的沈阳铁西工厂,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超过1000万的零配件被送进厂内。

企业交付率高,部件质量可靠,这是如今宝马给他的合作伙伴打下的标签。2019年7月,宝马集团组织一大波媒体人参观宝马的零部件供应商,在参观为宝马独家提供发动机曲轴的新晨动力工厂时,厂区的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一根曲轴。

按照检测标准,这根曲轴完全可以通过任何机器的检测,但是,新晨动力的工作人员依旧将这根曲轴定义为“次品”,因为在这根曲轴的一个齿轮上,有一个微不可见的划痕。

正是在这样的“工匠精神”的驱使下,新晨动力实现了令业界震惊的“0PPM”——既每100万个零部件,实现0缺陷。

在宝马中国的供应商序列里,达到这个标准的公司还有福耀玻璃、首钢股份、立中集团等公司,他们分别为宝马提供汽车钢板、汽车玻璃、汽车轮毂。

在今天的中国,为整车厂提供零部件的企业超过10万家,自主零部件厂年产值超过2.8万亿,从业人员过千万。它们星散在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部分,支撑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前行。

中国汽车产业的腾飞密码,大都镌刻在那些不起眼的细微之处。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