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离开富凯大厦三年半之后 肖钢再谈股市反思股灾教训

作者:陈锋 梁银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9-20 23:02:15

摘要: 2019年9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蓟门法治金融论坛上,重提2015年股市危机。

离开富凯大厦三年半之后 肖钢再谈股市反思股灾教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锋 见习记者 梁银妍 北京报道

2019年9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蓟门法治金融论坛上,重提2015年股市危机。

在活动现场,肖钢面带微笑,看起来十分从容。相比在证监会时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如今肖钢不但现场调侃“众所周知,我是因为这件事下台的”,更有几次提到当时自己在政策把握上的失误,言语恳切。

讲到酣处,肖钢甩下西服外套,但注意力依然集中,毕竟他要在100分钟内,用大约70页PPT向公众阐述清楚,终结“牛市情结”,从2015年股市危机中究竟能学到什么。

100分钟内,肖钢讲了什么?

在这场座无虚席的演讲中,肖钢从“牛市情结”讲起,讲述中国“牛短熊长”的原因,提到媒体成为股票的定价因素之一;回顾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肖钢坦言,在当时的情况下,政府果断出手,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同时,总结历史,肖钢说,要纠正监管上的“父爱主义”,并由此提出,推进监管转型要实现“六个转变”。

某协会会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演讲的前半部分大家都有过思考,但后半部分讲怎么去做,是非常尽力的,这是国家解决资本市场问题,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思考。

肖钢于2013年3月出任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一职,2016年2月卸任。在其任职期间,沪指从2015年6月12日创下5178点的最高点之后,一路下跌至8月26日的2850点,两个多月内跌幅达45%。大跌导火索是,到了4000点以上时,监管层清查场外配资,市场反应迅速,股票大幅下跌。

股灾之后又熔断,熔断之后再股灾。2016年1月1日起,熔断机制实施。针对熔断,肖钢坦言,熔断出台时机和制度设计需要反思,它不是造成2016年初大跌的主要原因,但起到了助跌作用。

如今三年半之后,远离“火山口”,回顾当初的经验教训,肖钢提出,推进监管转型要实现“六个转变”。

其一,监管取向从注重融资,向注重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功能均衡、保护中小投资者转变;其二,监管重心从偏重市场规模发展,向强化监管执法、规则、结构和质量并重转变;其三,监管方法从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实施全程监管转变;其四,监管模式从碎片化、分割式监管,向共享式、功能型监管转变;其五,监管手段从单一性、强制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协商性、开放性转变;其六,监管运行从透明度不够、稳定性不强,向公正、透明、严谨、高效转变。

杠杆入市之害

回到2015年股市危机,大家都会说到“杠杆”。肖钢也提道,对于这次危机,是由于降杠杆造成的流动性危机,引发投资者大面积恐慌。股市30年来,有7次暴涨暴跌,和前6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很重要的原因是带有杠杆资金的进入。

他将2014年7月份开始的牛市行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到2014年11月,有多重因素造成;第二阶段,从2014年11月开始加速上涨,各类杠杆资金快速入场;第三阶段则是非理性上涨,数据显示,三个月内,上证指数涨了54%,创业板上涨93%,形成“疯牛”。肖钢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充裕的流动性,很容易造成资产价格的泡沫。

“2014年、2015年是全民借钱炒股,通过各种渠道加杠杆,”肖钢说,“所以下跌的时候,如果不是杠杆资金,而是自己的资金,那本身会有一个内在的止跌机制。”比如股民在买股票时,如果股票价格跌到要亏损,一般不愿意割肉,价格越低,越不会卖,更不会一起去平仓和斩仓,这是一种很理性的反应,是股市内在的一个稳定机制。

肖钢进一步指出,杠杆资金没有这项功能。只有加速功能,产生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平仓权不在投资人手中,到了平仓线就必须平仓,形成踩踏,稳定被完全破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时融资融券推出来,为股市提供了更多现金流。它虽然助推了一轮大牛市,但确实也助长了过度投机,导致股市暴涨暴跌。涨的时候,由于融资加杠杆,涨得很快;但市场掉头时,融资爆仓,收缩效应也更加明显。大家这样的感受比较刻骨铭心,就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加的杠杆过高。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杠杆有助涨助跌作用,从2015年股市危机,到2018年沪指暴跌,从开始杠杆率失控,到后面去杠杆又太暴力。杠杆率必须设限,但不能一刀切,在限度内市场主体自主决定是否放杠杆;在面临风险时,要有序收杠杆,不能断流动性。

杠杆下之宏观经济

在演讲现场,肖钢提到2015年的股市泡沫有客观必然性。从历史来看,股市泡沫往往发生在经济转型时期。因为在经济转型时期,实体经济回报比较低,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因此你的回报可能会趋于降低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也会采取一些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很容易产生资产的泡沫,不一定是股票,但是股票当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大类资产。

吕随启认为,高杠杆只是作为一个直观感受,实际上更应当考虑的是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等因素的变化。当年之所以发生股灾,其一,当时整个宏观经济已经开始步入下行周期,从2015年开始,宏观经济就呈现出强弩之末的苗头,基本面对股市的有效支撑开始弱化。其二,和国家长期以来股市的定位有关系。当年股票市场从开始建立时,就一直存在重融资轻投资的定位。比如当时的主板市场是为了解决国企融资脱困,中小板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创业板是为了向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

他指出,从定位来看,市场始终把融资功能放在第一位,投资功能被弱化。融资方代表的是资金需求,投资者代表的是资金供给。正常的市场是一个供求双方利益能够平衡的市场,如果市场从定位开始就是供求双方不平衡的话,不是买方市场,就是卖方市场。从市场定位来讲,首先是向资金的需求方,也就是向融资方倾斜。

在这种定位下,“一些企业为了上市,过度包装,财务造假非常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平均质量。估值被严重高估后,再加上融资融券加杠杆,股票更是大幅上涨,达到一定程度后,大家就比谁跑得快,股市不就暴跌了吗?”吕随启说,“所谓的加杠杆,只是一个助推机制,没有加杠杆这个事,这个股灾可能不会那么严重,但迟早也会发生。”

破局股市 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开始

肖钢在演讲中提道,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总体不佳,特别是有一部分不具备长期稳定经营能力的企业,是制约A股出现长牛的一大因素。

2019年9月10日,证监会提出“深改12条”,第二条即为“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成为仅次于完善市场基础的最要紧的事情。

吕随启认为,无论哪种上市制度,归根结底都要改善市场制度问题,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市场交易环境,能够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王骥跃提出从“松绑、激励、监督、监管”四点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监管的角度,在根子上要从权力意识回归监管本质,要从奖励、防贼式审核,转往保障权利与防止滥用权利。当前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以及日常信披的监管,更多是奖励式、防贼式、权力式监管或审核:允许再融资并购重组是对好公司的奖励;审核上严防死守就觉得上市公司都是坏人,都是来骗钱的,要上市公司自己证明自己不是坏人;行政许可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才会“被围猎”。

他指出,监管需要做的,更多应当是对违规者的惩罚。两康的60万罚款,与其说是证监会的无奈,不如说现有法规已严重不合时宜。加大相关责任人的违法成本,必须以疼、怕、不敢再犯为惩罚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肖钢在演讲中承认,“要纠正监管上的父爱主义,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他提道,要深刻理解股市价格的信号,不以涨跌论英雄,管好政府和监管有形之手,做监管应该做的事情。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