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聚焦“海洋+” | 深圳如何组建海洋大学?大湾区发出海洋科技人才招募令

作者:杨仕省 隋娉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9-12 22:07:42

摘要:在大海风潮的裹挟下,科技加海洋之冠,探索出一系列诸如海洋遥感监测、海缆通信网络等海洋科技应用,湾区也开始向科创人才敞开怀抱。

聚焦“海洋+” | 深圳如何组建海洋大学?大湾区发出海洋科技人才招募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见习记者 隋娉娉 深圳报道

如果从历史角度看,真正让湾区“发光”的,的确是技术革命的加持。20世纪中后期,随着旧金山以南数十公里范围内的硅谷的崛起,各国科技经济逐渐“开花结果”,湾区的科技经济也不例外,几乎占据了湾区半壁江山,成为了该阶段湾区发展的最大推力。

如今,在大海风潮的裹挟下,科技加海洋之冠,探索出一系列诸如海洋遥感监测、海缆通信网络等海洋科技应用,湾区也开始向科创人才敞开怀抱。

9月11日,位于广东珠海的香山海洋科技港正式建成,并将于年底投入使用。据了解,这是我国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也将成为粤港澳三地海洋装备设计研发试验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魏达志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海洋科技等产业,粤港之间的合作可以在若干制高点、突破点、基础性的产业上进行合作研发、寻找互补的优势。例如,将香港的人才、澳门的资本、广东的引领进行综合。

然而,深圳的海洋科研力量较弱,与国内其它沿海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湾区在海洋人才建设方面实力还较为薄弱,其在发展先进的海上装备和技术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才储备。大湾区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出海洋人才招募令。

科创高地的最佳选择

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技术进步在概念上分为三个阶段:发明、创新、技术扩散。

如此看来,大湾区的确是全国科创高地的最佳选择。全球创新指数2018版报告显示,深圳-香港的创新城市(集群)指数为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

粤港澳已合作出先进的海洋科创成果。9月11日,中国第一个围绕无人船艇产业链的研发测试基地在广东珠海正式建成。值得注意的是,此研发测试基地是粤港澳三地联合进行科技创新的基地,其依托于珠海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在珠海与港澳的跨境科技创新合作下诞生。

广州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工作正在推进。近日,中科院明珠科学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会议上表示,由广州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州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正送报市府审定。

《建设方案》明确规划,通过布局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以海洋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室为目标的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构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成就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人才等。

大湾区内极受国家关注的深圳也拥有丰富的专注海洋各类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朗诚科技”)总裁朱伟胜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到,朗诚科技将每年所有盈利投入科研,在不断的努力下,其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水声通讯技术对构建水下无线物联网意义重大。

朱伟胜认为:“深圳海洋科技企业将在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下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的投入,海洋科技基础技术的研究将得到政策红利。”他同时对《华夏时报》记者称:“中国海洋科技的基础技术是非常薄弱的,特别是海洋传感器技术、水声通讯技术等基础技术研究,这些基础研究工作投入大、风险大、收效慢,希望能够在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下得到突破。”

人才是刚需

如今,湾区的经济繁荣仰仗的远不止科技。若想在海洋科技有所作为,在拥有“天时”“地利”的同时,更需要“人和”。回看熊彼特提出的技术进步第一步,“发明”能够出现的前提即是有科研人才的支撑。

然而,深圳的海洋科研力量较弱,与国内其它沿海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数据,深圳市涉海研究机构有7个,而上海和青岛分别有11、19个。

“首先,深圳在科研人才、原创性成果和大科学装置方面基础较弱;其次,深圳海洋科研教育在国家序列中的地位较低。”海洋经济副研究员胡振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深圳若想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需加强基础科研实力。

经九三学社深圳委员会调研,深圳市尚无专门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同时,海洋科研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深圳市海洋科技的发展和海洋竞争力的提高。报告指出,“(深圳市)海洋高科技研究及开发成果产业化能力薄弱,导致海洋开发仍停留在粗放式或资源掠夺式状态。”

国家已开始关注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意见》指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关键作用;支持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这表明,大湾区在发展先进的海上装备和技术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才储备。

对于海洋大学的设立,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一些机构调研后认为,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等海洋学科并不另类,一般理工科院校的专业都能覆盖,对比重新设立“海洋大学”来说,在现有的大学基础上适当进行增补或许更好。而魏达志则认为,海洋学科散落在其它大学之中并不利于支撑一个海洋中心城市的成长。

魏达志对《华夏时报》记者称,组建海洋大学有三方面益处:“第一,海洋大学的学科更齐备,能够更好地完善海洋学科的普及;第二,人才来源将更广泛,可以吸引来自全球各个海洋专业的人才网,形成海洋人才的机制平台和中心,从而为之后形成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和在海洋科学方面进行更多高效的探索奠定基础;第三,海洋大学的设立有利于在内部发现技术和知识,形成互补、共赢的机制。”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秦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