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马晓霖专栏 | 以色列只手对四敌,“全武行”背后是文戏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8-27 15:18:11

摘要:以伊军事较量进入白热化,以色列四面接火,分别袭击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但马晓霖看,以伊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非常低,以色列也暂时不会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

马晓霖专栏 | 以色列只手对四敌,“全武行”背后是文戏

马晓霖

8月下旬,以色列分别袭击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境内目标,既有主动出击也有防守反击,对手则是几大老冤家: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阵线(总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杰哈德。同时,黎巴嫩真主党摧毁两架入侵以色列武装无人机并警告将随时随地实施报复,以色列也誓言将对所有攻击或提供便利的国家进行打击……这场以色列与伊朗间接较量为主线的军事博弈呈现激化态势,一场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后最严重的军事对峙似乎正在形成,但是,这场“全武行”的背后更多是政治考量,中东近期爆发大规模局部战争的概率几乎为零。

四面出击,以色列再演“六五战争”脚本

8月21日至25日,以色列将几年来的跨境军事袭击首次扩大到与之并不接壤的伊拉克,拉开这一波多点多线作战的序幕。如此复杂的情势为中东多年来所未见,颇有大战在即的架势,着实有点吓人。

21日,伊拉克西部与叙利亚接壤的萨拉赫丁省巴拉德空军基地附近一处军火库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起初,这一事件被认为是高温导致电线短路着火而引发的事故,但是,伊拉克政府调查后发布正式报告称,爆炸是军火库遭受无人机攻击而致。此前的12日,首都巴格达一座军火库也曾发生神秘爆炸,导致一人死亡,几十人受伤。

22日,亲伊朗的伊拉克什叶派武装“人民动员”组织发表声明,将两次军火库爆炸的矛头直指以色列,称以色列对伊拉克、伊拉克人民及其主权进行宣战。该组织甚至援引相关情报抨击美国允许4架以色列无人机入境并实施偷袭。伊拉克前副总理巴哈•阿拉基也通过自媒体称,以色列必须对相关袭击承担责任。

尽管美国对协助以色列无人机偷袭伊拉克加以否认,但是,以色列总理22日接受以色列“九频道”电视台采访时称,“我们不仅会基于必要而在伊拉克进行军事行动,而且会在多个战场采取行动,反制一个企图消灭我们的国家”。他表示,已授权以色列军队采取必要行动的自由处置权,“挫败伊朗消灭以色列的阴谋”。

根据以色列传统,对于明显违反国际法的军事行动一般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但是,内塔尼亚胡这番言论无意承认以色列已将对付伊朗的战火烧到伊拉克国土。这是28年后以色列首次对伊拉克境内目标发动攻击。1981年,以色列空军编队曾伪装成大型民航客机,沿约旦和沙特边境东进并骗过两国雷达,一举摧毁即将竣工的塔穆兹核反应堆,挫败伊拉克的拥核尝试。自1948年开始,伊拉克直接或间接参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多次战争,即使萨达姆政权垮台已16年,伊拉克依然没有接受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存在。

24日至25日,以色列又相继动用无人机和导弹,分别袭击黎巴嫩与叙利亚交接的贝卡谷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以及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相继摧毁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部)和真主党的部分目标,以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试图攻击以色列的”无人机机队,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随后,两架以色列武装无人机在贝鲁特郊区被真主党武装击落,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发表讲话,不仅详细讲述摧毁以色列无人机的过程,而且宣称从即刻起,将在任何时间于黎以边境任何地方对以色列进行报复。

“人阵”(总部)是1968年艾哈迈德•吉卜利勒成立的巴勒斯坦左翼武装,以大马士革为大后方,一直主张通过武装斗争解放巴勒斯坦,反对与以色列媾和,近年曾从黎巴嫩境内对以色列发动火箭袭击,以色列认定其受叙利亚与伊朗资助与驱使。真主党则是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由伊斯兰革命卫队直接组建和武装的什叶派穆斯林政治军事组织。由于黎巴嫩认为以色列依旧占领着几平方公里的沙巴农场(以色列和联合国认定其属于叙利亚戈兰高地),因而宣称有权对以色列进行军事抵抗。叙利亚战争后期,以色列在叙利亚境内的主要攻击对象即为伊朗志愿军和真主党目标,旨在挫败二者的基地化和长期化军事存在。

25日晚,以色列国防军还对加沙地带发动空袭,报复来自加沙的火箭袭击。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军摧毁包括哈马斯军事指挥部在内的数个目标。同时,以色列还对加沙发电站所需燃料供应减半,只允许保证加沙12小时的电力作为对火箭袭击的惩罚。以色列政府被占领土事务协调员卡米尔•阿布•卢昆将军当天用阿拉伯语在推特向巴勒斯坦人喊话说,哈马斯和杰哈德等组织追随伊朗而置巴勒斯坦民众利益于不顾,点燃战火攻击以色列及其平民,必须对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承担责任。

以伊博弈,拳头对话后的政治考量

25日,内塔尼亚胡在视察戈兰高地防务情况时公开警告说,“任何对以色列的攻击行为都将受到还击,任何为攻击以色列提供便利的国家都将承担后果。”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是对以色列一周来四面出击的政策阐释,表明持续已久的以色列与伊朗及其盟友的军事较量进入一定程度的白热化,并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和扩大。

客观地分析,以色列此轮军事行动范围覆盖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4个国家和地区,尽管烈度有限,但是,作战半径堪称1973年“斋月战争”后所罕见。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以色列采取先发制人打击或还击,已重演1967年“六五战争”的脚本,即将战火引向敌方境内,预示着以色列为了瓦解伊朗及其盟友的直接或间接威胁,不惜以进攻为防御,充分体现国防政策中的威慑战略和绝对安全理念。

其实,应对大选也是以色列重拳出击的动因之一。9月以色列议会将重新选举,内塔尼亚胡命令以军不受限制地扩大战争范围,不仅直接打击伊朗及其代理人武装,而且首次在与美国、伊朗同时交好的伊拉克境内制造战端,表明为了国民安全他将百无禁忌,确立安全强人形象,也通过凸显以色列战略安全危机来赢得选票。而南北两线多头出击的作战态势,也的确能营造出以色列危机四伏、强敌环伺的现实图景。

此轮冲突爆发后,美国国务卿彭佩奥公开支持以色列采取“自卫”,挫败伊朗策动的威胁以色列安全的行为。美国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收紧遏制伊朗的绞索,此时表达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不仅符合华盛顿确保以色列绝对安全的一贯国策,客观上也会对内塔尼亚胡再次赢得大选并成功组阁发挥催票作用,因为密切的美以关系不仅是多数以色列国民特别是犹太人的镇静剂,也是影响他们选择执政党及领导人的重要参数。

对伊朗而言,以色列四面开花战略也于己有利,通过多方卷入与以色列的冲突,即可表明伊朗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不乏地区盟友,也可借助吸引以色列扩大作战规模和范围,将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置换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传统对立,唤醒阿拉伯民族主义和泛伊斯兰情绪,为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提供某种合法性,并刺激阿拉伯国家的反以反美舆论,掣肘阿拉伯国家政府追随美国的政策,瓦解美国正在筹建的“中东版北约”,减缓伊朗受到的压力。

当然,尽管以色列四面接火,但是,两个基本判断是明确的:首先,以色列和伊朗爆发直接和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非常低,双方还将尽量保持间接冲突状态以免局势失控。其次,以色列正在努力同阿拉伯温和阵营构建利益联盟共同遏制伊朗战略西扩,因此,暂时不会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因此,近期的零敲碎打式多点战事,不会引发中东既有安全格局变化,更不会出现类似五次中东战争那样震惊世界的局部战争。(作者为著名国际问题学者、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西溪学者(杰出人才)”)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商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