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博鳌房地产论坛|巴曙松:我国基本上告别了住房短缺 陈淮:这说法值得商榷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8-09 23:59:29

摘要:中国房地产市场向来不缺话题,8月7日,在2019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唇枪舌剑。

博鳌房地产论坛|巴曙松:我国基本上告别了住房短缺  陈淮:这说法值得商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三亚报道

中国房地产市场向来不缺话题,8月7日,在2019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唇枪舌剑,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等专家,就房地产市场是否挤占了社会资源、中国住房数量是不是已经足够、中国城镇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房地产严重挤压社会资源?

在论坛上,巴曙松提出了一个问题:“房地产这么多年高速的成长,经常引用的一个指标就是销售额,去年到了15万亿,房地产行业严重地挤压了社会的资源,哪还有钱去投其他的创新转型?”

但陈淮却不赞同这种看法,他表示,社会资源问题不像吃糖一样吃一块少一块,经济学不是这么算账的。中国这些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是处在一个社会固定资产大规模形成时期,钢铁生产能力、石化生产能力都在提高。我们城市的各种公共建筑,包括老百姓的住房,在这个时期是需要股市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把分散在万万千千人们手里的资源集中起来,才能建设完成的。

陈淮提道,“铁路我们不可能一公里一公里地修,要一次修2000公里的话,就需要一个大的投资。这些年我们凭什么累积起了这些固定资产?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代偿功能,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实现了万万千千分散资源集中化的情况下,城市建设固定资产形成过程和工业生产能力固定资产的形成过程。房地产不是挤压了社会资源,而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演讲阶段,巴曙松提道,我国基本上告别了住房短缺,中国今天城镇住房的存量已经超过2亿套,达到2.38亿套。其中,1949-1977年建了1100万套,1978年第一次单位开始建房到1990年建了2834万套,上升最快的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4万亿的投资下去,这个套数的上升非常迅猛。中国的住房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均的住宅面积已经逼近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是一线城市,人均的住宅面积也同样在大幅地提升。

对于中国的住房是否够住,陈淮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请注意住房数量的阶段,1949年以前的房子到现在,已经70年了,那房子还有保留价值吗?所以那一段可以忽略不计,那是要拆掉的。1949年到1979年的房子,是现在棚户区改造的重心所在,没有保留价值。还有备战备荒的时候建的房子,也没有保留价值。另外还有1979-1999年这20年建的房子,对于当时改善老百姓住房条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那个房型的功能只满足了老百姓当时基本住房需求。陈淮拿衣服来做类比,“就像家里有件衣服,只能满足你遮寒避体的需求,但这种功能的衣服您现在还穿吗?是不是再过5年、10年就要改造了呢?”他表示,这三个阶段的房子,放到现在或者过不了多长时间,那都是没用的资源。

中国城镇化仍有增长空间

关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巴曙松在演讲时提道,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中期的力量,房地产行业的转型、业态、发展空间都和城镇化发展息息相关。在1978-2017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增加了6.4亿,相当于5个日本、2个美国的人口。放在全球来看,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处在中间的位置,刚刚超越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无论从哪个权威机构的预测来看,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增长空间,这一点是没有大的分歧的。

巴曙松指出,同国际做对比,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快速城镇化的后半段,速度有所减缓,但还有比较明显的提升空间。

“中国这个大经济体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化和差异。”巴曙松进一步分析,中国的城市化如果分省、市、区来算,不同的地区差异非常大,有的地区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90%,有的才40%多。区域分化的特点会继续存在,呈现出一个梯次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城市会成为城市群发展的中心带动力量,以城市群为载体,在推动中国的城镇化继续提升,未来还会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关于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贾康也表示,中国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中国真实的城镇化水平是50%左右,走到国际经验的70%左右,还有20%的空间。说得再保守一点,即使只有15%,一年上升一个点,也要走15年。对于中国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间,我们可用的韧性、回旋余地、市场潜力等方面,应该有更充分的估量和信心。”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