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7次政府机构改革5次聚焦发改委定位,“小国务院”一再瘦身为哪般?

作者:杨仕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7-12 22:21:06

摘要:该拆就拆,该合就合。此前,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回应关于机构改革时强调,这次改革“瘦身”是手段,“强体”才是目的,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宏观调控的效能及精细化程度上。

7次政府机构改革5次聚焦发改委定位,“小国务院”一再瘦身为哪般?

杨仕省

作为国务院第一大部委,在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发改委在中国宏观调控体系中的职能再度被调整。

而一年多后的2019年6月13日,发改委官网公布的“国家发改委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一文对其“职能转变”的表述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主要精力转到“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上来,统筹全面创新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这轮改革中,素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发改委成为最大的职能输出部门,共7项职责被划到其他部委。据发改委网站显示,其职能机构当前总数为26个,与改革前24个相比,数量上多了两个。其中,15个职能机构以原名保留,9个在名称上发生了变化,新设2个。

该拆就拆,该合就合。此前,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回应关于机构改革时强调,这次改革“瘦身”是手段,“强体”才是目的,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宏观调控的效能及精细化程度上。

7月9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贾义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深刻变革。发改委作为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理应承担着不同的政府职能。”

一再“瘦身”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机构改革中,发改委都是改革重点之一。”贾义猛说。

坐落于北京月坛南街的一幢灰色大楼,就是发改委办公地。其在中央部委宏观调控权力序列中的地位特殊。

中国自1978年以来历经7次政府机构改革,其中有5次聚焦于厘清和调整发改委的定位。“改革强化了发改委宏观调控职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如是评价。

回顾历次改革,发改委的每一轮转变都与宏观管理职能息息相关。根据其主要职责,发改委现下设26个职能机构(司、局等),覆盖交通、能源、环境资源、外资、贸易、就业等国民经济领域,职权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经济运行调节、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改革等,同时参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金融业监管政策的制定,也因此被称为“小国务院”。

而这与其“出身”有关。发改委前身是国家计委,当时将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的重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等13部划归其领导。1998年的机构改革中,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多了“发展”两个字。2003年,随着原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和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一同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名称中的“计划”两字被“改革”两字取代。2008年机构改革,发改委剥离“工业”和 “烟草”等职能,划入工信部。

2018年发改委有7大职责被整合到其他部委中。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划入自然资源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划入生态环境部;农业投资项目划入农业农村部;重大项目稽察划入审计署;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划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药品和医疗服务划入国家医疗保障局;粮食、棉花等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由发改委管理。

对比新旧职能可以看出,部分新出现的职能机构由原部门更名而来,比如“发展规划司”新增“战略”二字变为“发展战略和规划司”;“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去掉“经济”二字变为“体制综合改革司”;“高技术产业司”新增“创新”变为“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司”;“就业和收入分配司”新增“消费”变为“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财政金融司”新增“信用建设”变为“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

凸显宏观调控职能

如今,发改委步入了第67个年头。67年间,风云变幻,改革发展迅猛如潮;67年间,峥嵘岁月,机构改革如虎添翼。

言及2018年机构改革时,何立峰表示,这次机构改革对发改委是很重要的任务,“瘦身”的同时,还需要 “强体”,把主要精力转到“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上来,统筹全面创新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现在,人们从发改委官网就能了解到所有的政策,知晓中国经济的冷暖,一如油价涨跌、药品降价、环保政策,甚至节假日制度的调整等。如今的发改委也更加主动地扮演“为民服务”的角色。

“发改委的职能调整与机构重组,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总体坚持优化宏观调控,彻底减少微观管制的改革方向。”贾义猛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这在此轮发改委的职责调整中有明确提及,突出体现在几个“最大限度”上,如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等。

追昔抚今,自担负起重要使命的国家计划开始,发改委就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并同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步伐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细察国家计委几经变革,每一次“变身”都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发展的进程密不可分。从国家计委,到发展计划委,再到发改委,折射出国家对于“计划”、“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职能转变的关键时点;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总设计机构,到市场经济阶段的宏观调控机构,发改委的经历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沿着历史的长廊,不难发现,发改委致力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雄图伟略,萌芽、生发、探索、突进,抽离微观领域,减少交叉、重叠职能,不断突出宏观协调之职,与时俱进。

近一两年,发改委始终把“简政放权”作为自身改革的首要任务,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出台“减少审批、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等一系列举措。

据发改委介绍,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汪玉凯表示,发改委要充分发挥好经济综合协调之职,做好中央层面的统筹,推进各种规划组织实施,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时间镌刻发改委机构改革的恢弘历史的同时,也将见证中国改革发展的灿烂未来。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