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的“卖出”评级去哪儿了?

作者:视多课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7-12 13:50:40

摘要:本周,康得新事件经过不断地发酵,目前投资者愤恨的矛头都指向了瑞华审计。证券第三方机构,比如审计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和证券研究部门的存在,就是为了有保持中立的机构,来监督上市公司。保证投资者能够比较客观的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

康得新的“卖出”评级去哪儿了?

瑞华审计的做法固然可恨,但是市场上并不是只有他一家第三方机构。从人情角度出发,审计师事务所被上市公司聘请,自然会偏方上市公司一点。而券商研究机构则更多的是为投资者服务的。在康得新造假的这4年当中,为什么没有券商给出风险警示报告?

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康得新的“卖出”评级去哪儿了?

卖出评级实在太少

今年初,连续有两家券商给予相关上市公司“卖出”评级,导致某一板块出现日内大跌。一度引发市场热议。

为什么 “卖出”评级会引起投资者如此大的反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卖出”评级本身非常非常罕见。

中国股市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卖出”评级确实是屈指可数。此前,比较有影响的只有3次,2005年8月(江南证券给予京东方A“卖出”评级)、2007年3月(中信证券给予S深发展“卖出”评级)、2014年6月(光大证券给予伊利股份“卖出”评级)。加上今年年初的两次,一共也就5次。

而仅2018年,因为公告披露存在问题、财务造假、商誉虚高等因素,造成的“黑天鹅”事件。使股东深受其害的起码有十多家上市公司。更不用说滞留在ST行列中,迟迟不肯退市的股票,数量在与日俱增。

与这些基本面存在诸多问题,因而下跌的上市公司数量相比,券商的“卖出”评级数量显得微不可寻。两者鲜明的反差到底是什么问题造成的?

不作为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2018年1月份,当康得新的债券面临违约风险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一家券商对康得新给出“卖出”评级。这使得部分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掉进了康得新这个坑。

仔细想想,券商表面看没有任何的过错,但却有着不可推诿的责任。在应该提示风险的时候没有及时提示,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做为,才会最终造成投资者甚至是众多机构深陷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旋涡之中。

说不出口的“卖出评级”

没有及时提示,难道是因为专业券商也未能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吗?如果真的不具备专业的研究能力,为何机构投资者还要每年花大量资金去购买券商研报呢?但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将看空,或是卖出说出口。往往只是用装聋作哑来表示自己的立场。

为什么“卖出评级”难以说出口?原因很复杂。有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报喜不报忧的因素,也有市场缺乏做空机制,看空报告无法从中获利的因素等。但更重要的是,券商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地位并不对等。

一家公司自IPO开始,券商就是其聘用的保荐人,是绝对的甲方。而券商进入乙方的角色以后,会持续三年或更久。这三年的时间内,就固定了上市公司和券商之间的角色关系。在上市公司看来,券商就是写报告的。给你这么多钱,就应该将公司写得好一些。从券商的角度讲,尽管有许多机构会购买研报,可是一旦上市公司拒绝其调研,调研报告就没法写。这种失衡的关系,限制了券商研究员,使得“卖出”评级成了说不出口的无奈。

总结:

一家公开交易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造假的危害面非常广。不管是券商研究所,还是审计事务所,面对上市公司的问题,都背负着社会责任。券商研究所应该发挥其专业能力。在发现不法行为时,敢于指正。该有“卖出”评级的时候,就大胆地给出“卖出评级”。同时对投资者进行相关的风险警示。作为称职的研究机构,不仅仅需要专业,也需要勇于担当。

编 辑:江迪雯    主 编:朱 博


关于【华夏-视多课】:

【华夏-视多课】教育平台由“上海泰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立。凭借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及庞大的师资储备;并结合多年互联网平台运维经验;旨在将更科学的投资技巧与更先进的投资理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带给广大投资者。2018年11月8日,《华夏时报》与“上海泰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华夏时报 —— 视多课投资者教育事业部”,共同运营【华夏-视多课】在线教育平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视多课
视多课

【视多课】教育平台由“上海泰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立。凭借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及庞大的师资储备;并结合多年互联网平台运维经验;旨在将更科学的投资技巧与更先进的投资理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带给广大投资者。2018年11月8日,《华夏时报》与“上海泰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华夏时报 —— 视多课投资者教育事业部”,共同运营【华夏-视多课】在线教育平台。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