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台海正文

台海观澜 两个人的“一国两制”对决,黄智贤现象反衬出台湾社会的鸵鸟心态

作者:王义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6-18 16:55:44

摘要:6月15日、16日,接连两天,有两个人,一男一女,分别在海峡两岸发表了对“一国两制”的看法,分别在对岸引发轩然大波。

王义伟

无巧不成双。

6月15日、16日,接连两天,有两个人,一男一女,分别在海峡两岸发表了对“一国两制”的看法,分别在对岸引发轩然大波。

先是6月15日,韩国瑜在岛内称,除非从他的尸体上踏过去,否则“一国两制”绝不可能在台湾实现。韩国瑜此言,点燃一众大陆网友的怒火。

接着是6月16日,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黄智贤在厦门海峡论坛开幕上表示,“一国两制”是对台湾最大的尊重与体贴,我们14亿中国人绝不会让“台独”有任何一丝的可能。黄智贤的发言,同样在台湾引发海啸般的反应。台湾网友对她的各种挖苦、讽刺、辱骂铺天盖地而来。

这是一场隔岸开打的擂台赛,是两个人关于“一国两制”的一场对决。

关于韩国瑜的失言,笔者已经做过分析评论,现在探讨一下黄智贤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笔者之所以提出“黄智贤现象”这个概念,是因为黄智贤目前的处境,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她只有极少的、屈指可数的同盟军,比如新党的王炳忠、郁慕明等人,却几乎要面对整个台湾社会,面对数以千万计的人对她的不理解、视她为异类、视她为不正常。

那么,到底是黄智贤不正常了,还是台湾社会不正常了?

笔者认为,是台湾社会不正常了。黄智贤现象反衬出的,是台湾社会的一种鸵鸟心态。

这种鸵鸟心态的成因,要从“九二共识”开始谈起。

现在的台湾人、尤其是国民党人谈起“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但是,时光倒退27年,在1992年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1992年,两岸两会相关人员在香港谈判的时候,台湾方面的与会人员,是有心理优势的。这种心理优势,既体现在个人身家上,也体现在制度上。

具体而言,同样级别的公务人员,台湾人的收入水平要高出大陆人一大截;同样的,那个时候整个台湾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超出大陆的平均水平,大陆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无法和台北、高雄相比。这种现象的背后,至少在台湾人看来,体现的是一种制度优势。台湾方面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也是以引领者自居,指点江山、规划中国统一的进程。

所以,双方在香港的会谈,一个中国,没问题,追求统一,没问题,不但没问题,我们还有国统纲领,照着来就是了。

大陆有什么,大陆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这样的对台方略,台湾人一听了之,没当回事。

当年,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台湾方面在心理上不输阵、甚至自我感觉还很好的情况下,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这个共识的核心意涵,就是一个中国、追求统一。至于一个中国的具体内容、如何追求统一,那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了。

从1992年开始,台湾人的心理优势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然后开始逐步下沉、直至崩塌。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今天,非常繁杂。简而言之,台湾人心理优势的崩塌,有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因素,大陆国防力量的长足发展,和解放军几次亮剑震慑“台独”的演习行动,让台湾人意识到,两岸的天平是倾斜的,台湾弄不好是要被“吃”掉的。

第二个因素,大陆经济的发展,以及两岸经贸交流中台湾的顺差角色,给台湾人造成了强烈的心理落差。试想,仅仅是几年前,台湾还有教授认为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当这些人一旦了解到大陆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该是怎样的不舒服。况且,现在的台湾每年从大陆赚取上千亿美元的顺差。如果没有两岸经贸交流,台湾经济发展将是断崖式下跌。

第三个因素,“台独”势力的鼓噪和怂恿。此处不展开描述。

因为以上三个因素,现在的台湾社会在面对两岸关系时,尤其是面对大陆的和平统一攻势时,开始出现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鸵鸟心态。

这种鸵鸟心态,体现在两方面:当解放军开始亮剑,整个台湾岛鸡飞狗跳;解放军退后,大陆展开和平攻势,口苦婆心宣传惠台政策,台湾人要么听不见,要么使劲摆手不听,聪明的人悄悄地来,赚了钱悄悄地走。

当黄智贤登高一呼,大声倡导“一国两制”的时候,台湾人不干了。为什么?因为黄智贤是台湾人,是自己人,自己人怎么能吵醒自己人呢,这不是吃里扒外吗,把她的嘴捂上!

在笔者看来,台湾没有傻子,也没有脑残。大陆统一的决心,台湾人是相信的;统一的方式只有两种,要么战,要么和,哪种好,他们是清楚的;统一之后的制度安排,要么是一国一制,要么是一国两制,哪种好,他们也是清楚的。

只不过,不到事到临头的关头,他们不愿意面对而已,他们在装睡而已。

黄智贤在厦门发言的时候,几度哽咽。

笔者理解她的心情,唤不醒自己的同胞,她着急。这也难怪,一个人装睡,叫醒很难。千万人装睡,叫醒更难。

总有那么一天,台湾人会面对“一国两制”的。这是躲不过去的。

因为,很多人,包括黄智贤本人,都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一国两制”,难道你要一国一制?!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王义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