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扩张速度过快,管理跟不上 北控水务环保爆雷频发

作者:马维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6-14 17:30:35

摘要: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北控水务前些年的“跑马圈地”有很大关系。由于扩张速度过快,管理跟不上,一些项目只能分包给了其他企业,结果导致问题频发。

扩张速度过快,管理跟不上 北控水务环保爆雷频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刚刚过去的“六五环境日”,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控水务”)收获颇丰,公司接连斩获“2019年度环保突出贡献奖”和“金智奖·节能环保领域之未来公司”两项大奖。

以服务人口数计算,北控水务已是水务行业排名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龙头企业, 2018年度实现营收245.97亿港元,旗下拥有的937座水厂,堪称水务行业的“巨无霸”。

而就是这样一家明星企业,在环保方面却频频爆雷。

5月10日,生态环境部刚刚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和处理处罚整改情况》,北控水务旗下有2家企业上榜。在此前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季度榜单上,北控水务旗下也都有企业上榜,其中还有两家企业被环境部挂牌督办,北控水务已因此被地方环保部门累计罚款1179.71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北控水务前些年的“跑马圈地”有很大关系。由于扩张速度过快,管理跟不上,一些项目只能分包给了其他企业,结果导致问题频发。

挂牌督办2次,罚款上千万

2018年,生态环境部公布了4次“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单”,每季度一次,北控水务旗下的企业每次都榜上有名。

在《2018年第一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和处罚整改情况的公告》上,北控水务旗下有3家企业上榜,分别是北控(大石桥)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控大石桥”)、北控(济源)污水净化有限公司(下称“北控济源”)和永宁北控水务有限公司(下称“北控永宁”)。

在二季度的榜单上,北控济源退出,北控大石桥和北控永宁则再次上榜,同时又新加入了拜泉北控水务有限公司(下称“北控拜泉”),北控水务旗下的企业仍保持在3家。

今年1月,环境部公布三季度榜单,北控水务旗下的企业由3家减少到2家,北控大石桥和北控拜泉再次登榜。

最新的一次是5月10日,环境部公布了去年四季度榜单,北控水务旗下仍有2家企业上榜,北控拜泉保留,北控大石桥退出,但民勤县北控水务有限公司(下称“北控民勤”)又新加入了进来。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企查查”发现,上榜企业中,无论是北控大石桥、北控济源、北控永宁,还是北控拜泉、北控民勤,其股东都是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控投资”),而北控投资则是北控水务下属企业。

根据环境部的公开信息,上述5家上榜企业在2018年已累计被地方环保部门罚款1179.71万元。其中最多的一次是去年6月19日,北控拜泉被拜泉县环保局下达《按日连续处罚决定书》(拜环连罚字〔2018〕1号),累计罚款900万元。

除了罚款,北控水务旗下企业还有2次被挂牌督办。去年8月,北控大石桥因为“排污量大、严重超标、屡查屡犯”而被环境部挂牌督办。今年2月,北控拜泉又被环境部挂牌督办。

今年3月27日,环境部经查验相关材料,已同意对北控大石桥解除挂牌督办。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北控拜泉仍未被解除挂牌督办。

除了每季度的日常通报,北控水务旗下企业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发现过问题。

2018年6月,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来到广西贵港对其污水处理厂污泥去向开展调查,发现贵港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相互勾结,多个环节存在造假行为,伪造台账、编造车辆运输信息、违规处置污泥等手段花样百出。

据了解,贵港市城西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11月开工建设,2015年变更为广西贵港北控水务水质净化有限公司,隶属于北控水务(广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控广西”),而北控广西则是北控水务下属企业。

督察组还发现,城西污水处理厂存在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按照《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污水处理费应全额上缴地方国库,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付给提供污水处理服务的单位。但事实上,贵港市的污水处理费一直由城西污水处理厂自收自支,形成“企业少处理污水、少处置污泥反而获利更多”的利益格局,给了违法企业可乘之机。

扩张过快管理跟不上

北控水务旗下的企业为何屡屡登上污染物排放超标的榜单?与污水处理厂进水超标有很大关系。

以北控大石桥为例,其整改措施主要是“对进水前段进行管控,控制工业废水进入污水厂,并重新培养菌种”。中国环科院研究员廖海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现行污水处理厂的主流工艺还是活性污泥法,需要用细菌去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大量进入,就会杀死细菌,造成处理效率下降,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

关于“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的问题,水务行业曾经希望能够免责,但环境部对此的态度是“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是水污染防治法的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处理厂只要接纳了污水,就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达标排放”,由此引发很大争议。

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表示,这个争议的背后是PPP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多数都是因为企业老想把项目拿下来,但没有把可能产生的问题搞清楚,一旦发生问题后又不想认账,开始互相推诿。

“大家都要敬畏法律,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前就应该调查评估污水来源,并在PPP合同中明确哪些污水可以进,哪些污水不能进,治理到什么程度才能进,不能糊里糊涂地就签合同。”张波说。

一位希望匿名的环保业内人士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去年之所以有很多污水处理企业因为排放不达标而被环境部通报,与这些企业前些年的大肆扩张、跑马圈地有很大关系。它们虽然收购了很多污水处理厂,或是中标了很多污水处理项目,但管理没有跟上,一些项目还是分包给了其他企业做,不在自己手上控制,再加上近年来环保督察的力度越来越严,结果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了。

事实上,北控水务旗下的部分污水处理厂也没有自己运营。以被环境部挂牌督办的北控拜泉为例,从2018年4月1日开始,该厂的运营权限就已转交给拜泉县排水管理处。

在扩张过程中,北控水务还与业主发生过其他纠纷。2018年10月,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曾经通报,北控水务于2015年以PPP模式低价中标后揭阳市占陇污水处理厂等9个镇级污水处理项目后,就借口实际投资可能远超投标报价,而迟迟不肯正式签约。

“不管企业与业主有什么纠纷,项目是不是由它自己来运营,法律上这些项目毕竟是属于企业的,一旦出现问题,肯定还是要由企业来承担责任。”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