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林晓金融观察:消费金融现见顶迹象

作者:林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6-12 17:24:35

摘要:消费金融近几年成为金融业的香饽饽,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涉足消费金融,成为金融机构利润增速最高的业务板块。不过,经过多年的跑马圈地后,目前消费金融已经出现见顶迹象。

林晓金融观察:消费金融现见顶迹象

林晓

消费金融近几年成为金融业的香饽饽,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涉足消费金融,成为金融机构利润增速最高的业务板块。

不过,经过多年的跑马圈地后,目前消费金融已经出现见顶迹象。

首先数据说话,根据央行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显示,2018年,短期消费贷款从70174亿元增加到87818亿元,2019年从一月份的86464亿元增加到四月份的87917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前四个月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短期贷款款几乎停滞不前,这是最近几年消费金融爆发以来没有过的现象。

尽管短期消费贷款并不是消费金融的全部,但它应该是消费金融的主体,短期消费消费贷款增长停滞不前,表明其他消费金融领域也出现同样的现象。

从业务操作上看,许多机构已经看到了消费金融的风险,消费金融的增长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平安银行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该行新增发卡数量约332万张,低于2018年第四季度428万的新增发卡量。不仅仅发卡量在下降,其贷款余额的增幅也开始放缓,一季报显示,2019年3月末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4923.07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4.0%,低于2018年第四季度10.38%的贷款余额增速,重要的表征是,信用卡不良率出现抬头,一季度末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34%,较上年末上升0.02%。

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指出,不仅是信用卡,消费金融全行业的风险都有所上升。平安银行零售产品的不良率略有上升,但整体风险仍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这其中就有一个公债风险的问题,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指出,2018年11月,平安银行就从数字上发现P2P平台“爆雷”后引发的共债客户风险,并于今年1月份及时调整客户等级和压降额度。这是商业银行在发现消费金融领域的风险之后,即使止损的表现。

不仅仅平安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其消费金融业务也开始控制,湖北消费金融的信贷款业务目前已暂停放款,除自营业务外,暂停的还包括跟一些金融科技机构合作的部分助贷业务,此次暂停时间暂定为三周。

尽管官方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停贷,但是意在压降余额体量降低风险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

今年3月。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的5年时间里,我国消费金融迅速发展,除去住房贷款的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7%。2013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已达31800亿元,到2016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阶段性增长了59200亿元,同比增长23.8%。截止至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至96000亿元,同比增长62.2%。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的增速虽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以年均30%以上的增速扩张,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将超13万亿元。

很显然,这个目标现在看来是难以实现了,那么原因出在哪里呢?

首先是消费增速在下降,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305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创下近几年新低,并且下降幅度比较大。 2019年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76亿元,同比增长8.0%。消费增速的下降表明消费对于金融的需求在降低,这是消费金融见顶的明显信号。

其次,居民杠杆率攀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即宏观杠杆率)在2019年一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已达历史高点。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8年末的243.70%上升至248.83%,增长了5.1个百分点。我国居民的杠杆率已经是新兴经济体最高水平,不过相对于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杠杆率水平尚有一定距离。居民再加杠杆消费的能力可能已经达到顶点。

更需要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市场现象,由于在我国所有可投资资产中,目前看来,只有房地产是风险低收益高的资产,许多人以消费贷的名义将资金进入房地产,这不仅提高了居民杠杆率而且也进一步。

经济下行期,金融需求疲弱,风险开始暴露,大型国企和优质企业被国有大行垄断,消费金融今年成为中小金融企业的救命稻草,在这项业务空间逐渐逼仄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风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