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中国物流业总费用超13万亿:圆通速递首设“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5-17 09:52:33

摘要:以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为依托的科技物流,将为我们带来物流产业升级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物流业总费用超13万亿:圆通速递首设“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物流、制造业等巨头逐渐入局,应用场景不断扩展。近年来物流企业陆续上市,随着资本的入局,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物流成本也将随着大幅下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物流总费用达13.3万亿,同比增长9.8%。科技赋能的第三方物流风起云涌,智能化物流体系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5月5日,由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下称“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主办的“‘前沿科技 智能物流’分论坛暨物流虹桥大讲堂”在上海举行。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物流业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是由圆通速递牵头,以互通平台搭建、智能装备研发、行业标准制定等为主要工作,进而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372.5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20.9%;2018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则达到4090.8亿元,2019年规模则预计将突破5000亿元。。

中国物流业现三新趋势

上述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中心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胡本钢表示,中国物流产业已呈现网络化、集约化、规模化趋势,正出现枢纽化、多式化、生态化的势头,刚出现通道化、布局化、智慧化苗头。以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为依托的科技物流,将为我们带来物流产业升级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应关注到全球产品和商品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要注意到欧美国家、东盟国家正在持续降低成本的态势,特别近年来国外商品和农产品成本逐年在下降,而中国的商品和农产品成本逐年上升,已形成发展态势;为此,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思路应是通过持续创新、降本增效,以保持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胡本钢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装备委员会秘书长左新宇在大会上分析指出,从去年开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把工作重点从原来的物流领域向供应链领域转型,陆续发布有关供应链发展以及供应链试点工作的相关文件。经研究发现,社会工业品物流总额达到256.8万亿元,远远大于只有7万亿规模的消费品物流总额;因此,物流业不只是服务业,而是应该被放进供应链体系里去看待的“第二产业+”。

左新宇还表示,智慧供应链本质上是供应链模式和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一种高级的供应链组织形态。我们应该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待基于AI、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的智能物流,以达到真正赋能行业,降本增效的目的。而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利用一系列前沿科技赋能物流、供应链行业,无疑为产业变革注入了新鲜活力。

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应运而生

在当日的论坛上,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圆通速递副总裁相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我国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不足,物流供需信息不对称,以及物流效率低下等行业痛点,如何利用好前沿科技,并打造智能物流体系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落实国家战略,推进“互联网+物流”行动计划,加快自主创新研发,打造核心竞争力,引领整个物流行业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同时,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在围绕互联网+技术进行针对性创新,聚焦改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智能装备信息化和自动化、物流标准体系,提升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据悉,作为科技成果在物流行业创新应用的孵化器、加速器和倍增器,“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孵化器”现已成功孵化出以圆智自动化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圆通全球集运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领先的物流科技公司,并持续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物流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政策、场地、研发、资金等方面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旨在打造出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物流技术独角兽企业或科创版上市企业。

相峰还透露,物流国家工程实验室字成立以来,已经成立10个联合实验室,建设3个创新示范基地,聚集220余位行业专家,承接8个省部级课题,开展3个物流产学研联合课题,研发8种物流智能装备,建设8项物流标准,共计申请13项专利和发表35篇论文。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