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态度:这是深入务实、减少盲点的一项研究

作者:商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4-17 11:32:59

摘要:在全球经济面临动能不足的困难背景下,即将举行的中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否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更多动力,为国际经济合作开辟更大空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态度:这是深入务实、减少盲点的一项研究

商灏

在全球经济面临动能不足的困难背景下,即将举行的中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否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更多动力,为国际经济合作开辟更大空间,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这可能是许多相关国家很关切的问题。笔者翻阅新近出版的由盘古智库“一带一路”节点国家态度研究课题组集体撰写的《“一带一路”节点国家态度研究:下一个黄金时代》系列丛书(汉英对照),感到作者真是有心,很务实的内容,充满生气的来自鲜活现实的案例,有历史纵深的认知,有高度的分析,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真相与实质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

减少盲点,不断提高研究质量

学界对一带一路的研究,目前的确存在一些盲点。但这一问题正在引起重视。

据该系列丛书主编,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是“一带一路”节点国家态度研究,第一批研究八个国家的态度:印度、韩国、土耳其、印尼、英国、白俄罗斯、意大利、巴基斯坦。国际关系、国际交流应该是双向,而不能只是我们自己喊要搞“一带一路”,要研究他们是什么态度。这个课题到现在为止进行了两年多时间,有些课题成果分享给了中央部委的决策部门。

易鹏说,盘古智库参与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代表交流并产生了许多思考,在这一基础上组织调研组对八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实地调研和撰写课题。他认为,“一带一路”的研究至少是百年大计,需要有耐心和远见。在推进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深化,减少盲点,不断地提高研究的质量。

这书的另一位主编,盘古智库特约高级策略研究员、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现实生活中地理版图的概念,它更是世界精神版图的概念。之所以选择各节点国家的态度进行研究,是因为“一带一路”建设五通之中,重要的是人心、文脉要相通,只有对各国人民精神世界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有效进入到现实世界的市场中。

易鹏还介绍说,盘古智库在国内印度研究、土耳其研究、韩国研究等方面做得非常深入,而这些国家用什么态度参与中国“一带一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套系列丛书未来的研究维度将扩大到更多的国家,比如16+1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再比如现在对“一带一路”态度最不明朗,最不积极的美国。而对已经做了研究的国家,例如印度、韩国等,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一带一路”的态度也是个变量,有周期特征,需要做更深一步探究。

以韩国为例,易鹏认为韩国对“一带一路”参与度比较高,盘古智库和韩国互动也较多,将近四分之一的韩国国会议员到过盘古智库,韩国很多政要也到过盘古智库。易鹏说他曾在韩国国会发表过演讲,题目就是韩国怎么参与“一带一路”,韩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意义。另外,最近随着中日关系好转,日本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国与国的关系显然比人与人的关系复杂得多,中日关系虽有回暖的一面,中日在基本面上却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它会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尤其朝核问题的进程对韩日参与“一带一路”都具有很重要影响作用。去年盘古智库有个课题国际影响比较大、包括美国驻华大使馆等都纷纷做了深入的探讨:朝核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韩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易鹏表示,这个课题声音如果放大,会有许多变化需要考量。韩国包括印度等很多国家都会有变化。印度这次大选,穆迪当选基本没有太多悬念,站在印度的角度预测分析:如果穆迪没有选上会怎样?

再比如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头部项目,如果出现变化会怎样?比如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撤军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真枪实弹的干,阿富汗内部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动态的变化,所以相关研究也要不断跟踪动态。易鹏说他们会根据政治周期、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以及技术、经济等周期的影响等,进行动态跟踪研究。至于研究的成果,他们一是通过内部渠道上报,一是通过媒体表达观点。

深入务实,找到最有价值空间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证焦桐基金首席顾问许维鸿,是书中白俄罗斯章节的作者,他在过去六年里,在“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做过金融投资的生意。

他这章节内参文章题目叫《白俄罗斯:计划经济最后的贵族》,一半是探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半是探讨“一带一路”节点国家态度研究,但前者因为众所周知的缘由没有纳入书中,却与后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白俄罗斯是计划经济时代最后的贵族,这种情况就决定了它对“一带一路”的国家态度。

许维鸿说,在计划经济时代,白俄罗斯是前苏联经济最发达,文化氛围最足,生活条件也最高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所以今天谈“一带一路”节点国家态度研究的时候,不能不尊重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他还谈到,白俄罗斯美女多,但无法金融化,无法货币化,没有任何生意可做。白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亚麻的生产商,所以中国现在跟白俄罗斯的亚麻生意合作得比较好。白俄罗斯还有非常好的奶酪和肉制品。在计划经济时代,在莫斯科,白俄罗斯的肉制品奶制品,要比别的产品贵10%到20%。IT产品方面,前苏联要做一个IT的网络,它的承包商不是白俄罗斯的就是乌克兰的。

许维鸿认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从哈萨克斯坦到白俄罗斯、捷克、波兰、德国,白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态度研究有相当的代表性。

他表示,“一带一路”已经六年了,需要考虑如何把精力更加集中在务实的项目上,出国哪怕只有一个项目谈成了,也比开空头支票强得多。

许从金融的角度看白俄罗斯,认为白俄罗斯的主流金融机构非常敏感,白俄罗斯的金融家最愿意跟中国人坐下来谈,而且态度非常好。怎么把他们的需求和中国的需求有效结合?中国的问题在于,有的时候还是不太信任这些外国的银行家和金融家,动不动就把他们妖魔化。外国的金融家只是为了挣钱,只要中国有投资的需求,白俄罗斯有自然禀赋,年轻的父母希望孩子喝到好奶粉,那白俄罗斯就是有市场的。但唯一的问题是,白俄罗斯本地没有银行。许维鸿说他接触了三家银行,总部都在莫斯科,这是困难,也是机会。另外一个国家,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国家不大,有17个银行,都是吉尔吉斯斯坦本国控股的银行,白俄罗斯也是如此,特别是白俄罗斯还是个计划经济,连商业银行都没有。所以对中国金融来讲,如何扣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大门变得非常重要。

许说,吉尔吉斯斯坦去年批了第一个外资银行牌照,给日本人了,我们国内恐怕没有人报道这个事情,但是我们做金融的人很敏感,为什么批给日本人呢,就是因为日本人在过去十年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培训吉尔吉斯斯坦的金融专业人士,所以两年前我跟吉尔吉斯斯坦时任中央银行行长聊天的时候我很惊讶,我说这个人说话日本口音,日本人说英文口音很有意思,长的像突厥,但是满口的日本的英文,后来发现他是留学日本,去年第一个牌照批给日本人就顺理成章了。日本在吉尔吉斯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几国,包括阿富汗的金融投入是巨大的,但是都是隐性投入,不是公开说的,日本人是实实在在去挣钱的。

许的历史观下对白俄罗斯状况及其产业和金融的细节描述,对中国企业显然有一定价值。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魏李萍谈起本书的土耳其部分《当代土耳其的发展愿景——兼谈“一带一路”下的中土合作》时说,这一部分由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昝涛副教授主笔,具体考察了土耳其的发展规划“2023百年愿景”“2053展望”“2071千年目标”的提出背景、落实情况以及土耳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指出土耳其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中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进一步合作的潜力,近些年来两国保持着稳定的高层互访与会面频率,基础建设、能源、纺织、教育、旅游等方面合作提质增速,中国需要在客观认识土耳其的优势与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将“一带一路”战略与“土耳其梦”对接,实现双赢和共同繁荣。

魏李萍几年前参加了盘古智库专门组织的一次去土耳其的深度调研,针对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它跟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与当地的中资企业进行了深度的访谈。魏李萍说,几年来,土耳其不但政局、经济和中国的关系都有了一些变化,经济方面波动也比较大。政局从共和制改成了总统制,这点非常值得关切。2017年4月份,该国民众投票同意从共和制转成总统制,这是土耳其建国90多年来最深刻的一次政治变革。“今年比较热的是地方政府的选举,现在正在重新唱票,反对党占得票数比较多,我们正在密切关注当地政局的发展。”

魏李萍介绍,中资企业到土耳其发展有好几十年的进程,分好几拨,比较热的时期是上世纪90年代初,陆陆续续特别是中国和土耳其的基建,在铁路、高铁,还有纺织等其他领域都有了新的扩展,特别是前年的时候高铁上又有大单,土耳其好几条铁路是中国建的。去年土方提出,希望新建的核电站由中国的一些银行出资,他们的2023年构想里是希望建三座核电站,现在已经建了第一座了,是前几年成的,是土俄合作建成,其实根据现在的评估,它的电力已经接近饱和。但在建核电站是对经济的利好,大于实际的电力发电的作用,土耳其电网还不错,是智能电网,在能源方面,运输方面也很有潜力,中国很看重与土耳其电力企业的关系。

她认为,如果要进行中土合作,必须从更深刻的角度理解这个和我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虽然遥远,但是关系上非常贴近的合作伙伴。

魏李萍说,如果要深刻理解土耳其现在的外交政策以及和中国合作的政策,可以关注它的发展愿景,关注它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也要关注它对外关系方面所走得多边主义道路。最后还要考虑世俗主义的因素,中国有很多在土的华裔人,土耳其也有一些在中国的人,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人对两国之间起到的很重要的沟通作用,在民间进行反复的推进。

理性思维,看清最真切本相

盘古智库印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杜文睿说,这本书把印度作为全部所有章节的第一章呈现,虽然印度从2013年至今没有明确说要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但印度不管是从古代丝绸之路还是从如今的“一带一路”沿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甚至是如今“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伙伴国家。并且从客观上来说,中印两国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顺利合作的必备条件,比如都是世界上10亿级的发展大国,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地缘上又互为邻邦,两国都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彼此市场广大,互补性较强,产业合作空间很大。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印两国具有一定的先天条件,但是印度迄今仍然对倡议半推半就,并且时不时还采用与其他南亚国家进行的项目和合作对冲。

她认为,如今的中印关系与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已经有了一些或明显或微妙的变化。但短期内印度明确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能性可能还是比较低。纵观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历程,也不是特别坚决的拒绝,也出现过多次微妙松动,这也是随着中印关系的发展有所变化,长远来看还是非常乐观的。

杜文睿表示,印度迄今仍然对倡议半推半就,并对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进行的合作采取“对冲”措施。杜文睿就此背后的原因及针对这些原因如何进行有效的解决,论述了她的观点。她认为,两国战略互信赤字、经贸关系深入发展面临的瓶颈、边界问题、地缘政治战略利益、安全战略利益以及克什米尔问题是中印“一带一路”合作的主要障碍,对此,中印两国需要积极寻求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相互对接、文化互鉴、能源和经济利益相互对接、积极引导两国舆论、着力搞活中印巴的三角关系和解决彼此的战略互信赤字等,促进中印两国产业合作。

另外很值得关注的是,该书有一段关于意大利的章节,易鹏说,意大利工业制造能力还是不错,中国制造业升级是必然的,中国和意大利之间能不能在制造业升级方面合作?意大利的奢侈品牌,时尚品牌,与中国的消费升级,品牌升级也可以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学习意大利企业的工匠精神、品牌塑造,扩大中国的内需。”

他认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找到共同的价值观,东西方文化交流很必要,意大利的古罗马,包括文艺复兴,中国的丝绸之路,在文化沟通交流上可以做很多工作。

“过去几百年西风压着东风,现在很多人认为东风会压倒西风,我认为应是东西风共同发展。”易鹏说,人们初次去意大利都是去罗马、米兰、威尼斯,但是意大利乡村很美丽。再看中国的农村,大多数太不像样,这一点我们要承认。意大利的审美不错,大量的人才需要中国去交流、沟通。中国的市长书记如果没有美学功底,他搞城市建设就是一顿乱搞。中意之间应有很多人文方面的交流。中国到了有钱阶段进入有品位的阶段,进入品质提升的时代、要培养贵族的时代,这种交流比做生意对中国更有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盘古智库东北亚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罗震提出,中国要提高“一带一路”在一些地区的宣传水平。

他认为,韩国已经加入了“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但是对发展理念和模式仍有部分官员和智库及民众持消极和负面看法。在韩国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首先需要防止过度的民族主义,在中韩两国不断上升的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了中韩的民间相通,也对“一带一路”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其次讲政治与经济应分开考虑。这也应是韩国政府的诉求,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第三就是要把握好朝鲜问题的定位,因为朝鲜问题是绕不开的问题,中国应该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的同时,走出美日韩对朝的压制,推动朝鲜摆脱在朝核问题上的恶性循环,使朝鲜在安全担忧度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以更平和合作的心态对待难以解决的朝核问题,推动朝鲜进一步融入东北亚合作的进程中,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缓解当前局势的贡献。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商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