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集体转型移动出行 车企“换装”服务商蓝海试水

作者:王瑞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28 01:01:35

摘要:对于车企而言,进入共享汽车模式试点并不难,难的是布局了以后,怎么让它来创造收益,目前共享汽车的盈利难问题始终困扰着行业发展。

集体转型移动出行   车企“换装”服务商蓝海试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瑞斌 北京报道

未来出行方式肯定是要被颠覆的。对于这一点,众多车企坚信不移,这也是造车厂商纷纷转型移动出行商的充分必要条件。

近三年,宣布转型“出行服务商”或者“出行科技企业”不在少数。而截止目前,全球共享出行领域已接近三十家整车厂入驻,其中包括戴姆勒、宝马、福特、通用、捷豹路虎、丰田、长安、上汽、首汽等国内外主流汽车品牌。

新盈利点诱导转型

《日本经济新闻》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全球汽车市场在2018年-2025年的新车销量年均增长率仅为2%,这一数字比2011年的4%下降了一半,也就是说,在不久的未来,新车售前这一传统的车企盈利点将逐步减弱。

作为汽车行业利润最高的车企——丰田,它是汽车行业利润的风向标。近几年它的利润率维持在10%左右,远远低于作为服务商谷歌的28%的利润率。国内车企更是低于这一水平,例如广汽传祺的单车利润为8000元每辆,而长城汽车为10000元每辆。

一位汽车后市场的营销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传统车企的盈利点还是过于单一,还停留在单车销售,零配件,金融服务等业务。而整个汽车后市场,传统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参与进来。

车企过少的参与汽车产品以外的生意经,是造车厂商盈利难的现状。而移动出行这块蛋糕的出现,让造车厂商看到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据统计,中国的移动出行市场从2014年的50亿美元、3000万用户增长到2017年的300亿美元、21700万用户。

有观点认为,出行服务背后隐藏着万亿级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进入出行变革时代后,出行服务和汽车的技术基因同等重要,出行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义汽车’。上述观点引起主机厂的极大关注,成为驱动车企转型的重要因素。”然而,出行服务的“蛋糕”虽大,吃起来却并不容易。

不必扎堆移动出行

从自身来看,传统车企转型移动出行市场有着先天的优势。造车厂商有着充足的资金和强大的产销能力,能够保重充分供给,且能够有效盘活车辆存量资源。

今年初,吉利汽车旗下公司曹操专车完成10亿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董事长刘金良曾表示,曹操专车预计今年10月完成B轮融资,在2017年的目标是达到20城,2018年翻一番,2019年希望达到60城以上,届时计划投入运营5-7万辆车,预计营业额超过百亿。那吉利的一家共享车实验田如果成功,就将超过力帆汽车前三季度的营收(力帆汽车前三季度营收83.07亿元)

不过,一窝蜂带来的效应并不全是积极的。国内外大量企业提出来了转型的战略性主张,但是确实都在转型过程当中的进程不一。多数还停留在规划层面,或者说研究层面这样一个过程当中,真正落地的不是很多。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直言:“汽车企业从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必然趋势,但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贸然转型可能会是一个陷阱,转型也并非是唯一出路”。

许多整车企业的观点是:不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就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即便没有移动出行领域的变革,部分整车企业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当然,其中会有一大批企业寻求兼并重组。

对于车企而言,布局共享汽车并不难,难的是布局了以后,怎么让它来创造收益。但入局共享汽车并非易事,共享汽车的盈利难问题始终困扰着行业发展。2018年9月,先是有消息传出共享汽车平台“巴歌出行疑似倒闭,客服电话难以接通,用户押金未按约定时间退回”的消息,后又传出“共享汽车品牌途歌悄然撤退南京市场”。

不仅如此,作为目前移动出行的头号玩家——滴滴打车。自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出行一直未实现盈利,6年来亏损额达390亿元。仅2018年上半年,滴滴整体净亏损就超过40亿元人民币。

张永伟的观点得到汽车行业同行的认同。“在新四化背景下,出行服务是主机厂转变盈利模式,率先布局意味着拥有更得话语权。然而,赢得这个转变的基础是巨大的销量,因此主机厂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值得一提是,滴滴打车和Uber出现只是用020模式砸出了网约车的基础盘面和上半场,但实施至今,仅仅取得的是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如果市场被“首汽约车”、“曹操专车”这样的传统运营商、制造商攻入,其确立的市场优势很难在长期效果上转化为真正的门槛优势。

而移动出行服务商的形式本身即是多种样式的。例如,滴滴缺少制造门槛,因此先做大的是网约车市场,曹操专车、戴姆勒的Car2go则代表了传统制造商的共享汽车实验。

移动出行巨大的市场蛋糕想象空间大,但当下的局面是拿着“蛋糕、奶油”的制造商、运营商都刚刚打出了坯子,距离出行市场大蛋糕的盈利成品的距离,2019年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