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2018:大国关系明显倒退,局部地区动荡不定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26 16:04:47

摘要:大国外交特别是大三角关系出现严重倒退,全球化进程进退维谷,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袭击转入低潮,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大行其道。2018年的世界稳中有变,大国力量博弈的锋面扩大和势头不减。

2018:大国关系明显倒退,局部地区动荡不定

马晓霖

2018年似乎是个平凡年份,世界没有爆发大起伏经济波动,没有出现大面积权力更迭,没有发生大烈度局部战争;但是,并不代表全球一片祥和与稳定,大国外交特别是大三角关系出现严重倒退,全球化进程进退维谷,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袭击转入低潮,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大行其道。2018年的世界稳中有变,大国力量博弈的锋面扩大和势头不减,以及欧洲的不确定前景,使人们对2019年的形势发展不敢乐观。

中美关系:遭遇40年来严重倒退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显然是2018年最具有冲击力的变化,其影响堪称世界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中美年中开启并陷入相持与胶着的贸易战已波及全球贸易链条,不仅对两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形成负面影响和拉动,而且冲击着现有世界贸易秩序的稳定乃至前途。

临近年关,加拿大司法当局配合美国“长臂管辖”,逮捕并试图引渡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一反既往美国仅对违规企业施加高额罚款的惯例,直接威胁到以5G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发展及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国从维护公民权益和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强烈抗议和谴责,并抓捕3名加拿大违法公民实施报复,体现了绝不屈从美国霸权意志的决心。

中美关系发生两国建交及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艰难的变化和倒退在于,美国对当代中国的认知判断发生了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变,认定中国崛起正在脱离美国设计或意愿的轨道与方向,走向挑战和颠覆美国主导和规范的战后世界治理体系,试图取代美国获取全球领导地位。基于这一判断,美国不仅全面质疑、抨击中国的发展动机、路径和模式,还以贸易战为前奏,展开对中国产业升级、经济提质和国力增量的战略阻击,抹黑“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积极筹建比“亚太再平衡”范围更广的印太战略,并在非洲、中亚和太平洋公开发起遏制中国的对冲攻势。

尽管中国一再澄清无意觊觎美国霸权地位和势力范围,也主动宣布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敞开市场并大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并同意在90天内与美国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问题;但是,中美关系总体良好发展的风光似乎不复存在,前景灰暗。

美俄关系:在新冷战轨道上渐行渐远

2018年也是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持续恶化的一年。双方没有在新冷战轨道刹车,相反呈现倒车加速的迹象。美俄结构性矛盾使彼此有限的缓和努力无济于事,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僵持不下,特朗普安全团队鹰派当道,特朗普本人强调美国优先,双方缺乏回暖关系摆脱冷战的基础与条件,以致于上半年出现了冷战时代都没有经历的大规模外交官驱逐战。

年中以后,美国威胁退出《中程导弹条约》,体现了不受军控限制、重启军备竞赛和强化军事优势的战略意图,刺激了俄罗斯还以颜色,以硬碰硬。继扩建地中海军事基地对北约实施南线战略包抄与反制后,俄罗斯大力发展海空力量,并将战略轰炸机部署到南美的委内瑞拉,前所未有地将战略打击能力延伸到美国后院。这种新冷战不断加剧的态势,对世界军事和安全格局变化将造成深远影响。

朝核危机:良好开局尚未变为成功的一半

2018年朝鲜半岛一度春暖花开,在经济制裁难以继续承受且美国发动战争概率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朝鲜展现外交新思维,积极以缓和北南关系为突破口,以平昌冬季奥运会为机遇,迅速向世界展现和平、对话与弃核的强烈意愿。此后,朝鲜与韩国举行了3次峰会,与美国在新加坡开启里程碑式元首会晤,其最高领导人也3次单向出访中国,连贯而明确表示将在确保战略安全前提下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因而给世界带来不少惊喜与期待。

此后,朝鲜也切实采取一系列弃核具体措施,并获得韩美部分回应。朝韩双方宣布停止敌对宣传和战争状态,裁撤军事隔离区两侧兵力和哨所,建立联合危机预防机制,并启动有关实现北南铁路、公路互通互联的准备工作。美韩也减少或压缩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次数与规模,完成战时指挥权移交,尽量避免公开抨击朝鲜,并启动后续的美朝谈判。

但是,由于美国追求朝鲜无条件弃核在先并保持极限施压,与朝鲜有条件弃核的诉求存在明显落差,朝核谈判在后半年的推进速度明显放缓,也再无任何重大突破,朝核危机的彻底解决及东北亚安全态势前景再次扑朔迷离。

中东洗牌:热战有所降温,冷战重启开启

2018年的中东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美国基于继续战略收缩并压缩军费开支,于年底前宣布从叙利亚撤军。这一事态表明,由于反恐战争已取得转折性胜利而美国在叙利亚的角色被进一步边缘化,为了避免恶化与北约盟友土耳其恶化关系并积极应对未来的叙利亚和平进程,美国采取务实而灵活的政策调整,也意味着叙利亚“小型世界大战”的大国博弈继续降温。

同时,美国在中东的聚焦点进一步转向传统热点问题而使矛盾重新凸显。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随即提出全面遏制伊朗的“12条”,全面重启对伊制裁以及波及其他国家的二级制裁,伊核危机前景出现逆转,中东核扩散乃至波斯湾爆发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再次高企。尽管伊朗与其他伊核协议签署伙伴仍在努力避免最坏的情况出现,但是,伊朗因绝望而重返核进程的阴影将继续蔓延和扩大。

与此同时,美国改变以往22年历届政府相对保守、中立的巴以问题立场,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完成使馆迁移,并相继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否决七项联大谴责以色列的决议,全面恢复甚至强化了美以战略关系。相反,美国降低巴解组织代表处的外交地位,并断绝对巴勒斯坦难民的财政援助,美巴关系降温至奥斯陆协议签署后的最低点。

中东局势好的迹象在于,也门战争交战双方在瑞典举行和谈并达成交换战俘、停火和移交荷台达港口等几项成果,给也门由战争走向和平提供了初步的互信基础。受卡舒吉被杀案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大行攻势外交的沙特阿拉伯处境更加困难,已逐步呈现缓和与周边国家与力量关系的种种迹象。与此同时,以色列远交近攻,与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欧洲乱象:英国退盟曲折,法国骚乱蔓延

2018年的欧洲刚刚从难民潮和恐怖主义肆虐的噩梦中获得喘息,但又陷入英国退出欧盟和法国街头骚乱的两大困境,而且事态还在不断发酵。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经过与欧盟的艰难谈判,初步达成“软脱欧”一揽子条件,这个成果却引发保守党内部严重分裂,使这位铁娘子遭遇严峻的执政危机而不得不接受党内不信任投票的审判,虽然她以放弃未来角逐党魁和首席为代价暂时免于倒阁,但是,由于本党议员和其他党派反对者势力依然强大而被迫推迟议会表决,其寻求欧盟再做让步的要求也被拒绝,英国能否如期顺利脱欧变成一桩悬案。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遭遇了罕见执政危机。11月全国爆发的“黄背心”运动一波又一波,形成50多年来规模最大、破坏最严重的街头运动,严重影响了法国的社会治安、经济增长和国际形象,逼迫马克龙作出让步,修正或延缓其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这场由草根阶层发动的“民生革命”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和左右不同阵营,勾勒出一幅不满现实治理的多光谱图景,折射出法国乃至欧洲在经济转型中的各种阵痛。无论是英国脱欧,还是法国街头之乱,都没有完全平息,这两个大国的内部震荡及后遗症,将如何波及整个欧洲,将在2019年得到充分展示。

黑马跌出: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行情看好

2018年大国关系、大国治理千难万险,地区热点冷暖交织、阴晴不定,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浪潮也在其他地方获得强大的民意基础:5月,马来西亚大选揭晓,90多岁的马哈蒂尔卷土重来并提出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调整;7月,巴基斯坦体育明星伊姆兰汗意外竞选成功并誓言建设“新巴基斯坦”;9月,马尔代夫反对派领导人萨利赫赢得选胜并重申“邻国优先”战略;11月,巴西极右翼领导人博索纳罗以“南美特朗普”的姿态取得选胜并强调“巴西优先”……

这些具有区域分量国家的权力变更和民意变化,尽管不会改变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但也将对未来的大国博弈和多极角逐增加不少的变数。(作者为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联社总裁)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商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