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我所认识的龙永图

作者:兆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20 16:44:52

摘要:朱镕基亲赴现场,谈判桌上,美国人抛出的前三个问题,朱镕基都说“我同意”。龙永图急了,不断向朱镕基递纸条,上面写着“国务院没授权”。但朱镕基一拍桌子,说:“龙永图,你不要再递条子了”。

我所认识的龙永图

兆丰

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家副主席悉数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大班子集体收看实况直播。当天下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又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杭州学习贯彻工作。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指出,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党中央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历史、全局、战略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十个始终坚持”、“九个必须坚持”。富有时代性、思想性、创造性、实践性;对此,我是高度认同,感同身受。这次大会必将载入史册。

由于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我特别关注习总书记讲话中,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说法,通篇研读下来,只在谈到改革开放成就时,提到“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带了这么一句,并没有展开。我很理解,40周年改革开放,涉及方方面面,成就巨大,无法一一细说,能点到就已经是突出强调了,尤其是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帽子”下。从当年的入世谈判上可以深深体会到。我由此想到了一个人: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先生。

龙永图和我是真正老乡:湖南长沙人,1943年5月出生于长沙,在贵州贵阳长大。他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曾任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现任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他曾就读于贵阳八中、贵州大学外语系。1965年毕业后到外交部工作,1973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经济学专业,历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朝鲜代表处副代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作,经贸部国际联络司司长,外经贸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级),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和外经贸部副部长等。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寿股份和阿里巴巴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对龙永图先生,我是久闻大名、仰慕已久。从他1995年1月担任首席谈判代表起,我们就从各种媒体上开始听到他的大名,可谓响彻国内外。但我真正认识他,则是在2017年11月,他应邀来杭州参加杭州市政府主办的“钱江弄潮——中国金融科技创新与上市公司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他在会上作了“对外开放新时代的金融创新”主旨演讲,深获好评。我代表市政府接待他,并陪同他和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参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今年6月在瑞士安德玛特参加2018中欧企业家峰会时第二次见到他。他是中欧企业家峰会的联合主席,其他联合主席有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英国前首相布朗等发达国家前政要。这次会议上还发生一件趣事。外方在安排大会发言时,把我排在龙先生前面发言,因为西方人是按官阶大小,由小到大排,中方则是反过来由大往小排。这就造成我俩的尴尬,主持人不知该请谁先,我主动请龙先生先致辞,然后我发言时,先给大家作了点解释,我说我不能在龙部长前面发言,这是中国的规矩。但这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这点小事可看出加强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性。后来,在杭州还见过龙先生,我们轻松交流,则是后话了。

我想龙先生一生建树甚多,声名显赫。我个人评价他,认为有这三件事就足矣了:入世谈判,使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创建和发展了这一中国最具影响的高端论坛;担任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等,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龙永图先生从1992年1月出任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始,就开始参加中国的复关谈判。1997年2月被任命为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负责贸易谈判及多边经济与法律事务,是中国复关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他展示出的自信、果敢、从容与睿智,赢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赞赏,也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他被誉为中国入世的主要功臣。但当人们这样说时,他从来不居功自傲,而是将之归功于党中央、中央领导,归功于工作班底。谈判过程艰苦曲折,签约时机稍纵即逝。

我曾听说过“一个电话”和“一个条子”的故事。1995年中国正式申请加入WTO,并开始与WTO的37个成员国逐一开始拉锯式的双边谈判,其中最复杂、最艰难的莫过于中美之间的谈判,前后多达25轮。1999年11月15日,中美谈判最后一天凌晨4点,龙永图与美方代表各带几个人开始了“工作会谈”。一开始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信号,由美国谈判代表团提议,把这些年达成的几百页协议逐一核对,严谨到协议的每一个标点。龙永图意识到美方真的有签署协议的愿望,而不是仅仅口头上说说了,虽然13日见到朱镕基的时候,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向朱镕基总理明确表示过,包括在头一天谈判时仍很强硬,甚至言称他们预定了15日上午10点钟的飞机返回美国。

“应该给最高决策层传递这一重要信息。”龙永图设想了所有后果之后,早上6点钟给朱总理办公室打电话,接电话的是朱镕基总理办公室主任李伟,龙永图说他有重要情况要向朱总理汇报,李伟告之,朱镕基总理昨晚接了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电话,还没有起床。7点钟,龙永图又打了第二个电话,因为情况紧急。9点半左右,朱镕基给龙永图回了电话。龙永图几乎是从会议室跑出去接的朱总理的电话。朱镕基在电话里问:你给我打电话了?龙永图说是。接着朱镕基问龙永图,你谈判这么多年,你给我一个判断,美国到底愿不愿意签?龙永图说,根据我多年跟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是想签的。朱镕基接着问,你有什么证明?龙永图说,他们已经开始跟我核对文本了,校对文本说明他们准备签了。朱镕基决断地说:好,我相信你的判断,你一定要和美国人谈成,不要让美国人跑了。

朱镕基亲赴现场,谈判桌上,美国人抛出的前三个问题,朱镕基都说“我同意”。龙永图急了,不断向朱镕基递纸条,上面写着“国务院没授权”。但朱镕基一拍桌子,说:“龙永图,你不要再递条子了”。当美方抛出第四个问题时,朱镕基提出,“后面四个问题你们让步吧,如果你们让步我们就签字。”5分钟后,美方同意了中方的意见。当日下午4点,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市场准入协议签署,双边谈判正式结束,也为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奠定了基础,中美达成协议后,中国入世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已经清除。这一天,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日子。

龙永图事后回忆说,1999年和美国的谈判是一个转折性谈判,一直到11月15日上午朱总理参加谈判,我们才知道抓住了最后的机遇。当时中央确实从这个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朱镕基亲自在11月15日上午和美国人谈判,那么中美达成这个协议也许会推迟10年,也许会推迟5年,而时任美方代表的巴尔舍夫斯基卸任后也同意这一观点。“打电话”和“递条子”成为一段佳话,也成就一项伟业。

“如果不是党中央决心很大,临机果敢,总书记拍板定调,总理奔赴谈判桌,李岚清、吴仪同志靠前指挥,一线同志敏锐性强,汇报及时,不惜背负“卖国”骂名,恐怕就错过去了”。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理解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有了当年的成功入世,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外贸外汇工业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前首席战略专家班农曾就中国入世评述说:“中国摘走了自由市场的花朵,却让美国走向了衰败。”后悔之情溢于言表。

从2003年1月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整整7年,龙永图致力于将这一非官方组织打造成为最活跃的国际经济论坛,成为全球研究亚洲问题最权威的智囊机构和高层次的对话平台。历任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窗口。龙永图的付出没有被世人忘记,2018年4月9日,博鳌论坛新一届理事会因龙永图为创建和发展论坛作出的重要和实质性贡献,根据会员大会决议,决定授予其荣誉会员称号。

龙永图先生现在担任全球CEO发展大会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中欧企业家峰会联合主席等,经常作为嘉宾出席出界著名研究学术机构和知名大学的研讨会,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伦敦经济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荷兰全球论坛、日本淡岛论坛、太平洋经济论坛、英国皇家学会、美国亚洲协会、美国亚洲基金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举办的各种交流活动,积极宣传中国、开展民间外交,促进中外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龙先生长期从事外交外贸工作,对中西方文化有深刻洞见,他在为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所著《吴建民谈外交》一书所作的序中,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我在“我所认识的吴建民”一文中曾引述:当前外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全世界大多数人能理解我们,理解中国的崛起,包容中国的崛起,支持这个崛起,至少不对这个崛起持仇视态度,关键在于要善于沟通。近乎于直白的大白话,道理却极其深刻,蕴藏着东方人的大智慧,值得国人认真思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强调,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一定要继续用好这“关键一招”。祝福中国,天佑中华!(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