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A股“破净潮”波涛汹涌 回购新政开绿灯

作者:麻晓超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06 18:49:09

摘要:年初大盘在3500点以上运行时,两市破净股数量仅几十只。此后大盘不断走低,破净股数量也不断攀升,在10月份大盘触及2449点时,破净股数量一度突破500只,刷新历史纪录。期间,监管层启动修法便利上市公司回购,稳定股价。

A股“破净潮”波涛汹涌   回购新政开绿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麻晓超 陈锋 北京报道

“破净潮”在2018年的再次出现,牵动着监管的神经和市场的关注。

年初大盘在3500点以上运行时,两市破净股数量仅几十只。此后大盘不断走低,破净股数量也不断攀升,在10月份大盘触及2449点时,破净股数量一度突破500只,刷新历史纪录。期间,监管层启动修法便利上市公司回购,稳定股价。

从征求意见稿,到实施,回购新规的上位法——新《公司法》——落地历时仅50几天。11月9日,证监会等三部委深夜发文,明确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其每股净资产的,可以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进行股份回购。

11月23日,证监会回应市场关切,首次明确了上述类型回购之后的处置方式,明确上市公司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出售。至此,破净股回购的政策通道已基本全部打通。

但政策便利能否打动破净股的回购意愿,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回购套利的疑虑是高是低,都决定着回购措施最终稳股价的效果。这轮“破净潮”的寒意还有多长时间才能散去,目前还不明朗。

史上最大“破净潮”

A股10月份触及2449点之后,监管层救市举措持续出台,大盘此后震荡上行,在2600点上下浮动,破净股数量也相应减少。《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发现,近期两市破净股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较高峰期的500只缩水40%。

以12月5日收盘为例,根据wind数据,两市破净股数量近310只,占比约8.7%。另据和讯破净股数据,截至12月5日,两市破净股总市值12.27万亿,占A股总市值(52.09万亿)的23.56%。

从行业口径来看,破净银行股所占市值位居前列。

截至12月5日收盘,根据wind数据,银行股20只破净,包括平安银行、江阴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无锡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贵阳银行、中信银行。

破净的设备制造行业股数量最多,高达51只。其中包括,中联重科、徐工机械、大连重工等;地产股破净数量位居第二,为40只,包括金融街、美好置业、铁岭新城等。

此外,公共事业股有28只股票破净,煤炭能源股19只破净,汽车与零部件股18只破净。

总部位于广东的一家券商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整体来看,破净股主要集中在重资产属性的行业,它们相比其他行业的市净率本来就低,在大盘整体走低的情况下,受到冲击而破净的情况就会更明显。

从A股破净潮的历史上看,重资产行业一般都是重灾区。

天风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称,从过去几次破净潮的行业分布来看,地产行业、交运排在靠前位置;2005年和2008年两次破净潮中,银行股都全身而退,而2013年以来的三次破净潮中,银行股都有超过60%的标的市净率跌破。另一方面,TMT行业以及消费中的医药、食品一般没有大规模破净的情况出现。

相比历史上的前几轮,此轮破净潮的规模最大。

万联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称,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席卷A股,A股大盘指数跌破1900点,与此相对应的是,破净个股绝对数量突破200只,市场迎来第一轮破净潮;2012年9月-2014年6月则是四万亿投资所带来的V型反转之后市场的长期调整,期间金融系统还经历了影子银行清理所带来的钱荒冲击,受此影响大盘长期在2000点低位震荡,在这一区间内破净股数量以100为中枢反复震荡。

17只破净股逆市大跌

今年A股的回购潮主要集中在前三季度,在政策松绑回购的第四季度,似乎并没有出现一些市场声音预期的更大规模的回购。

10月26日,新《公司法》落地,11月9日,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下称《意见》),11月23日,证监会首次明确,破净股回购后,上市公司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出售回购的股份。同日晚,沪、深两大交易所相继发布新回购细则征求意见稿。破净股回购可谓被一路开了绿灯,比如,相比现行政策,新规放宽了回购条件、拓展了回购用途、简化了回购程序等。

不过,根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在过去的一周里,尚未出现破净股发布回购预案的情形。

北京一家投行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背后可能有交易所新的回购细则还在征求意见稿阶段,有回购意愿的破净股可能会等待细则正式落地再行动的考虑,另一方面,目前一些出现破净的公司,不乏一大批是基本面出现了问题,不是回购能够解决的。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大盘近期点位相比10月份2449点平均高出100多点的情况下,不少破净股近两个月却逆市大跌。

比如,截至12月5日收盘,上指2649点较10月2449低点累计涨8%,而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5日收盘,近310只破净股中,17只破净股的60日跌幅超20%。

其中包括,宏图高科-39.59%,华业资本-62.7%,海航科技-51.46%,北辰实业-23.26%,劲胜智能-26.43%,维信诺-20.21%,ST中南-52.23%,双星新材-21.3%,渤海汽车-34.06%,*ST工新-36.23%,大名城-19.68%,国创高新-22.8%,中利集团-27.89%,长江润发-28.55%,中原环保-19.73%,银亿股份-30.37%,广汇汽车-27.8%。

此外,近310只破净股中,仅有12只的60日涨幅超10%。

其中包括,华电国际29.7%,蓝丰生化12.7%,栖霞建设10.27%,电广传媒30.35%,海航投资11.88%,海通证券13.21%,广汇物流16.41%,黑牡丹10.61%,东方电气11.1%,华仪电气14.64%,花投股份17.27%,中远海能33.01%。

除了基本面问题非回购所能解决,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回购套利的疑虑是高是低,也决定着回购稳股价效果的高低。

比如,破净股回购后的处置方式上,上市公司既可以选择注销股份,也可以选择在规定期限内出售。交易所征求意见稿对此进一步细化,要求在持有半年并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后,才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卖出。“这一安排,主要是为上市公司平衡好股份回购和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提供更为灵活的市场化手段。”上交所在一份单独的公告中解释称。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允许上市公司在规定期限内出售回购的股份,意在提升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增强股份回购可操作空间。但回购后注销,才是提升上市公司核心价值、增强上市公司竞争力的体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购,应积极鼓励注销。”

对于政策松绑可能带来的上市公司套利行为,郭施亮认为,监管需要提升实时监控能力,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比如,上市公司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借助规则漏洞高抛低吸,上市公司与游资机构配合拉高减持,以及回购变成大股东的变相减持等行为。

编辑:严晖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