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绿驰汽车 新势力造车第五纵队

作者:赵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27 15:30:22

摘要:距离绿驰汽车第一款产品2019年第四季度上市还有不足一年的时间,绿驰已经在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及规划、人才储备、渠道搭建、资质路径等各方面做好了准备,业内也在关注绿驰这家产品虽未上市,但却给新势力造车带来巨大压力的新进入者最终表现。

绿驰汽车  新势力造车第五纵队

2018年11月16日,在广州车展蔚来汽车的展台旁偶遇绿驰汽车集团副总裁任亚辉,得知任亚辉刚刚参观完蔚来的展台,而记者也从电咖天际的发布会现场回来,于是与任亚辉就业界关心的绿驰汽车的发展进行了采访。
在此之前,6月22日,绿驰汽车与江西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之前绿驰汽车集团联合创始人、总裁王向银曾向透露,绿驰九江基地将按照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的路径规划建设。按照规划,绿驰九江基地整体规模为占地106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规划产能20万辆/年,一期建成后可达10万辆/年的标准,总投资达55亿。这意味着绿驰汽车首个生产基地正式落地,同时也让绿驰汽车距离独立申报资质更近一步。
时间距离九江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已经过去接近半年,于是记者就目前绿驰汽车的项目进展以及未来规划与任总进行了沟通。
《华夏时报》:业内非常关心绿驰的产品研发和未来量产车的一些情况,也想请您给介绍一下绿驰在这方面的进展怎么样?
任亚辉:绿驰是2016年正式成立,按照规划,绿驰汽车目前已经形成CC/M/S三大产品平台及车型组合,覆盖了微型、紧凑型及中大型产品。自2019年起,绿驰汽车所有平台将以每半年一款车型的速度陆续投放市场。2019年上海车展绿驰首款紧凑型SUV将接受预定,第四季度正式投放市场;2020年第二季度投放首款4座微型车;2020年第四季度投放轿跑车型。我们第一款车是M平台,是A级的SUV,这个车NEDC续航400km,将于2019年四季度开始预售。
我们的实验室中心位于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占地3万平,总投资3亿元。我们计划从2020年起,后续每年推出两款车型。
《华夏时报》:大家对新势力制造环节比较关注,我们之前我了解到绿驰是借助了通用的制造体系的一些资源,通用的制作体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促进?
任亚辉:绿驰在制造方面工作由副总裁是刘忠厚牵头,刘高工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制造专家,他是长期服务于东风集团,亲自主导参与的工厂建设就有7个。我们绿驰在制造方面的布局,一方面,会走联合制造,联合制造不仅仅是代工的问题,绿驰会全流程参与品质的追踪把控,保障产品品质。同时,我们会自建工厂,第一个基地是九江工厂,九江工厂在今年的6月22号已经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在今年的9月28日已经全面展开。针对制造版块,我们要把九江工厂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化智能的基地。
《华夏时报》:您今天在展馆里也看到了一些新势力企业的产品,可以说现在新势力企业都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发展模式,或者说竞争力。绿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任亚辉:绿驰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从几个方面来讲,第一是团队优势,绿驰汽车的团队,目前整个产品制造人员目前已经接近600人,这个规模在国内来讲还算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新势力里面。我们的人员80%以上来自国内外主流的研发人员,5年到15年的人才占75%以上,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我们的总裁王向银在行业里是赫赫有名,他本来是技术出身,技术出身又懂营销,还懂产品研发,是行业难得的人才。我们的研发体系,分管副总裁是季方胜博士,他在行业里有20多年的产品创造和项目管理经验。同时他曾经担任过国家863项目的负责人。绿驰制造的副总裁的是刘忠厚先生,他长期服务于东风集团,曾经亲自主导过7个工厂的建设以及后面的生产运营,目前在我们的团队里面,负责战略绩效、产品创造、商品制造运营、服务知识,各个模块的人才已经全部到齐。这是团队优势。
我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是,技术方面行业专家有20个,技术方面概括起来讲是“三化一核心”,三化是智能化、电动化、平台化,一核心是“三电核心技术”,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在北京专门建立一个智能科技研究院,我们重点关注车的智能交互、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目前我们已经开发195项交互功能,233项智能网联功能,我们拥有的专利技术是103项,待确权的专利是145项。未来我们会每年申请300件左右专利。平台化方面,我们有3个平台,面对市场主流的有M平台,还有微型电动汽车的CC平台,第三个是高端的S平台,,这个平台我们是在国外研发,小批量的定制。
轻量化是绿驰汽车的另一个研究方向。绿驰汽车重点进行铝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开发、电池PACK轻量化设计。实现整车重量有效降低10%左右、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5%~8%。
还有是控制能力的优势,包括两个层面:成本控制能力、品质控制能力。成本控制方面,在尊重汽车行业发展客观规律前提下,以“共享”理念有节奏多模式推进各项业务。通过联合开发,在可控的研发成本内,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的产品;通过联合制造,有效控制工厂等重资产投资规模,有效降低制造环节的成本,同级别产品成本较行业降低8-12%;
品质控制方面:一方面,导入源自通用汽车的全球制造系统(GMS),以全球领导的标准,进行智能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的设计;另一方面,对于联合制造,逐步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品质控制,对生产的全部核心环节进行品质监制,而不是简单的代工。
《华夏时报》:虽然我们产品的要到2019年才推出,但渠道,销售的体系需要提前规划,目前我们在渠道以及销售的模式是如何规划的?
任亚辉:
绿驰汽车的出身本来就和目前进入新能源的企业是不同的,新能源的企业里面通常有四种模式,第一个是从传统汽车进入新能源,第二是由零部件企业或设计公司进入新能源,第三低速电动车企业进入,还有一种跨界进入的,比如一些互联网的企业来做新能源的技术。而绿驰汽车是与他们都不一样的“第五种模式”,是从营销切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所以绿驰先天里有营销的基因。在营销方面来讲,我们会做线上线下的整合,通过分销+共享的模式。我们有建自己的营销网络,专门做绿驰的体系,同时我们还会整合其他方面的资源,一些多媒体的销售体系,我们会对它作授权,这方面来讲我们还是比较成熟的。
按照规划,绿驰汽车未来生产厂区将形成“3+1”布局。其中“3”指的是绿驰在国内的中部、东部和北部生产制造基地;“1”指的是海外意大利高端定制中心,目前绿驰也有两个合作伙伴。距离绿驰汽车第一款产品2019年第四季度上市还有不足一年的时间,绿驰已经在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及规划、人才储备、渠道搭建、资质路径等各方面做好了准备,业内也在关注绿驰这家产品虽未上市,但却给新势力造车带来巨大压力的新进入者最终表现。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