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汉能开启私有化回A之路 李河君:对中国经济和A股充满信心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27 08:10:07

摘要:10月23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持有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薄膜”,0566.HK)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汉能开启私有化回A之路  李河君:对中国经济和A股充满信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10月23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持有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薄膜”,0566.HK)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上市公司私有化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从美股、港股到A股市场,曾经进行私有化操作的公司可以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亨氏集团、黑石集团、戴尔、雅虎、阿里巴巴、和电国际、扬子石化⋯⋯其中许多企业在经历这一过程后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今年以来,A股市场对“独角兽”企业的开放力度也前所未有。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正式出台,同时修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符合要求的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或者未上市独角兽企业在A股上市的进程。

借此东风,百度、网易、搜狗等互联网巨头都表示愿意回归A股。如今,这一名单上又加入了汉能。此间有人士指出,此时提出私有化回A,对汉能而言亦是最好的选择。

高溢价私有化凸显信心

公告显示,鉴于汉能薄膜停牌已经超过3年,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经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第七次董事会批准,该公司决定对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相比汉能薄膜停牌时的价格每股3.91港元,此次收购价上涨了约27.9%,也就是说,中小股东在没有流动性的情况下,直接获得了溢价的机会。对此,发起私有化要约的汉能创始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指出,作为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停牌3年了,小股东都很着急,提出私有化要约首先是对小股东的利益保护。其次,之所以提出每股不低于5港元要约,是出于对自己的信心。他表示,汉能薄膜总股本420亿股,以每股5港元计算,对于股票超过2100亿港元市值,控股股东是有信心的。

这种信心的底气来自于业绩。2018年汉能薄膜中报显示业绩爆发性增长600%,利润增长了30倍。李河君说,汉能最自豪的一个地方就是自己创造了这个行业,薄膜太阳能行业、移动能源行业是以前全球没有的,现在汉能把上中下全产业链打通了,所以前景很大。“一个企业的爆发性增长,我觉得不是30%到50%的增长,要3倍到5倍的增长才是爆发性增长,汉能实现了6倍的增长。汉能正当其时,机会特别好,所以回归A股。”

而他提出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则是要“顺势而为”。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以“汉能因祖国强大而强大”为司训的客家人李河君,此时选择回归A股,正是顺应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国家号召,同时也是因为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及A股市场充满信心。

与复牌进程并不冲突

当然,令广大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当前是汉能薄膜寻求复牌的关键时刻,此时宣布私有化,是否意味着复牌的中止?

汉能方面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据一位分析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无论私有化最终成功与否,都不会对复牌造成影响,同时复牌结果也不会左右私有化的进程,这二者并不冲突。

自从2015年5月汉能薄膜遭遇恶意做空停牌后,过去的3年时间里,该公司一直在为复牌而努力。2017年1月,香港证监会与汉能方面就复牌问题达成一致,订明两项要求:其一为汉能五位董事,统一在证监会展开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4条民事程序中不抗辩责任和证监会寻求的法院命令;其二为刊登一份披露文件,当中须提供有关该公司、其活动、业务、资产、负债、财务表现及前景的详细资料,以释除香港证监会的疑虑。

2017年9月4日,汉能薄膜发布公告称,4名新独董即日履职,这意味着证监会提出的第一个复牌必要条件已经完成。2018年4月4日,该公司公布已将披露文件正式提交到香港证监会,该份披露文件已委聘财务顾问对该集团进行尽职调查,目的是希望证监会可根据证券及期货规则第9条作为考虑对该公司的复牌申请。并且,汉能联属公司对本集团的所有受担保债务,亦于2018年3月底前全部还清,较原定提早了一年半的时间。

“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我非常希望上市公司能够尽快复牌。上市公司复牌进展,不会影响我们对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的决心,所以说私有化和复牌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李河君表示。

跑得快不如跑得好

事实上,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外,国内光伏企业更广泛的一条路线晶硅太阳能产业中,资本运作更早、更成熟的公司非常多。如无锡尚德,2005年就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创始人施正荣因为高涨的股价转年被评为内地首富。

然而彼时,中国光伏的核心技术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企业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制造。在国内企业纷纷涉入光伏后,产能遭遇严重过剩,尚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又加之自身决策失误,导致公司在2013年宣布破产。

而2009年才接触光伏的李河君,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另一条技术路线。他认为,薄膜具备高科技和能源的双重属性,高科技行业的特点是高速增长,能源行业的特点是门槛高、周期长,但需求和增长长期稳定,长期来看一定会代替晶硅。

在全球光伏的寒冬里,李河君瞄准机会,将世界最顶尖的薄膜技术收入囊中。2013年1月,汉能集团将美国Miasole公司收之麾下,随后美国Alta Devices公司和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也先后被其收购。

这也奠定了未来的基础。尽管同无锡尚德一样经历了股价暴跌,但汉能并没有因此倒下,而是潜心研究技术。目前,汉能铜铟镓硒(CIGS)组件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院(Fraunhofer ISE)认证的最高转化率达到21%;砷化镓(GaAs)组件获得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以单结电池28.8%、双结电池31.6%的转化效率,成为柔性薄膜电池的双料世界冠军。截至10月14日,汉能在全球范围内累计专利申请超过7800件,累计授权专利超过1700件。

“其实一个企业的发展最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它的节奏。资源要配得上你的节奏,比如你有10个亿,你干50亿的事肯定要出问题。汉能也曾经犯过这个毛病,特别是以前高速发展的时候总要停下来休整一下,就像咱跑步一样,跑得特别快总要休息一下,我觉得非常重要。”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李河君如此说道。

上下游业务爆发式增长

李河君对移动能源的远见逐渐在现实中得到印证。2015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35个文件,把薄膜太阳能技术及相关应用列入了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技术和产业目录。

2017年9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布局太阳能薄膜等移动能源产业,打造移动能源领跑者。这是由汉能最早提出的“移动能源”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政策中,并成为国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标。

汉能薄膜自身也在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中成功开拓了新市场,新增多个客户及项目,业务呈现快速增长。公司2018年半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均取得大幅增长,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装备交付能力集中释放。上半年营收达204.1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15%,净利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30倍,创下公司历史最佳半年业绩纪录。其中,上游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装备及整线生产线的研发、设计、销售及交付等业务增至190.84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11倍,占整体营收的93%,“爆发式增长”明显。

下游市场中,2017年发布了便携式移动能源产品发电纸、发电包、发电背包等产品,7月发布了分布式户用光伏产品“汉瓦”,今年4月又推出新一代“单玻”汉瓦,目前已经通过了SGS-TU·V认证,正式登陆欧洲市场; 同月,推出了基于柔性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多功能伞“汉伞”;9月,公司与日本合作伙伴签订9亿元汉瓦及1万把汉伞预售合约,不久前还发布了颠覆性的新型薄膜太阳能发电建材“汉墙”。

这样的成绩,尤其是在今年国内光伏产业遭遇寒冬的时刻显得尤为难得。“5·31”光伏新政出台后,建立在补贴政策基础上的主流应用市场商业模式随之不复存在,业内讨薪、停产、爆雷事件迸发。而汉能早早看清依赖补贴难以为继,放弃了地面电站市场,致力于上游薄膜太阳能装备、下游光伏建筑一体化与移动能源等市场,凭借独特的薄膜芯片技术布局与企业战略定位,或将成为本轮冲击中受损最小,甚至能从中获益、将危机转为商机的企业。

私有化的猜想

业内人士指出,私有化是公司正常的经营行为,但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也丧失了在二级市场上融资的渠道。因此,只有好的公司才想私有化,那些有好的技术、发展前景良好,只有市值方面体现得不够充分的公司,才有这样的考虑。

例如阿里巴巴。2012年2月阿里巴巴上市公司寻求私有化,也是因为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公司在港交所的市值明显被低估了,所以就自己买回来,待到回暖时到别的估值高的交易市场重新上市。事实上,经过两年的努力,阿里巴巴成功创造了美股史上最大的IPO。

对此,李河君面对的情况十分类似。“我觉得内地老百姓认可汉能、看得懂汉能,也非常重要。因为在香港,毕竟因为地理位置⋯⋯别人不太了解,我们也理解。”他说。

与此同时,回到A股目前仍只是战略方向。同时考虑到港交所上市公司私有化过程的严格和繁琐,汉能完成私有化还有不短的路要走。但李河君也指出,在大股东提出建议后,上市公司会把方案报给香港有关机构审批,希望尽快完成私有化进程,完成以后,相信会很快回到A股市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