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未控制扬粉尘排放 甘肃明星企业损失超600万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19 17:31:08

摘要:一次小小的环保失信,让一家甘肃省生产水泥的重点企业、生产新型建材的明星企业损失超600万。

未控制扬粉尘排放  甘肃明星企业损失超600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一次小小的环保失信,让一家甘肃省生产水泥的重点企业、生产新型建材的明星企业损失超600万。

“我们缴纳了5万多元的罚款;但万万没想到,后面还跟随更大的税收优惠损失!这次损失太惨重、教训太深刻了!”这家建材公司负责人痛心疾首地说。

据悉,该建材公司是全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之一,其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然而,该公司却因一次环保失信,遭遇了跨部门的联合惩戒。

这不是第一家为环保失信“买单”的企业。

10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于海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自2014年“黑名单”制度实施以来,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公布案件数量已经达到13468件。2018年1至9月,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公布“黑名单”案件6170件,其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比重最高,达4196件,占比达68%。三季度新增公布“黑名单”案件3389件,较上一季度增长131%。

“让失信者深切感受到要为自己‘一处失信’而承担‘处处受限’的痛楚,从而充分发挥联合惩戒机制应有的震慑力,推动依法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氛围加速形成。”于海春介绍。

不过,并不是进入黑名单后就不能翻身。于海春介绍,相关部门同时建立了有利于自我纠错的纳税信用修复机制,鼓励“黑名单”主体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等方式修复信用。

损失超600万

2017年4月,甘肃省某建材公司因对其装卸物料未采取密闭或喷淋等方式控制扬尘排放,被当地环保部门处以5.1万元的行政罚款。对一家注册资本和年销售额双过亿的企业来说,这笔罚款无疑是“毛毛雨”,于是,该公司快速缴纳了罚款,以为此事就此过去。

但事情接下来的发展超乎该公司的预料。

在2017年全省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中,嘉峪关市税务部门配合环保部门对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进行逐户核实,发现该公司已被环保处罚但仍享受该税收优惠政策。

鉴于该公司因违反相关环保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事实,税务部门依据国务院3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第二项“停止执行生产经营单位享受的优惠政策”的要求,决定对该公司自环保处罚决定下达的次月起,停止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对已退还的税款予以追征,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2017年8月17日,在税务部门完整的证据链条和充分的法律依据面前,该公司接受了税务处理,按期补缴了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已经退还的增值税579.08万元,缴纳了滞纳金12.58万元,且停止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次环保、税务两部门的联合惩戒让该公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事实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之后,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让环保“失信”企业寸步难行的严监管已经开展。

所谓环保失信行为,指的是部分企业缺乏环境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出现建设项目环评未批先建、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暗管偷排、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违法失信行为。从现实生活中可以得知,环保失信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存在,持续破坏环境、危害群众身心健康。

因企业环保失信,必然导致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得不到控制,难以实现达标排放,当污染物进入水、土地、大气以后,企业附近、下游的广大群众,甚至是企业工人的健康,都将受到污染威胁,因此,不能漠视潜在的、正在进行的企业环保失信行为。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在被处理的企业中,不乏在当地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

“2018年以来,税务总局将税收违法’黑名单’公布及推送联合惩戒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内容,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8年9月,累计推送15.52万户次。其中,10317户当事人被推送金融机构限制融资授信,2428人次被公安部门办理阻止出境,9857名’黑名单’当事人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限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职务。”于海春表示。

不仅是税务部门,据了解,各地也都加强了环保失信的惩罚力度。在珠海,企业环保失信,将被录入社会信用信息公共平台,今后融资贷款也会受限。

事实上,根据多个部门联合出台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企业的环境信用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分别用绿牌、蓝牌、黄牌、红牌来表示。

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将会通报给银行、保险、金融机构等,环境信用不好的企业,在资质许可、税收优惠、土地供应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将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的环境信用越差,所需要承担的成本越高,让失信者深切感受到要为自己“一处失信”而承担“处处受限”的痛楚,从而充分发挥联合惩戒机制应有的震慑力,推动依法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氛围加速形成。

不过,并不是进入黑名单后就不能翻身。于海春介绍,相关部门同时建立了有利于自我纠错的纳税信用修复机制,鼓励“黑名单”主体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等方式修复信用。2018年前三季度,已有307户“黑名单”当事人主动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后被撤出公布。下一步,税务总局将全面提升公布“黑名单”和联合惩戒的综合社会效应,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优质税收环境。

“对我们来说,这次因环保失信受到惩戒,公司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们一定会深刻汲取这次教训,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担当,积极配合整改,下不为例,为保护甘肃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