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涛:多样化产品+专业化服务,助推提升辅助器具适配率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18 11:37:12

摘要:据记者了解,作为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福祉博览会暨康复博览会的召开,不光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康复辅具产业的多方交流和全面发展,同样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辅具产品,从而有利于提高辅具适配率的提升。

张红涛:多样化产品+专业化服务,助推提升辅助器具适配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通过模拟人眼将视觉转化为听觉的智能眼镜、仿生手、远程康复指导平台“康养小屋”、太空水疗舱……刚刚闭幕的2018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展现了众多新技术、新产品为残疾人打造更便捷、更舒适、有质量的生活体验。

“本届博览会为第十二届,相比此前的十一届,本届博览会可谓亮点纷呈。”近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产业促进办公室主任张红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国际展团越来越多,并首次打造了海外和台湾地区展区。其次,本届召开的论坛不光场次多,关键涉及的技术水平也很高。比如,与自闭症儿童有关的论坛是首次召开。最后,本届博览会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比如导盲犬、还有部分新型的智能机器人。

据记者了解,作为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福祉博览会暨康复博览会的召开,不光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康复辅具产业的多方交流和全面发展,同样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辅具产品,从而有利于提高辅具适配率的提升。

辅具适配任务艰巨

对于残疾人而言,辅助器具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也就是要因人适配,使用不合适的辅助器具,不仅是经济上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对身体的二次伤害。基于此,能否为残疾人提供适宜的辅助器具服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据记者了解,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和2.4亿老年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可以借助各类辅助器具来补偿功能、改善情况、提高生活质量。《2017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共为244.4万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服务缺口较大。

“辅具服务缺口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需求信息的掌握不够精准,没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是供给侧的信息呈现不足,残疾人或服务机构不清楚在有哪些辅助器具可以帮助到他们或者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辅助器具。第二,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辅助器具工作实践开展较晚,服务理念和服务技术都还在不断提升当中,一开始的服务模式以发放为主,服务方式单一,产品种类少,匹配度不高,近年来,服务人员的理念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评估过程中依然出现不适配的情况,为此,残疾人因辅具不匹配而弃用的现象依然不少。第三,辅具服务缺口大的真正根源是保障政策尚需更加完善。比如,我国有一些免费向残疾人发放辅具等方面的兜底政策,但大部分都是针对贫困残疾人,而有部分普通残疾人虽然不属于贫困人口,但也不是很富裕,造成辅具的使用为一大笔开销,而这类辅具又很难纳入医保。”张红涛表示,提高辅具适配率,政策的出台、资金的保障、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需求信息的准确等方面都需要加强。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和《辅助器具推广和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超过80%,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要超过80%。

记者从2017年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数据中了解到,全国残疾人辅具适配率还比较低,只有49.4%,距完成80%的目标任务艰巨。

精准提升辅具服务水平

目前,全国8500万残疾人,辅具是帮助他们改变生活最有效的方式,为此,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中国残联和六部委也一起发布了《辅助器具推广和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这些意见和方案要求推进小康进程过程中,绝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推动更多的残疾人享有获得辅助器具的权利,福祉博览会正在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就此,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李晞主任表示,福祉博览会到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今年的博览会是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国残联七代会召开后的第一届,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能看到博览会更丰富的内涵,它是展示辅助器具领域中国成就的重要窗口,2007年第一届展会的展商数量是120家,到今年是350家,数字的变化也彰显了我国辅具业的发展。历经十二年,博览会已经发展成为涵盖辅助技术、辅助器具产品、康复训练设备、服务政策、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内容的多功能、全方位的交流平台,举办福祉博览会,是搭建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促进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利于解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和辅助器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就在本届的2018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上,记者从海外和台湾地区展区处了解到,很多辅具均是智慧科技、养老健康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在加拿大展位上,记者看到一款轮椅盲点传感器,这是一款用于轮椅上的智能导航方式。它极大的避免了坐在轮椅上的使用者因看不到周围物体而产生的碰撞,而反馈方式分为视觉、震动、音频三种,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我们第一次来中国参展,充分感受到了中国辅具市场非常有前景。”加拿大展位工作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有意将该项技术引向中国市场。

除了琳琅满目的产品,一些专区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成果展示区,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为首,联合辽宁、四川、湖北、江苏、甘肃、广东六个国家辅助器具区域中心,展出辅助器具适配、人才培训、服务项目实施、质量检测等内容,全方位展示各地在推动辅助器具服务专业化进程中的努力与成效。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互联网+辅助器具适配”的服务模式,力求让数据多跑路,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得到服务。有个展台向观众呈现了互联网+辅具适配评估系统,该系统摆脱了传统评估局限性,不受限于国家、区域、距离和执行人员的专业背景等影响,从而为使用者找到最适宜的辅具,避免造成二次伤害,使远程评估变为可能。

“针对使用人进行适配,至少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环境因素,比如有的人居住的是电梯房、有的是楼梯,也就是生活环境的状态。二是生理状态,也就是使用者身体的情况。三是心理状态。在其意愿下,选择相对适合的辅具。三个状态相互结合,才能选择出更加合适的辅具,从而有利于使用者精准康复。”该区工作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系统已试运行两年,2018年正式上线,如今,江苏、辽宁、广西,海南、内蒙等地纷纷对该系统存有意向。

据记者了解,到2020年,我国康复辅具产业有7000亿预期规模,产业发展有巨大空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