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贾茹:帮助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12 18:31:21

摘要:“要实现贫困残疾人群体精准脱贫,关键是扶志扶智,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贾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贾茹:帮助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石家庄报道

假如没有贾茹,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百余名残疾人的脱贫之路不知道还要走多久。

行唐县城往东3公里,有一座红顶的楼房格外引人注意,它就是行唐县的残疾人双创园。这是一座拥有工疗区(扶贫车间)、就业培训区、线上运营中心+红娘平台、康复锻炼卫生服务功能区、职业康复生活区、励志教育功能展区、娱疗区、农疗区、脱贫项目对接处等九个板块,集就业、培训、创业、康复、托养、励志、工疗、娱疗、农疗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家园。

这个园区的负责人就是将当地残疾人在脱贫之路扶上马、送一程的河北如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贾茹。

“要实现贫困残疾人群体精准脱贫,关键是扶志扶智,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贾茹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10月11日,中国残联携媒体组奔赴双创园,走进这个被当地很多残疾人称之为“有奔头、有依靠,守着家也能摘掉贫困帽”的地方。

孤注一掷建园区

在行唐县,贾茹算是个小有成就的企业家,有自己的工厂、商场和公司。但与事业的知名度相比,她的爱心更被行唐人所熟知。

据记者了解,富有经商头脑的贾茹,从八九岁开始只要放学闲暇时,就帮助父母打理自家经营的小卖部。“记得爹娘总跟我开玩笑,说只要我在小卖部,家里的东西就总会莫名其妙变少。还说只要我在,残疾人和讨饭吃的,就会时常围在小卖部附近。”贾茹笑着说。

长大后的贾茹依然是心怀爱心。

摆菜摊时,她到地里进菜,看到有残疾人或是岁数大的种菜人,她都悄悄地多给人家钱。后来爱人发现了这个事,就说她,“你这样咱不赔钱了?”可是贾茹总是安慰爱人说:“没事,这个菜咱就当不赚钱就行了。你看人家多可怜。”

时间长了,远近都知道了这个卖菜的姑娘是个好心眼儿,大家也更愿意和她打交道,贾茹的卖菜生意也就越做越大。2007年,贾茹在行唐办起了新天地商场,装修好商场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竟是优先雇用有残疾的妇女,希望她们通过就业挣钱贴补家用,更希望她们实现自身价值。

做小买卖时,凭的是心底对弱者的同情,随着事业越做越大,贾茹从自发、自觉的助残扶贫变成了大力倡导社会公众助残扶贫。

为了带动贫困妇女和弱势残疾群体就业创业,让有创业愿望的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贾茹创办了昊腾大型爱心工程“军霞工厂直营库房”。通过县残联和妇联的推荐,针对当地需要创业就业帮扶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和留守妇女开展创业帮扶一对一指导服务,由她的服装公司免费提供服装,教会创业者如何创业,在每个乡镇设立一个直营库房,直营库房负责各村代销网点的管理与指导,负责给每个村代销点配送产品,方便各村创业人员在家无风险创业就业。单这一项举措,就为360多名贫困妇女和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

贾茹常说,农村残疾人和贫困妇女就业(创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自己作为一名走在前列的创业者,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他们,让弱势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在阳光下。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大生意做了10年之后的2017年,贾茹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理解不了的决定:创办残疾人双创园。通过残疾人双创园打造一个集就业、培训、创业、康复、托养、励志、工疗、娱疗、农疗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家园,让残疾人能够在体面生活中,走出贫困的沼泽。

建园区,哪儿都需要钱。贾茹不顾很多人的反对,拿出了所有积蓄,又贷款,还借遍了亲朋,孤注一掷,一根筋地踏上扶智助残的艰辛路。“很多人说我认死理,可每次看到他们真诚而可怜的眼神,我的内心就变得更加强大起来。”贾茹说。

除此之外,当年的贾茹一边建园区一边跑项目,没日没夜地忙碌着。面对生病卧床的母亲,她无数次暗自发誓等忙过了这一段时间一定多陪陪老人家,但是她母亲始终没有等来女儿的陪伴,而永远离开了她。为此,贾茹也悔恨不已,但看着残疾人双创园逐渐走上了正轨,看着缝纫机前、技能培训现场一个个身残志坚的身影,贾茹倍感欣慰。

打造“康养+扶贫”模式

终于,2018年的5月20日,在第二十八个“全国助残日”那天,残疾人“双创园”正式建成开园。开园首日,便有5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就业入住。

记者留意到,距离大门最近的园区是拥有60多个工位的工疗区,在工疗区内,几十名残疾人及其家属组成的制衣团队,正在紧张地干着缝纫活儿。其中,刘利会的工位靠中间,她的缝纫机前摆着高高一摞服装。

“我干一天活儿能挣五六十块钱,孩子他爸还能做些手工活再挣份钱。”刘利会表示,以前,能坐在这儿干活儿,连想都不敢想。

原来,刘利会的爱人眼部有残疾,还有精神疾病,她只能天天守着。当听说建档立卡未脱贫的残疾家庭可以入住双创园,并且能免费吃住和康复治疗,还能干活挣钱,刘利会便带着丈夫住进了园区。

除了工疗区,线上运营区、包装手工区等,还有很多就业岗位,供入住园区的残疾人选择。年轻的残疾人卢鹏,以前因为没有工作,总觉得生活缺少尊严,多次试图轻生。但经过园区的励志教育后,现在已经成为了园区“图文标记”扶贫项目的小组长,每天带领着十多名有文化基础的残疾人,在电脑前从事简单的技术工作。不仅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内心也变得强大起来。

据记者了解,目前,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通过“康养+扶贫”模式为住进的147名贫困残疾人,提供职业康复机会,并通过免费吃住、免费康复诊疗,参与计价劳动的形式,为他们每月节支增收600余元。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发挥好残疾人双创园对全县基层行政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光帮助贫困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现居家就业,还通过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励志事迹,带动更多贫困的健全人也加入到就业创业、脱贫奔小康的队伍中来,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残带健、以弱带强,兼顾日间照料”为主题的家庭手工业脱贫模式。

同时,以此为基础,在行唐县委、政府及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陆续搭建了71个“扶贫助残巧手坊”,并以此辐射全县330个行政村,由双创园派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相关技术操作的培训。目前这些中心联络点的项目及相关培训已经全部落实到位,超过350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的劳动就业得到了安置,人均月收入可以达到500至1500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