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资本补充压力凸显 银行“补血”动作频频

作者:朱丹丹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12 18:07:38

摘要:那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银行“定增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因为今年进行定增的农行和华夏银行均已筹划已久,主要是为了补充前期遗留的资本缺口等等,所以并不意味着新一轮银行“定增潮”。

资本补充压力凸显  银行“补血”动作频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严监管之下,银行业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因此,“补血”动作频频。 继农行千亿定增之后,10月9日,华夏银行292亿元定增也获股东大会通过。

“(华夏银行)定增靴子落地,资本补充压力显著缓解,国资委背景的股东加大支持提振市场信心。” 申万宏源金融马鲲鹏团队此前分析指出。

那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银行“定增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因为今年进行定增的农行和华夏银行均已筹划已久,主要是为了补充前期遗留的资本缺口等等,所以并不意味着新一轮银行“定增潮”。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还注意到,除了定增之外,银行还频现发行可转债、优先股等来补充资本。

“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而补充资本。”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表示,表外业务回表,加速资本消耗,银行客观上需要补充资本。而且监管的鼓励,也为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创造了有利条件。

事实上,今年来监管亦在不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进程。比如《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指出,积极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有益探索,拓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等等。

华夏银行将定增292亿

又一银行定增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10月9日,华夏银行召开了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292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议案,这标志着华夏银行本次定增已完成内部审批程序。根据本次定向增发预案显示,华夏银行本次定增股票数量不超过25.6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92.36亿元。定增的募集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华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3月份,农业银行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即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紧接着5月29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将迎来新一轮银行“定增潮”?

对此,申万宏源金融马鲲鹏团队此前发文分析指出,华夏银行资本补充问题讨论已久,本次定增属于靴子落地,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股份行在2015-2017年发起定增补充资本,如2015年平安、2016年浦发、2017年兴业,到了2018年,中信、平安等已发行可转债预案,以期转股后补充资本,而华夏银行资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此次定增属于补充前期资本缺口,并不意味着新一轮银行“定增潮”。

徐承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农行和华夏银行的定增并不能说明是新一轮银行“定增潮”的开端:第一,今年进行定增的农行和华夏银行均已筹划已久,主要是为了补充前期遗留的资本缺口,而其他上市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虽然承压,但短期内仍处于可控水平,能够满足监管要求。第二,2018年为资本充足率监管达标年,目前已接近年底,而定增的发行流程较长,银行采用定增来快速补充资本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亦出现银行定增计划遭否的情况。比如日前,苦等一年的南京银行140亿元的增发预案最终被否。

去年8月,南京银行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向紫金投资、南京高科、太平人寿、交通控股和凤凰集团等五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6.96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40亿元。接着,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获得南京银行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年11月,此次非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方案也获得了中国银监会江苏监管局核准。

然而,今年7月30日,南京银行突发公告称,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未获得核准通过。

一时之间,市场一片哗然。对于为何被否,目前亦尚未有答案。

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凸显

实际上,除了定增之外,银行还频频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等等。比如今年4月28日,交通银行宣布拟发行600亿元可转债,以进一步充实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8月30日,工商银行晚间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境内优先股,发行总数不超过10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0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等等。

而这种种动作的背后,则源于资本补充的压力。

“增加核心一级资本的方法只有普通股或者资本公积,方法就是IPO或定增等权益工具,IPO或者定增的问题就是门槛较高,而且受政策影响较大,随着严格发审,银行的过会也遇到阻碍……”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早前分析指出,我国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主要是优先股、可转债和永续债,在一定条件下其他一级资本可以转换为核心一级资本,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不够用的时候进行补充。

根据Wind数据,2018年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出现下降,从13.28%变成13.13%。

对于2018年我国银行资本承压的原因,李奇霖分析指出,从数据来看资本充足率虽然没有明显恶化,但是如果拆分来看,无论是风险加权资产还是资本增速都在下降。

而根据相关要求,到2018年底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要达到7.5%、8.5%和10.5%,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再加1个百分点,可见银行达标压力加大。

李奇霖还进一步表示,资管新规落地以后各银行理财都净值化,并且期限都明显缩短,根据中国理财网,当前银行发行的理财规模大部分缩短到1年以内,且不允许期限错配,资本债的期限一般较长(大部分在5年以上),银行之间通过银行理财互持的难度加大。表外理财难度大,就要面临回表,同时表内保本理财要穿透,就需要将本来利用同业通道以20%、25%计提的资本转回表内,计提100%(企业贷款)或更高,风险加权资产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

徐承远则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银行通过定增、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等手段,主要是为了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而补充资本。第一,表外业务回表,加速资本消耗,银行客观上需要补充资本。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的加强和资管新规的落地,迫使部分表外业务回表,导致银行的信贷资产增长较快,资本消耗加速。部分银行的内源资本积累不足以支持信贷业务的快速增长,因此需要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方式补充资本。第二,监管的鼓励,为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上半年,监管发文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工具创新,有助于拓宽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

比如央行发布公告规范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行为;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也明确支持银行“补血”等等。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