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会”最小代表魏菁阳: 在大学增设残疾人相关专业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21 19:10:24

摘要:23岁的魏菁阳是“七代会”上年龄最小的代表,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一员。

“七代会”最小代表魏菁阳: 在大学增设残疾人相关专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张智 刘诗萌 北京报道

9月14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会后,进入分组学习审议阶段。其中,在陕西、青海组里,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姑娘一边用手比划,一边用略不清晰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对此次会议的感想,语速虽然稍慢但很流畅。

她就是23岁的魏菁阳,《华夏时报》记者从中国残联了解到,她是“七代会”上年龄最小的代表,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一员。

“‘七代会’召开之前的一个月,艺术团领导通知我随同邰丽华老师一起参加此次盛会,当时也没有觉得特别紧张,因为,此前也会代表艺术团参加一些活动,同时,我一直以为我就是一个跟着邰丽华老师的小跟班,但是在开幕式当天,我看到邰老师跟其他代表聊天的时候做了一个‘撤’的手势,我才知道,我是接替邰丽华老师来参加‘七代会’的,立马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很多。”9月15日,魏菁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自己尚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但很想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做点贡献。

被舞蹈改变的命运

一岁多的时候,一场高烧夺去了魏菁阳的听力,此后,她便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

魏菁阳的妈妈不甘心自己的女儿就这样生活,她买了大量图片,还把家里的东西都贴上字条,通过口型、动作和文字帮我认知事物,学习发音,所以魏菁阳至今的发音一直很准。除此之外,魏菁阳从小到大就读的均是普通学校,接触的都是健全的小伙伴,早早就能读懂唇语。

即便如此,魏菁阳依然觉得有些孤独。此后,她喜欢上了跳舞,想参加学校的舞蹈队,但妈妈担心她听不到音乐而无法学习跳舞而拒绝了,劝她将兴趣放在书法和美术上,为此,魏菁阳刚刚燃起的舞台梦想,暂时被搁置。

2005年的春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千手观音》惊艳了全世界,殊不知,它也正在影响着一个电视机前观看的家庭,更是改变了一个聋哑女童的命运。当年,恰逢魏菁阳10岁的生日,妈妈问她想要什么礼物,魏菁阳毫不犹豫地说想学舞蹈。那一次,妈妈不仅答应了,还送她进入业余舞蹈培训班。

妈妈发现,虽然魏菁阳比健全孩子付出更多的艰辛,但跳舞让女儿变得更加自信了。此后,魏菁阳父母抱着试试的想法,背着她向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投去了女儿的简历。2007年7月,魏菁阳的妈妈接到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副团长王晶打来的电话,通知小菁阳去北京面试。

这一年,12岁的小菁阳走进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了一名被正式培养的小团员。

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练习一个舞蹈可能一两个月就能成熟,而像魏菁阳这样的孩子从基本功、软开度、动作、编排,再到复习、成品,需要花费十几倍的时间和汗水。为了训练动作一致,她往往把一支舞蹈分解为数十段,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突破。

而这,还不是最艰难的,最难的是她听不到音乐的声音。

“刚开始排练异常辛苦,我把音乐放到最大声,把手放在音箱上,一遍又一遍去触摸音箱的震动,用心感受那音乐的快慢、轻重。这些震动和起伏,就是我的节奏,我要跟着它们来变换动作。”魏菁阳用手语比划着说。

不过几年的时间,魏菁阳便随团出访了美国、日本、俄罗斯、科威特、匈牙利、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还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台北听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残运会的演出,不仅展现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还开阔了她的视野和胸襟。

建议大学专业多元化

如今,已就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魏菁阳除了上课,就是到艺术团去排练,同时,还有更多的时间就是走基层,为更多的残疾人进行演出,让他们看到希望。

见得多了,感触多了,想的也就更多了。

“伴随着国家发展新的进程、在残联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努力下,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和显著的成就。作为新一代的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中,也感受到了不少来自于党和国家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和帮助,尤其是对我们年轻残疾人的教育和就业。不过,有一点点小小的失望,就是针对残疾人的大学特教班相对较少,涉及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岗位相对较少。”魏菁阳回忆,老师在列举有关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时候,几句话就讲完了,因为岗位确实太少了。

据记者了解,社会工作专业是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物业管理、医学、法学等为辅助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

而对于这个专业的残疾人毕业生,魏菁阳表示,就业岗位还相对较窄,她的一些师哥和师姐就在社区进行老年人社会工作,“有些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就喜欢在自家附近的社区进行活动,活动内容相对枯燥,他们就给老年人组织活动,比如教他们用手机,甚至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老人买菜。”

就业工作是每一个人的命根子,残疾人也不例外,张海迪主席在关于残疾人就业的发言上曾提到了要“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由此可以看出,残疾人就业的问题是残疾人事业的头等大事。

“但从目前来看,残疾人的收入都普遍比较低,这样一来,养家糊口就成了问题,这对我国残疾人的生活幸福指数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建议多为残疾人组织就业培训,并和愿意招收残疾人的企业达成协议,另外对一些愿意招收残疾人的企业单位多加以奖励政策。”同时,魏菁阳建议在大学增设针对残疾人的专业,实现大学专业多元化。

据记者了解,目前,针对听障人的大学专业比较单一,大部分都聚焦于计算机和美术两大方面,这两门专业在现实社会当中是非常普遍的,自然,听障人在这方面的就业机会就变得十分渺茫了,而魏菁阳就读的社会工作专业也恰是首届开办。

“残疾人有很多优秀的体育和摄影爱好者,光有计算机和美术两门专业未免有点‘残忍’,希望可以在各地体育大学或者传媒大学专门为残疾人成立特教班。”魏菁阳希望,在实现“残健共融”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帮助残疾人提升个人的文化和能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