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慰安妇铜像立台,蔡当局“媚日”无底线毕露, 联手美日遏制大陆能成事吗?

作者:杨晶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06 16:25:14

摘要:如果日本在此关键节点选择策应美国,遏制中国,台当局的“媚日”政策将契合日本的现实战略需求,台日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力量之一将再度引发两岸关系的动荡。

慰安妇铜像立台,蔡当局“媚日”无底线毕露, 联手美日遏制大陆能成事吗?

2018年8月14日,中国台湾,8.14是国际慰安妇纪念日,台湾第一座慰安妇铜像在台南市设置,马英九专程到场揭幕,呼吁日本政府对慰安妇道歉   IC 供图

杨晶华

8月14日,在世界第六个慰安妇纪念日当天,台湾地区首座慰安妇铜像落成典礼在台南市中西区忠义路、中正路口的国民党党部内空地举行。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到场为铜像揭幕,并呼吁日本政府应正式向慰安妇道歉。慰安妇问题再次聚焦,并再度挑动台日关系的敏感神经。

铜像初立台南,试炼台日关系

台南市慰安妇人权平等促进协会募款塑造慰安妇铜像并非首创。这项活动最早由韩国市民团体及韩裔组织发起设立,截至2017年9月,在韩国国内外设立的慰安妇铜像已超过40座。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等都有设置,用以追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军迫害的慰安妇,并要求日本道歉。

日本政府一直反对慰安妇铜像的设立,但因主导团体大多属于非政府团体性质,所以难以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台南慰安妇铜像设立后,日本政府已透过多方管道表示深度关切。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透过“日本台湾交流协会”表示,这与日本政府立场和迄今为止的努力并不相容。

对此,台当局第一时间表态,并未参加铜像设置的相关事宜以撇清关系。台驻日代表谢长廷更于Facebook上发文谴责台湾内部的“中国政党”不断扩大台日的矛盾对立,主导慰安妇铜像事件,发起禁止东北食物进口台湾地区的公民投票,意在破坏台日关系,孤立台湾地区。

国民党对于慰安妇问题表现出不同于民进党的态度,斥责执政党为贯彻“媚日”政策,牺牲慰安妇的尊严,主张尽速替慰安妇索赔,还其历史公正。另外,由新党台北市议员候选人苏恒、林明正、侯汉廷组成的“很震撼”连线,则带领民众共同推着慰安妇立像到日本交流协会前抗议,要求日本政府道歉。

“友日”变“媚日”,力推“准同盟关系”

蔡英文执政后,调整马英九时期采取的“友日”策略,转而推动一系列“媚日”政策,企图构建台日“准同盟关系”,并与强化“台美实质关系”同频并举,以期挟美日之力反制大陆的影响,并为“台独”谋求空间。

台当局的“媚日”政策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人事调整,强化对日工作力度。蔡英文上台后,任命前“行政院长”谢长廷为“驻日代表”。谢长廷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曾任民进党主席,并被视为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谢长廷角逐过2008年大选,对日工作熟稔,政治经验丰富,党内根基深厚 ,级别与层级明显高于“驻美代表”高硕泰。另外,蔡英文还任命前“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担任“亚东关系协会会长”。邱义仁为民进党内大佬级政治人物,有“台独第一军师”之称,对外事务经验丰富,尤善协调,与谢长廷搭建对日工作是“双保险机制”。蔡还任命“立法院长”苏嘉全担任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中最大的对外交流组织“台日交流联谊会”会长。苏嘉全身段作风柔软并属于蔡英文的嫡系。此番人事安排大大提升了台湾地区对日工作人员的层级。

二是通过战略调整,强化与日合作深度。首先,蔡英文延续马英九时期的对日经济政策,主张在经济文化上与日本强化合作,“拓展经济和文化联结”。不仅在绿能、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物联网、防务产业等 “五大创新产业”领域与日本进行合作,还致力与日本签署具有自由贸易协定性质的 《台日经济伙伴协定》(EPA),及加入改由日本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提升台日关系,并力促台日合作共推“新南向政策”,以减少台湾地区经济对大陆的依赖;其次,在加强与美军事合作的同时,企图重启与日的军事合作。改变武器进口来源地单一现状,谋求从日本购置军事武器,引进军事技术、军事人员培训等,以提升台日的军事实质关系;第三,增加台日交流的路径与规模。通过政府、政党、城市、NGO、青年、推特等横纵向交流方式的推动,强化与日本各领域、各层级的深入交流。

三是通过课纲调整,强化“媚日”史观。蔡英文执政后,废止了马英九当局于2014年1月27日通过的高中“课纲微调”。其中包括涉慰安妇描述应明确增加“被迫”两字的规定,并沿用了未加“被迫”两字的旧课纲版本,并且通过修改相关表述方式,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淡化殖民主义色彩。目前,台湾地区的历史教科书对慰安妇描述着墨甚少,甚至仅以一行文字或批注简单带过。另外,蔡英文对日本侵华历史展现了与马英九不同的态度,在2016年8月向原住民道歉仪式上,公然声称日据台湾是“全面而深入的理番政策”;又在11月初“追思纪念台籍老兵秋祭活动”上美化“台籍日军”。在“媚日”神剧《智子之心》停播后,“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甚至以换照审查威胁,要求电视台重新播出。蔡当局渐进式推动重塑“去中媚日”史观,意在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厚植“台独”民意基础。

四是通过敏感议题态度调整,强化与日互信强度。在“冲之鸟礁”议题及钓鱼岛等问题上态度发生“发夹弯”转变,不仅撤回马英九时期派到冲之鸟礁附近为台湾渔民提供护渔服务的船舰,而且完全背离马英九严守冲之鸟礁是“礁”非“岛”的既有立场,回避冲之鸟礁的岛礁界定问题,默认日本对冲之鸟礁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钓鱼岛问题上,蔡当局采取了不主动触碰,亦不主动“维权”的消极策略,规避“开罪”日本。而在争议较大的开放日本核灾地区食品入台议题上,因民意阻力过大,不得不暂缓。可见,在许多关涉台日的敏感议题上,蔡当局选择了牺牲台湾地区利益而换取日本信任的“媚日”操作。

台“媚日”政策,两岸关系隐患

台当局将日本视为反制大陆影响、拓展“台独”空间的重要力量,而日本将台湾地区视为南部安全屏障及海上运输“生命线”的关键节点。在中美关系复杂博弈的时空背景下,台当局的“媚日”政策,为台海局势增加了更多复杂性。

第一,台日关系将成为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重要牵制力量。台日关系受到中日关系大框架的制约,而中日关系同时受到中美关系、美日关系的影响。中美关系的变动将带动一系列关系的联动反应。目前来看,美国重启“台湾牌”的态势已经相对明朗化。鉴于日本战略地位与地缘的重要性,中日关系、美日关系的走向将成为重要的观察点与动态要素之一。如果日本在此关键节点选择策应美国,遏制中国,台当局的“媚日”政策将契合日本的现实战略需求,台日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力量之一将再度引发两岸关系的动荡。美、日、台或会形成三边合作机制,对大陆形成联合遏制的态势。

第二,台日关系的不对称性将持续加剧。从台对外政策的指向与两岸关系的冷滞化发展来看,蔡当局在加强“联美日抗大陆”的策略落实。中美贸易争端的加剧更强化了蔡的战略企图心,希冀在大国博弈间获取更多政治资源,为“台独”争取空间。因此,蔡当局要主动提升台湾地区之于日本的“棋子”作用,势必放低底线,放宽原则,在以往较难妥协的议题上做出更大让步,失去更多自主性,牺牲民众利益而换取“台独”的发展。更甚者在钓鱼岛议题上放弃以往坚持,做出较大转变,严重危害两岸共同利益。

第三,台日关系畸化发展将增大执政压力。台当局在对日政策与大陆政策上已明显“剑走偏锋”,不仅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发展停滞,低迷经济雪上加霜,力行“渐进式台独”路线,挑衅大陆,引发两岸关系再度紧张。而且利用公权力,强势通过《不当党产处理条例》草案、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废除课纲微调”等,并以“转型正义”为名,推动“去蒋化”“去中山化”“去郑成功化”等各种“去中国化”的活动,引发社会矛盾。蔡当局的执政权威已受到严重冲击,如此时坚持“媚日”政策,在敏感议题上妥协,双重标准推动“转型正义”,势必将引发更大的民意反弹,陷入枯鱼之肆的境地。(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编王义伟 编辑严葭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