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大PK:招联消费净赚6.04亿元 马上消费同比大增173%

作者:朱丹丹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06 13:40:00

摘要:除了商业银行之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半年报也相继出炉。9月5日,本报记者统计发现,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依旧亮丽,部分净利润大增。比如兴业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2亿元,同比大增119.78%;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173.13%;海尔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则同比大幅增长238%等

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大PK:招联消费净赚6.04亿元 马上消费同比大增17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除了商业银行之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半年报也相继出炉。

9月5日,本报记者统计发现,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依旧亮丽,部分净利润大增。

比如兴业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2亿元,同比大增119.78%;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173.13%;海尔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则同比大幅增长238%等等。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经过前期在风控、技术、获客、合规等方面能力的积累与提高,运营成本会逐渐降低,盈利能力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在业绩爆发的同时,消费金融行业的风险也日益暴露,甚至不少消费金融公司频“吃“罚单。

对此,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实际上这个行业经过了两到三年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很多问题,而强监管又让这个行业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我非常支持强监管”。

净利润大PK

上半年,已公布业绩的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净利润大增。

数据显示,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达6.04亿元,同比增11.6%;去年净利润增长约88倍的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3.66亿元,同比增长173.13%;兴业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2亿元,同比大增119.78%;海尔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达6091.5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而杭银消费金融上半年更是扭亏为盈,实现盈利613.02万元,而去年年末该公司亏损3459.84万元等等。

“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我们三年来在风控、技术、客服水平、客户价值管理、合规能力的积累,让我们整个风控水平和营销能力、客户管理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蒋宁指出。

信用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去年底在报告中也曾分析指出,随着消费金融公司产品体系和风控模式的逐步完善,以及在稳固线下渠道拓展的基础上向线上轻运营模式的转型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预计行业盈利水平将保持快速上升趋势。

谈及对全年净利润的预期,蒋宁则进一步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年7月初我们刚刚完成一轮增资,下半年我们的资本充足率得到大幅度改善之后,相信下半年会有飞跃性的发展。”

早在7月份,马上消费金融宣布新增战略融资20亿,注册资本从22.1亿元增至40亿元。

不过,也有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仍处在亏损状态。

比如上半年,尚诚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则为-0.16 亿元。

对此,上海银行的半年报指出,“主要由于:一是公司发展初期,系统投入等成本支出较大;二是公司按照监管要求,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0.93 亿元。”

也有人士坦言,毕竟尚诚消费金融成立时间较短,刚满一年。

强监管与主动合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消费金融风险的不断暴露,强监管之下,消费金融公司收“罚单”也渐成常态。

比如,今年1月,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被湖北银监局处以罚款人民币40万元;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海尔消费金融也被处以10万元罚款;上海银监局5月25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中银消费金融2016年7月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警告并罚没合计138.68万元等等。

“实际上这个行业经过了两到三年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很多问题,而通过监管的介入,让这个行业当中的不良竞争者和参与者退出舞台,让这个行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这是个非常好的事情。”蒋宁坦言。

他还进一步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公司是非常重视合规的,从员工入职开始,到员工日常工作,到任何一项展业,内部都有合规的参与。“我们也认为合规能力是马上消费金融未来长久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一洋则分析指出,在当前金融“强监管”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在牌照选择、借贷人群识别、信息披露、杠杆控制等诸多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和主动合规。“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做好充足准备,在未来,逾期率、不良率等敏感经营信息都可能全面向监管机构开放,隐藏逾期和不良将会变得愈发困难,主动拥抱监管、适应监管是所有消费金融玩家的唯一选择。”

而从不良率来看,不少消费金融公司超过了2%。

有业内人士坦言,今年来,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宣布增资,“随着下半年资本充足率到位,我相信静态逾期率还会下降。”

未来竞争点

“消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我们非常看好这个市场。”蒋宁表示,首先,当前,消费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占GDP的比重超50%;其次,消费越来越多样化、品牌化、个性化、情感化和碎片化,第三,从单纯的商品交易到增值服务升级。

恒大研究院的预测也显示,至2022年,我国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将接近28万亿元,是2017年的将近3倍。

本报记者注意到,或基于巨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机构争先布局消费金融领域。

比如今年5月份,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已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筹建;6月,宁波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出资3亿元参与发起设立永赢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日前,银联开始布局消费金融市场,推出了一款现金贷产品——全民购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以来,全国已有22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其中,银行系占了近九成。

赵一洋此前表示,“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来说,能否在未来继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竞争力是否能不断提高。而决定消费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则是消费场景和数据这两大法宝。”

一位业内人士亦向本报记者指出,消费金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进行组合,比如如何与场景的紧密集合;如何面对一个复杂征信环境,以及需要具备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管理能力与营销能力等等。从整体来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有自身的优势,它的资金比较便宜,但在与场景结合、系统能力、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等方面还需要改进。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