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私募基金销售乱象调查:2.8亿私募基金“踩雷”致违约,托管人中泰证券被指监管失职

作者:李继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18 14:44:49

摘要:评级刚刚遭到降级的中泰证券又遇到销售的私募基金违约,这对于正在冲击登陆A股的中泰证券来说无疑是“船迟又遇打头风”。

私募基金销售乱象调查:2.8亿私募基金“踩雷”致违约,托管人中泰证券被指监管失职

                                             投资者济南中泰证券总部讨要说法。本报记者李继远/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继远 济南报道

评级刚刚遭到降级的中泰证券又遇到了麻烦,这对于正在冲击登陆A股的中泰证券来说无疑是“船迟又遇打头风”。

8月15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人前往济南中泰证券总部讨要说法。他们认为中泰证券在2年前销售“泰融1期”基金时存在虚假宣传以及误导行为,并且在该基金运行过程中未尽到托管人的义务和责任,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泰融1期”基金原定在今年7月2日开放赎回,但至今仍未兑付,已发生实质违约,违约金额2.8亿元。

“我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不方便。”8月17日下午,中泰证券首席风险官李恒第婉拒了《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

被指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

“如果我们知道是私募基金的话,肯定不会买,也不会来找中泰证券。”一位来自威海的投资者刘磊(化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来自中泰证券的销售人员告知这款产品是保本保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多数投资者并不知道这是一款高风险的私募基金产品。

《华夏时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来自中泰证券内部的QQ聊天截图显示,一位销售人员询问该产品“优先级是保本预期收益吗?”,一位财富管理部的人员给予的回复是“参考年化收益,一个意思”。

497a3e4f-a2ae-4e87-93a8-faec3bce6f32 (1).jpg

                                                       投资者认为中泰证券虚假宣传。 本报记者李继远/摄

数十名投资者认为,当初中泰证券的销售人员的误导销售是造成他们今天血本无归的开始。

公开资料显示,“泰融1期”基金成立于2016年6月30日,该基金由中融景诚(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融景诚”)作为基金管理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基金托管人和销售方。

该产品投资标的为信用债,总规模2.8亿元,其中优先级2.4亿元,劣后级0.4亿元。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优先级持有者共计104户,近半数客户来自山东威海。
上市公司天润曲轴也在8月16日发布公告证实,公司控股股东天润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也在2017年7月份使用自有资金4185万元认购了“泰融1期”基金,至今同样未能获得兑付。

“投资者里有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按照规定他们不是这款产品的合格投资者。”投资者马川(化名)表示。

除了虚假宣传、误导投资人外,投资者还认为“泰融1期”基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购买了本不应该投资的C级债,并且单只债权的持有量远远超过了基金财产净值30%,而这些都是在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

“合同还约定预警线是0.96,止损线是0.94,而且应该按月度披露基金净值情况。”马川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融景诚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披露,而据中融景诚方面向投资者透露的消息,经估算,该款产品目前净值仅有0.24。

风险暴露后中泰证券仍销售

直至今年7月份,投资者才发现“泰融1期”基金存在巨大风险。

7月3日,中融景诚发送给投资者的一份持仓说明显示,债权持仓市值为3.5亿元,按主体评级划分,AA+级市值1.1亿元,AA级市值1.07亿元,A级市值1.25亿元,C级市值51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泰融1期”合同“投资限制”一栏中曾明确约定“不得投资于债项评级为AA-(不含)以下的债券”。

持仓情况说明显示,“泰融1期”持有多只债项评级低于AA-的企业债,其中“18永泰能源CP002”债项评级为A-1,“15金茂债”、“16金茂01”债项评级均为A,“17大海01”债项评级为A+,而“16中安消”、“16丹港01”、“16丹港02”三只债券的债项评级更是直接低到C级。

投资者曾质疑为何中融景诚投资如此之多的垃圾债,并质问其为何不对不符合评定等级的债券及时作出卖出操作。

“产品持有债券中,16丹港01、16丹港02均在2017年10月30日评级从AA下调到C,但这两只债券分别在2017年10月29日、2017年10月30日停牌,管理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仓位调整。”中融景诚在一份回复投资人的说明中表示。

“泰融1期”基金合同还曾约定,投资二级市场单只信用债券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30%。

持仓说明显示,“15金茂债”、“16金茂01”两只债券的市值高达1.25亿元,仓位高达五成,投资者质疑对于没有质押、没有担保的民营企业,而且在金茂债的发行主体出现流动性危机后,中融景诚仍然追加买入了“16金茂01”,投资者质疑中融景诚的购买动机是否另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本产品对单一债券投资比例进行了限制,并未对单一发行人投资比例做出限制。”中融景诚解释称,2018年后管理人根据“16金茂01”发行人的反馈以及实地调研结果,认为发行人可以解决资金链紧张问题,且距离回售期只有一年时间左右,在市场价格的前提下具有投资价值,因此陆续追加买入。

实际上,在7月份,“15金茂债”、“16金茂01”两只债券二级市场价格出现闪崩,票面价值100元的“15金茂债”暴跌至35.84元,“6金茂01”暴跌至20.70元。截至目前,两只债券仍处于停牌状态。

“公司货币资金大额净流出,目前已大量受限,可动用存量很少,流动性压力急剧上升;公司的核心子公司股权遭司法冻结,目前受限资产占比很高。”2018年6月20日,评级机构上海新世纪已将山东金茂主体信用等级调降为BBB,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此外,截至2018年3月末,山东金茂纺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金茂”)对外担保余额17.79亿元,其中对山东大海集团担保余额为3.5亿元。2018 年 4 月,因涉及华融西部诉讼,山东金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大海及金茂铝业名下存款3.14 亿元被法院司法冻结。

值得注意的是,“泰融1期”还持有“17大海01”债券10000张。

“泰融1期”还踩雷了“18永泰能源CP002”债券,由于未结清银行贷款导致交叉违约,“18永泰能源CP002”信用等级也由A-1下调至D,评级展望为负面。

蹊跷的是,中融景诚在违约事件接连发生后,突然两度更换法定代表人。2018年6月11日,法定代表人陈晋变更为王德贵。不到一个月时间,7月6日,中融景诚法定代表人王德贵再次变更为董高乐。

“一家北京的私募为什么集中买入了这么多山东的企业债,而且很多是垃圾债?”有投资者质疑,其中存在不为人知的金融腐败问题。“我们已经向证监会举报,希望监管部门彻查管理人中融景诚和托管人中泰证券存在的问题。”一位投资者称。

一位投资人提供的中泰证券内部聊天显示,在“泰融1期”基金已经暴露出巨大风险之后,仍然要求销售人员对外推销这款产品。

编辑:韩永先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