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从濒临倒闭到一路逆袭 闫冰竹见证北京银行21年筑梦之旅

作者:王兆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17 17:32:59

摘要:拥有40余年金融从业经历的北京银行原董事长闫冰竹亲历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见证了银行从“财政的出纳”到现代金融企业的转轨。在北京银行的20年间,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从濒临倒闭的小银行一路逆袭,成为“中小银行的旗帜和标杆”。

从濒临倒闭到一路逆袭   闫冰竹见证北京银行21年筑梦之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201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不仅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银行业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40年。

在此之前,中国的银行业务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四大国有银行尚未出现,更不用提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那时人们很难想象,40年后,人们通过电脑、手机就能完成绝大部分的零售业务,甚至企业的支付、结算等诸多业务也能在瞬间完成。

拥有40余年金融从业经历的北京银行原董事长闫冰竹亲历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见证了银行从“财政的出纳”到现代金融企业的转轨。在北京银行的20年间,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从濒临倒闭的小银行一路逆袭,成为“中小银行的旗帜和标杆”。

披荆斩棘的创业

在大多数公开场合,闫冰竹给人一种为人豪爽、严谨直率的印象。而纵观他过去40余年的金融职业生涯,骨子里那不服输的劲头和不屈不挠的韧性才是驱使他一路披荆斩棘的终极武器。

1996年1月8日,右安门65号——一座简陋的五层小楼前,42岁的闫冰竹宣布“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这就是北京银行的前身。

那时的地方商业银行设立初衷既是出于满足我国多层次、多元化金融需求的目的,也是中央金融主管部门整肃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违规经营、规章制度遗漏不全、不良高企等问题比比皆是。

彼时,闫冰竹已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工商银行工作近20年,更因为金融改革创新业绩突出,作为工商银行唯一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表彰。放弃在工商银行的良好基础,对于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闫冰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时,我深知这家机构基础非常薄弱、情况十分复杂、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很多人都不愿意来,我从内心深处也不愿意来。”但面对组织的信任与重托,闫冰竹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

这无疑是一次从零甚至从负开始的创业。北京城市合作银行的基础是90家城市信用社,这些信用社分属不同的企事业单位,背景不尽相同,风控机制不成熟,经营管理状态也是千差万别。许多信用社既没有树立起一级法人的观念,也没有自觉地进行规范经营。在组建阶段,个别城市信用社甚至出现了“突击放款、突击花钱、突击进人”的“三突击”现象。

“做整合就好比捆大白菜,如果要把所有白菜叶子捆在一起,太紧的话可能会把白菜都勒坏,太松又不能使之凝聚成一个整体。”为此,闫冰竹把牢人员进口和资金出口“两个关口”,确立一个任务“全行抓存款”,并出台了一项政策“既往不咎”,确保了机构、队伍的平稳过渡和业务的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组建初期基础薄弱、生存发展面临极大困难,许多信用社股东对发展没有信心,在组建时强烈要求退股。

闫冰竹回忆称,“我和行党组、经营班子制定应对举措,提出多方动员、筹集资本,并要求员工必须购买,党团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购买。同时,还积极营销亲戚、朋友、客户等自然人认购股份。经过全行动员、艰苦努力,逐步完成了这部分股份受让工作”。

最惊险的考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带领北京银行平稳过渡的闫冰竹,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为惊险的考验。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爆发了229亿元的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直接将当时资产仅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北京银行上下人心浮动:有的人信心动摇,提出退股离职;有的人怨天尤人,等待国家注资剥离;有的支行甚至谣言四起,引发客户挤兑风险。

面对已经失控的资产,闫冰竹数十次拜会市政府、政法委、法院、工商部门,表明收回资产的决心,阐述权益落实的难点,寻求帮助和支持。但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闫冰竹带着工作组数次奔走外地,调查与案件有关的公司资金、财产、人员情况。当时工作组车上常备一台复印机,走到哪里印到哪里,遇到不配合的单位,还要磨破嘴皮反复说明利害。

一次出差途中,闫冰竹由于过度劳累奔波发烧病倒了,半夜12点被送到医院,第二天,他打着点滴依然继续工作。

除了高强度的工作,闫冰竹甚至经历过刀光剑影。“当时由于案件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总行值班室多次接到恐吓电话,要从香港、深圳派杀手对行领导下手;总行还收到夹着子弹的恐吓信件,直接威胁我和班子成员的生命安全;当时我和班子成员出门都随身带着警棍;在搜捕一名涉案人员时,他的家属甚至拿出菜刀相威胁。”

不过,这些风浪并没有吓退闫冰竹,经过全行上下长达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北京银行利用发展积累的税后利润,化解核销了高达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

经历了坏账爆发带来了惨痛教训,闫冰竹在深入研究国内外金融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得失后,决定“用无情的电脑代替有情的人脑。”

2000年,北京银行建立起国内银行业第一家全行性的会计核算中心,把分散在各支行的会计核算业务统一集中起来,实现了全行经营“一本账”,做到了流程全覆盖、风险无死角,抓牢了金融风险的关键点。

2001年,北京银行又在国内银行业率先启动先进的综合信贷管理系统。同时,北京银行在业内率先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实施VAR值限额管理、制定操作风险报告模板,还引入西方发达国家30多年的经营数据进行专项压力测试,在业内率先启动风控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全国所有分支机构在线全程监控、进度跟踪,有效提升了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摸索特色化道路

作为一家基础薄弱的小银行,北京银行由于在社会知名度、客户资源、人员素质、业务基础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且在经营领域上受到严格限制,闫冰竹必须要带领全行摸索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2003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对北京银行作出了“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成功更名是北京银行战略创新的第一步。2004年,闫冰竹和党委班子推动北京银行成功更名。随后,闫冰竹启动北京银行引资工作。2005年3月25日,北京银行与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了股份认购及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银行迈出了资本化、国际化的关键步伐。

2007年初,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飞速发展,面对北京银行自身发展壮大、走出区域的资本补充需要,以及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完善公司治理的迫切需求,闫冰竹与行党委、董事会经过反复讨论、深入研究,决定启动发行上市工作。

在上市筹备最为艰难的时刻,闫冰竹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在处理完繁杂的经营管理工作之后,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读厚达半米的上会材料,利用周末的时间与中介机构进行反复演练,做到对每一个细节都充分准备。

一个月的时间内,北京银行完成了3万名股东的股权清理,两个月完成了尽职调查,4天完成了路演推介,6个月登陆资本市场,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纪录。

2007年9月19日,北京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这也成为闫冰竹职业生涯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从临危受命接过北京银行组建的任务,到2017年退休卸任,闫冰竹用了短短的21年,带领北京银行从破产边缘成长为国内城商行梯队的领头羊,总资产从200亿元增长到3万亿元,增长了150倍;2017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89亿元,人均创利近130万元。

闫冰竹曾说:“北京银行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北京银行事业”。如今,功成身退的闫冰竹依旧对北京银行饱含无尽的关心与希冀,就像他以往在公开场合中无数次提到过的,“将北京银行打造成金融业的百年老店”。如今,这一梦想将在继任者的手中传承与发扬。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