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台海观澜 从金门供水、天桥贴膜看两岸统一大趋势

作者:王义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06 10:13:04

摘要:从金门通水两岸亲上加亲,到台湾年轻人宁愿在天桥贴膜也不愿意回去,以上信息透露出的趋势是,两岸关系的天平正在向统一的方向滑动。

王义伟

将60年一甲子当做天道和世道轮回的时间段,我们的祖先实在是太有智慧了。

60年前,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于傍晚时分大规模炮击金门,当日发射炮弹5万7千发,金门守军开炮还击,金门炮战爆发。

60年后,2018年8月5日,也就是昨天,大陆正式向金门供水。双方签订的供水合同,期限很长,30年。如无意外,30年后,会续签合同,再签30年。两个30年加在一起,又是一甲子。

60年的时间,从战争到和平,从兵戎相见到水乳交融,完成了一个大轮回。

还有一个轮回,有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很清晰的感觉。

就是人心向背。

改革开放初期,福建沿海有一个特殊的留守妇女群体“万八嫂”。这些妇女的丈夫,偷渡去台湾打工,赚钱回家盖房,1万8千元人民币,就可以盖一座小楼。然后,丈夫继续偷渡去台湾打工,留下妻子独守1万8千元建造的空房,人称“万八嫂”。

那个时候,大陆内地的人,还不知道台湾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出大陆一大截,还以为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眼里的万元户,是梦一般的存在。而福建沿海的居民得人文地利之便,跨海捞金,不出半年,收入过万。

现在,情况反转了。

几天前,大陆一家餐馆的招聘广告上传到网络,被海外华人发现,用以对比海峡两岸的工资水平。海外华人评论说,两岸差距在拉大,大陆一片小小的招聘广告直接打脸蔡英文。

台湾媒体持续的跟踪调查则显示,长期居住在大陆的台湾民众,包括台商、台干、台生、台眷等约为200万人,将近台湾总人口的9%。此200万人中以青壮者居多,等于占去台湾劳动人口的一成,数量惊人。

和40年前大陆沿海居民向往台湾一样,现在很多的台湾年轻人,也在向往大陆,西进大陆求学、就业、创业,在台湾年轻人中已经蔚为风潮。对于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而言,在大陆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月入数万人民币,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们已经离不开大陆了。

笔者认识的一位台湾青年郑博宇甚至说,他来到大陆后,在最困难的时候曾想到过,宁愿在北京的天桥上给手机贴膜,也不愿意回台湾了。

郑博宇的这段话以及他在大陆就业、帮助台湾青年创业的故事,被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两岸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话题回到金门。

金门炮战之后持续几十年的两岸军事对峙,造就了金门的两大特产:

第一是菜刀。当地居民将炮弹皮收集起来,用来做菜刀。金门菜刀质量很好,品牌知名度很高;

第二是高粱酒。因为金门地下几乎全被挖空,住满了军队。军人长期住在地下,湿气重,容易得风湿关节病。为了祛湿,饮用高粱酒就成了驻岛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大大促进了金门酒业的蓬勃发展。

现在的大陆人如果到金门旅游,不去参观一下菜刀制造车间,不买几把菜刀,不买几瓶金门高粱,等于白去。

即便是在金门对岸的厦门,金门高粱也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佐餐佳酿。笔者因为多年采访、报道两岸新闻的缘故,也有幸多次品尝金门高粱,52度的粮食酒,味道浓郁、回味悠久,与大陆一线名酒不分轩轾。

现在,大陆的水送到金门了,今后的金门高粱有了大陆的因素,想必味道更好了。

在通水之后,金门县长又有了新要求,希望以后通电、通桥。

果真如此的话,金门和厦门,就真的连在一起、密不可分了。

两天前,国务院取消了港澳台居民到大陆就业的许可证,台湾人在大陆就业、创业,更加便捷了。蔡英文当局又一次指责这是大陆的统战,台湾年轻人则是一片叫好。

透过现象看本质。

尽管岛内是主张“台独”的绿营执政,尽管“台独”声浪在岛内还甚嚣尘上,尽管蔡英文当局百般阻挠,但是,从金门通水两岸亲上加亲,到台湾年轻人宁愿在天桥贴膜也不愿意回去,以上信息透露出的趋势是,两岸关系的天平正在向统一的方向滑动。

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心的向背正在发生逆转。岛内已经有民意调查结果印证这一现象的出现。

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是两岸人民之福。

郑博宇宁愿在天桥贴膜的心声被媒体报道后,真的有人给他送来了手机贴膜,他工作之余也真的开始给来宾、朋友的手机贴膜了。据他自己宣传,他的手艺很赞!

艺不压身。年轻人多一门手艺,不错。(主编王义伟 编辑严葭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