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基金“一对多”热销PK私募胜负难料

作者:高和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25 19:25:21

摘要:基金“一对多”热销PK私募胜负难料

基金“一对多”热销PK私募胜负难料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高和平 北京报道

   近期的基金投资市场中,“一对多”理财产品的风头很劲。从9月以来,监管层首先核准第一批基金“一对多”产品后,它的热销就开始势不可挡。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60只左右基金“一对多”产品获得证监会批准。包括招商基金在内的第二批获批“一对多”产品正在热销,而第三批“一对多”产品也很快会与投资者见面。
    火热销售也容易导致问题的出现,有消息称,多家基金公司的“一对多”销售涉嫌违规,证监会已经对这些基金公司下发提示函或者进行了处罚。
    基金“一对多”的热销,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私募基金了。两者在投资标的、预期收益、客户群等方面趋同,在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上,谁将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最后的赢家,值得期待。


“一对多”持续热销
    根据不完全统计,首批放行的“一对多”产品包括中银、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光大保德信、鹏华、国泰、大成、招商、国投瑞银等16家基金公司的38只产品,从9月1日至今,已获批的“一对多”产品达到了60只左右。
    回顾中银基金公司的首只“一对多”产品,中银专户主题1号在一天之内便完成募集,募集规模近4亿元。而招商基金旗下的首只“一对多”产品也出现了超额认购的情况,意向客户超过500人。初步统计,中银基金首单“一对多”产品的人均募集额度为200万元左右,而招商基金的人均募集额度很有可能接近300万元。
    来自海富通基金的消息,虽然公司目前只推出了一只“一对多”产品,但三天就结束了募集。根据海富通基金公司网站上的消息,9月7日获批了首只“一对多”产品,公司在14日开始正式发售,原定份额发售截止日为10月13日,不过由于前期预约客户认购踊跃,因此提前结束募集。
    其实,海富通“一对多”产品的热销并不是个案。据记者了解,多家基金公司的第二只“一对多”产品都受到投资者追捧。
    民生证券分析师王峰在其研究报告中分析,首批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的市场反响较为热烈,受到投资者热捧。但这批“一对多”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大多选择与中小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而大型银行和基金公司在“一对多”产品的业绩提成方面仍然没有达成令双方满意的协议。待大型银行和华夏、博时、嘉实等实力雄厚的基金管理公司达成协议后,借助于大型银行的数量众多的分支机构和营销网络,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的市场反响将会更加热烈。


火热销售背后有隐忧
    近日,有消息称,多家基金公司的“一对多”销售涉嫌违规。证监会已经对基金公司“一对多”销售中的不规范行为下发提示函,强调“一对多”的销售必须针对特定对象,不能对非特定对象进行产品展示。
    而根据之前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规定》,在销售专户“一对多”的过程中,基金公司和代理销售机构不得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基金管理公司、代理销售机构网站除外)及其他公共媒体销售资产管理计划。
    基金“一对多”作为一个新产品,没有以往业绩支持,因而投资者也就无法预测将来收益,这其中透露出来的隐忧也让人有些不安。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袁方告诉记者,今后还将有更多的“一对多”产品陆续获批,按照好买基金网的分类,从目前“一对多”产品获批的情况来看,主要以灵活配置型为主,辅以少量偏债型、保本型及专项投资产品等,近期可能还会有QDII产品面世。由于投资门槛降低,一般都降至了100万,因此,购买“一对多”的投资者热情高涨,蜂拥而上,怕错过了“一对多”的头班车。


私募会有压力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均认为,受基金“一对多”的热销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私募基金了,今后两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不过也正是由于私募基金的良好市场表现,才促使了基金公司细化投资人群,争抢这部分客户。资料显示,在2008年市场的大幅调整中,公募基金损失惨重,全年收益普遍为负,部分公募基金的亏损甚至达到了60%-70%,而相比之下,私募基金的表现养眼很多,全年有百分之十几的收益。
    “基金‘一对多’业务肯定会对私募基金造成压力。”民族证券基金行业分析师梅林告诉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8月份成立的阳光私募只有27只,是今年以来的低点。而在3月至7月,成立的阳光私募产品的数量分别是36只、49只、50只、78只、53只。梅林表示,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基金“一对多”只需要考虑收益,而不再有排名的压力。不过,私募基金更好灵活操作,可以为客户量体裁衣,而基金“一对多”有公募的背景在,相比较而言个性化不会太突出。
    袁方一直跟踪研究基金“一对多”产品,他认为,基金“一对多”和私募基金面对的都是投资资产在百万元以上的大客户。两者相比较,各有优缺点。从流动性和产品设计上来说,私募基金更胜一筹。一般来说,私募基金是一个月开放一次,而基金“一对多”一般是一年开放一次,一年内不会开放申购与退出。
    至于产品设计,虽然基金“一对多”相对于面向中小投资者的公募基金来说,产品的灵活性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私募基金的操作似乎更具有灵活性,不受任何限制。
    然而在投研团队的力量上,基金“一对多”远远超过私募基金,毫无疑问,基金“一对多”有基金公司强大的投研团队为幕后支持,一般来说,研究公司可以做到行业全覆盖,基金“一对多”再从中进行精选。而私募基金规模小,投研的力量也必然有限。
    此外,由于有基金公司作为“靠山”,基金“一对多”在投资者中的名气更大,更容易获得信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