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赖清德不甘“打酱油”, “战斗内阁”强力换马暗藏多少玄机?

作者:杨晶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7-19 17:08:44

摘要:此番内阁改组是赖清德2017年9月上任以来一波最大幅度的人事变动,向“战斗内阁”转型的意图比较明显。

赖清德不甘“打酱油”, “战斗内阁”强力换马暗藏多少玄机?

2018年6月2日,中国台湾,“行政院长”赖清德视察台南水情,并向市民喊话不要恐慌不要贮水。联合报系-东方IC

杨晶华

台风犯台之际,讨论多日的台“内阁”改组最终成型。台“行政院长”赖清德于7月12日公布了“内阁”改组名单,7位首长之职遭到换将,其中“内政部长”叶俊荣转任“教育部长”、“行政院”发言人徐国勇接任“内政部长”、吴宏谋任“交通部长”、蔡清祥任“法务部长”、苏建荣任“财政部长”、陈其南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民进党籍不分区“立委”谷辣斯·尤达卡(Kolas Yotaka)任“行政院”发言人。

此番内阁改组是赖清德2017年9月上任以来一波最大幅度的人事变动,向“战斗内阁”转型的意图比较明显。

由微调至大刀阔斧,复杂因素助推 “内阁”改组

赖清德上任之初,并未在人事安排上大刀阔斧,仅进行了微调,与外界传言的民进党欲以赖清德为中心打造“战斗内阁”的说法大相径庭。而选择在此时刻大动作启动“内阁”人事更迭,主要受到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按照惯例,“一朝天子一朝臣”,新“阁揆”时代的开启,大多伴随新团队的重组。尤其自2000年以来,“内阁”人事呈现高度不稳定态势,台当局大多采取“短线操作”套路,因应短期需求。赖清德去年9月上任时,除了“行政院”副院长施俊吉、秘书长卓荣泰及“国发会主委”陈美伶、“金管会主委”顾立雄为新任外,其余“部会”首长全部留任。可见,赖清德上任后的“内阁改组”并未完成,起初微调只是权宜之策,暂时之举。任职期间,“内阁”异动的传闻也一直屡见不鲜,此次的人事调整是“赖内阁”正式启动的改组程序。

二是台当局执政问题层出不穷,部分首长的适任性争议不断。叶俊荣在“内政部长”任内,被诟病既未提升行政程序的正当水平与民主参与度,也未积极与多数民间社运团体进行有效沟通,更在许多问题上处理欠妥,如日趋增加的土地征收争议,役政、宗教事务状况百出等。而“教育部”在“拔管(管中闵)案”即拔除台大准校长管中闵上已折损两位“教育部长”,前“教育部长”吴茂昆上任40天就挂靴而去。“拔管”已演变为荒诞闹剧。另外,原“交通部长”贺陈旦上任以来也一直争议不断,尤其连续爆发台铁爆炸案、大陆游客火烧车案及苏花公路输运危机案等。“内阁”运转失灵,台当局急需通过“换血”以缓冲民怨。

三是重组“战斗内阁”,全力备战选举。由于民进党执政乏力,已严重拖累选情,即使一直以民进党利益为重,复仇打压国民党,许多选区选情也已拉响警报。在台北市,由于“绿白”分手,民进党籍候选人姚文智与柯文哲、国民党籍候选人丁守中形成鼎立之势,丁守中民调领先;在新北市,即使民进党征召“天王”苏贞昌,并炒作文大宿舍事件意在“封侯(侯友谊)”,也并未对侯友谊的看涨选情造成致命伤害;而在台中市,红黑派合力“挺蓝”的态势也给予施政不佳、寻求连任的民进党籍市长林佳龙施加了巨大压力;尤其令民进党焦虑的是,在铁票区高雄,国民党籍候选人韩国瑜从“初选黑马”变“选举台风”,吹动民进党稳如泰山的选情,并有望成为传奇。年底的县市长选举被视为2020年大选前的中期考核,民进党重组“选举摆中间,民生放两边”的“选举内阁”,期望通过政策导向和经费运用全力替民进党选情服务。

“新内阁”政治色彩强化,“战斗内阁”俨然成型

对于此次人事大换血,赖清德表示为了配合执政节奏,第一阶段是迅速规划各种建设跟改革,所以有关的法律都用急行军的速度完成,改革、规划都到位;第二阶段是落实执行规划,但从“内阁”改组方向、特点可见,“新内阁”政治色彩强,并非所谓的“事实内阁”,而是“战斗内阁”。

一是政治酬庸与派系妥协。此次“内阁”改组人员多为新潮流系,吴宏谋更是继“劳动部长”许铭春、“交通部政务次长”王国材,“卫福部政务次长”何启功后,第四位“入阁”的陈菊人马。发言人谷辣斯·尤达卡也由新潮流系总召“桃园市长”郑文灿推荐。赖清德与蔡英文办公室秘书长陈菊均属新潮流系。新潮流系势力在此次人事变动中得到巩固与加强。新潮流系在各级行政机构中掌管众多要职,成为党内护桩或牵制蔡英文的最重要力量,与蔡英文的关系微妙。在此次人事变动中,仍有蔡“下指导棋”的身影,“天下第一部”的“内政部”新任首长徐国勇为英系人马,谷辣斯·尤达卡任台北市小英之友会秘书长,两人备受蔡英文的赏识与栽培。另外,因前“法务部长”邱太三与陈水扁或深绿不睦,此次卸任被质疑蔡当局向“深绿势力”妥协。而对于“教育部长”一职,赖清德等高层原本属意民进党“区域立委”管碧玲。管碧玲属“谢系”,曾任高雄市局处首长,一经“入阁”,还可化解因“第10届‘立法委员’选举区变更案”导致的高雄市地方“立委”减一席的争议,但因考虑到管“入阁”会引发“立委”补选的不确定性,最终由叶俊荣转任。可见,此次改组仍以平衡派系、政治酬庸为重。

二是以选举思维指导,注重政治经验与年轻化。此次“内阁”改组的人员考虑上更注重政治历练经验与政治攻防能力,一转蔡英文上台初始重视学者治政的方向,转向“战斗”经验丰富政务官治政的方向。徐国勇被称为“最佳政府公关”,比学者更深谙政治。谷辣斯·尤达卡行事风格与徐国勇如出一辙,口才辨给,攻防能力强,原住民的身份还可带来向原住民族示好的附带利益。年轻化也是此次“阁员”人选的特点之一。谷辣斯·尤达卡仅44岁,“财政部长”苏建荣57岁,可增加“内阁”的活力与战斗力。这都是在选举思维、选举至上的指导下进行的。

三是侧重内政、经济方向。此次“内阁改组”由赖清德主导,所涉部门都在其权限范围之内,侧重内政、经济方向,并未涉及蔡英文负责的涉外事务、安全、防务范畴,如“外交部”“国防部”“大陆委员会”等。主要观察点为,一方面蔡当局希望以“提振经济,改造民生”为旗号,缓解执政危机,拉抬选情;另一方面蔡英文与赖清德关系微妙。赖清德仍是蔡英文在党内的最大挑战者,因此蔡英文审慎经营与赖的关系。根据台相关规定,“行政院长”有责无权,已沦为“总统”的幕僚长,任命赖清德为“行政院长”既可以利用“赖神”的威望,安抚深绿,巩固基本盘,也可以使赖忙于应对经济空洞化、民粹主义盛行的复杂局面,使赖与其绑在一起,不得不努力为其绑桩。

下药不对“症”,“战斗内阁”如何为民进党解套?

此番“内阁”人事调整以选举思维为指导,政治色彩浓,派系色彩重,并非对台当局执政危机的症结“下药”,方向、路线的偏离使“战斗内阁”很难在解决“内忧外患”上取得效应。

一是无益于解决两岸关系困境。蔡当局面临的执政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柔性、隐性台独”路线,使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引发的。蔡当局避重就轻,回避两岸关系问题,甚至利用鼓吹台美关系升级,转移两岸关系危机的影响,并在此次人事调整中,仅在内政、财经、教育等“部会”职位上“拆东墙补西墙”,完全以政党利益为先。选举思维执政的狭隘格局,既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也不利于内政危机的解决,并强化其“公器私用”的形象。

二是“阁员”适任性面临考验。选战布局式的人事变动,必引发各界对人员适任性的监督。由于“内政部”掌管民政、户政、地政、警政、营建等大量资源,有望成为民进党选战的最大助力之一。因此蔡当局为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放置最重用的人,使叶俊荣转任“教育部长”。但“教育部”面临棘手的“拔管案”,并已经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不易解套。“教育部长”已演变为“高危”职位。叶俊荣是学者从政,坐稳不易。而徐国勇虽然选战经验丰富,政治攻防得力,但缺乏专业性与执政经验的加持,是否能将“天下第一部”运转好,也有待观察。

三是蔡与赖同床异梦的关系成为隐患。从两人的互动与人事安排等,可见两人的心结并未解除。蔡英文始终防范赖清德的挑战,而赖清德也并未放弃对“大位”的觊觎。当初,赖清德担任“行政院长”一职,并非是蔡赖的“两情相悦”。“行政院长”一职对于赖清德来说是一种禁锢甚至是烫手山芋,做得好是蔡英文执政得力,做不好负罪辞职,跌下“神坛”,实属进退维艰的选择。但赖背后有强大的新潮流系支持,而新潮流系也是蔡英文执政需要倚重的重要力量。蔡赖仍保持“面和心不和”的微妙关系,但在此次人事调整中,也可见赖的权限相对有限,并受到蔡的干预。蔡与赖同床异梦的关系也将成为执政危机,甚至是民进党内部风暴的潜在因素。(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编王义伟 编辑严葭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