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银行业外资股比全面松绑 银行不拒绝 外资在观望

作者:王仲琦 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7-06 12:50:40

摘要:德意志银行(中国)行长朱彤此前公开表示,经历过去10年探索,德银中国的战略逐渐清晰——要做什么,在哪里投入,是有选择的,而不是铺摊子。

银行业外资股比全面松绑 银行不拒绝 外资在观望

见习记者 王仲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冉学东 北京报道

“目前还没有境外机构沟通接洽入股银行的股份。”苏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日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新版负面清单取消银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此举被称作是“超乎想象的开放措施”。

不过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新版负面清单发布一周后,境外投行和机构表现相对冷静,目前尚没有公开表示准备增持和参股的外资机构。

浙江一家城商行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说:“目前该行的外资股东没有表示增持银行股份的愿望。”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对外资参股和增持中资银行股份持谨慎的态度。董登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A股市场上银行股的价格比较便宜,甚至出现破净潮。在新版负面清单的加持下,这时候确实是外资参股和增持中资银行的好时机,但外资进来不是为了短炒一把就跑,一般都是作为全球战略布局,因此外资进来不会一蹴而就,而且外资根据自身的战略布局也不可能一窝蜂似的冲进来。”

德意志银行(中国)行长朱彤此前公开表示,经历过去10年探索,德银中国的战略逐渐清晰——要做什么,在哪里投入,是有选择的,而不是铺摊子。

中小银行或成外资标的

近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外资银行发展及政策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新一轮银行业开放政策下,外资银行将进一步增持中资机构以实现综合化经营架构,但受其投资决策和监管政策的影响,外资银行扩张节奏不会过快。

《报告》披露,从入股情况来看,2004年以来,大量外资投资者开始投资中资银行,2007年末共有25家中资银行引入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而2008年至2017年,外资持股行为发生切换,至少有10家大型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遭外资股东撤资或减持;而入股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外资银行有所增加,至少有16家外资银行入股17家中小银行。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在A股26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存在外资银行股东的身影。汇丰银行及其子公司截至今年一度末合计持有交通银行141.38亿股H股;荷兰商业银行(ING BANK N.V.)持有北京银行27.55亿股股份;法国巴黎银行持有南京银行12.61亿股股份;新加坡华侨银行(含QFII)持有宁波银行10.14亿股;澳洲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持有杭州银行6.59亿股股份;马来西亚丰隆银行(HONG LEONG BANK BERHAD)持有成都银行6.5亿股股份;三菱UFJ银行(MUFG Bank, Ltd.)持有中国银行5.2亿股H股;西班牙桑坦德银行(BANCOSANTANDER,S.A.)持有上海银行5.06亿股股份。

这些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和上海银行外,其余上市银行的外资银行股东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上,且部分接近监管规定的20%的持股比例上限,有的外资银行已成为中资银行的单一第一大股东或第二大股东。如新加坡华侨银行(含QFII)持股比例为20%,汇丰银行及其子公司合计持股比例为19.04%、澳洲联邦银行与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对各自中资银行的持股例也均达到了18%。

随着20%比例上限的打破,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无法取得控股权等顾虑或将被打消,未来是否重新掀起一轮外资银行增持、参股中资银行潮,也将成为银行业外资股比松绑后的一大看点。

本报记者注意到,从银行类型看,上述8家外资参股的银行中,除了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外,其余6家都是中小银行。

为什么外资会青睐中小银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境外机构大规模持股国内大型银行的可能性不大,但逐步提高对中小型银行的持股力度的可能性会相对更大一些。

另外,外资对大型银行实现控股难度较大,相对而言,外资持股或控股国内中小银行更便于操作。同时,中小银行通常都专注经营某一个特定的地区或某一个细分市场,也更符合外资银行的战略架构。

外资仍在观望

这次向外资进一步开放银行领域,被业界称之为“超乎想象的开放措施”。然而市场反应却有些不温不火,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多家外资参股的中小银行均表示,目前没有听说外资股东准备增持。

外资按兵不动、仍在观望,也许可以从中国银行业十几年发展历程找到答案。

开放银行领域在我国银行业发展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加快放开了银行业对外资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在全国范围、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居民经营人民币业务,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负债不得超外汇负债50%的限制、放宽其在华吸收外汇存款的比例限制,降低对外资行营运资金要求等。同时,允许外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中资银行,并允许入股比例至20%。

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8月,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迈出了外资银行入股大型国有中资银行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外资。据统计,截至2007年末,我国共有25家中资银行引入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总额达212.5亿美元。

连平坦言,开放银行业吸引外资进入,是因为当时国内银行业面临多个短板需要弥补。那时候中国市场上资本是稀缺品,银行改制时能够满足一次性资本缺口的境内股东很少;银行本身缺少流程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经验,内资股东不具备为银行提供这些管理经验的能力;市场知名度低,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初期,一个可靠的外资战略股东无疑具有多重意义。

15年后的今天,银行再度面临对外开放的时候,这些难题和缺口都已不复存在。目前在中国,资本早已不是稀缺品,理想的投资标的才是稀罕物。经过1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银行不仅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也经历了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考验,其流程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早已大幅度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资管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银行的业务复杂程度已经堪比甚至超过国外同业。

连平认为,如今在同等条件和情况下,外资还能为中资银行带来什么呢?事实上,从农行回归A股开始,外资就已经不在是中资全国性银行战略股东的首选目标。近年,一些银行在引入战略股东时,更多注重其产业背景和资源整合的互补能力,是不是外资已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另外,中小银行在改造自身短板时,更注重引入市场化的专业团队,股东结构成了次要问题。

“从现在中国银行的现状看,留给外资的空间并不多,这是外资按兵不动、仍在观望的真正原因。”董登新说,“另外,大多外资银行和机构自身财务状况并不乐观,也阻碍了外资大幅扩张”。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