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恐怖”的净息差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6-29 21:28:00

摘要: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最近公布了2017年经营数据,其中净息差为7.02%,对,你没看错,去年该行的净息差就达6.07%,今年进一步上行。而同期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普遍在1.5%-2.5%之间,如此之高的净息差让许多人觉得非常吃惊。

■冉学东

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最近公布了2017年经营数据,其中净息差为7.02%,对,你没看错,去年该行的净息差就达6.07%,今年进一步上行。而同期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普遍在1.5%-2.5%之间,如此之高的净息差让许多人觉得非常吃惊。

其实微众银行还有其他的财务指标也是相当亮丽,微众银行2017年营收同比增速达到175.54%;净利润更是创出了261.1%的增幅,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增幅大约就在10%左右。当然,微众银行的如此增幅与其成立晚、基数低有关,但是7%以上的净息差可谓恐怖。

商业银行净息差是指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的比例,用以衡量商业银行生息资产获取利息收入的能力。最近几年由于宏观经济下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金融市场的变化,银行负债成本抬升,同时利息收入却下行,银行业的净息差一直呈下降态势。

去年中国银行业净息差呈现分化局面,大型国有银行净息差开始回升,大行网点多,传统客户稳定低廉,资产端定价能力提升,净息差提高较多;股份行和城商行净息差还呈下降局面,这是由于网点少,历史形成的客户积累比较少,不能通过存款得到低成本资金,只能通过同业负债等方式向大行高成本拿资金,或者通过发行大额存单和银行理财产品过日子,成本很高,净息差就下来了。

现在回到微众银行,其最大的特点是,轻型化、无网点、大数据风控等等, 2017年的存款只有55亿元,它的资金主要来自同业,其本质上就是从同业借来款项再投放给贷款客户,中间赚取利差,类似于互联网金融比较普遍的助贷模式。

微众银行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于微粒贷,即通过微信和QQ向用户推出微粒贷,跟普通现金贷一样,微粒贷无抵押、无担保。因为利率符合政策规定,所以也是合法的。

我们知道现金贷是暴利,其资金来源于其他金融机构,还能获得如此高的净息差,原因当然主要是其获客工具的巨大流量。2017年,微众银行授信客户超过340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0倍。累计向1200万人在线发放贷款87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0倍和3.27倍。

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就走了一条跟传统银行不同的路子,按照其高管的说法就是要做连接,做平台,这个定位就是依靠其大股东优势,也是一个很讨巧的方法。按照董事长顾敏的说法,传统银行把所有风险都自己承担下来,微众银行做平台的模式事实上是分散了风险。

不过,一般而言,金融企业就是经营风险的,最终是否能胜出,不在于承担风险大小,而是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就科技水平而言,目前互联网银行尚不能跟国有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相比。

也就是说,在微粒贷的模式中同业合作银行获取了收益,也承担了风险,放贷银行也获得了收益,根据目前的净息差,获取的收益相当高,这其中除了风险补偿外,巨大流量导致的获客成本的降低是微众银行超高净息差的最根本的原因。

由此笔者可以下断言,微众银行的净息差已经到了最高点,未来会逐步收敛。由于去年对现金贷的整治,部分客户流向腾讯、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但是互联网流量增长遇到瓶颈,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符合现金贷的小额分散的个人客户空间已经有限,这也限制现金贷的增长。

传统银行也已经意识到个人分散小额客户的价值并布局多年,以工行、建行、招行、平安和民生银行等为代表的传统银行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有些甚至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其实这就是冲着现金贷业务去的,其他银行必然纷纷跟进,同业合作的空间也应该是逐步收敛的。

对于传统银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是存款立行,对于互联网银行来讲,这个说法就不成立吗?打开微众银行2017年年报,2016年存款33亿,2017年也只有53亿,增幅没法跟净利润增幅比,存款正是商业银行低成本资金的源泉。

去年以来监管层开始去杠杆去刚兑,同业业务大幅压缩、成本飙升,同业存单利率一升再升。商业银行存款非常宝贵,在这种处境下,除了个别农商行和邮储银行外,宝贵的存款资源,他们可能更加倾向于自己创造资产获利,而不是借给别人。

无论如何,微众银行的探索是宝贵的,业绩也相当惊人,但是在成绩面前,也要随着市场的发展,对其模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超高的净息差不可能永远保持。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