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中泰信托不良率超10% 公司实控人仍未阳光化

作者:吴敏 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6-08 22:37:42

摘要:值得一提的是,中泰信托实际控制人不明不仅是这次遭重罚的原因,同样也因为其错综复杂的股东问题,多年来中泰信托注册资本金一直停留在5.166亿元,位列行业倒数第二位。

中泰信托不良率超10% 公司实控人仍未阳光化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冉学东 北京报道

2018年对于中泰信托而言,注定是坎坷的一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共40家信托公司存在自营不良,其中,有5家不良率超过10%,中泰信托赫然在列。

同时,2017年底,因实控人不明等问题,中泰信托被上海银监局责令暂停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存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得再募集。而这一处罚至今已有半年,中泰信托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该处罚尚未解除,公司实际控制人阳光化还在推进中。”这对中泰信托也可谓十分“致命”。

此外,中泰信托还急需一位新总裁主持大局。

不良率高达10.28%

中泰信托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不良信用风险资产合计为4.8亿元,信用风险资产合计为46.6亿元,其中正常类39.6亿元、关注类2.25亿元、次级类1.25亿元、可疑类0元、损失类3.54亿元。本年度,信用风险资产不良率为10.28%。

按照信托法规定,信托公司自营资产应与信托资产分开管理。而目前信托公司年报披露的不良率主要是指自营资产的不良部分。

事实上,近年来因信托业增资潮,2014年开始,信托自营不良率就在下降,2017年行业自营不良率降至2.34%。但中泰信托自营不良却不降反升,从2016年的7.22%大幅上升至10.28%。

著名信托专家孙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营不良率是观察信托公司风险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信托公司的信用风险资产不良率达到5%就已经很高了,而中泰信托高达10.28%的不良率也恰恰印证了其经营管理水平很差,风险控制很弱。而且这么高的不良率不仅会影响其业务的开展,同时对它的募资也会有影响。”

此外,本报记者还注意到,中泰信托自营贷款的前5名企业均出现逾期。

该5名企业分别为深圳市凯泰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金盟发实业有限公司、黄山长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华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海南海金宁实业有限公司,前3家企业所占贷款总额比例均为22.79%,后两家所占贷款总额比例依次为16.66%、14.98%。

孙飞告诉本报记者:“正是因为其经营管理水平差,风险控制弱,才会导致有这么多的逾期。当然自营逾期相比较信托资金的逾期还好点,自营逾期信托公司可以自己去消化。但如果是信托资金的逾期对客户的影响就很大,尤其是集合信托,现在集合信托不允许刚性兑付了,如果发生逾期就会对信托公司的信用造成很大的伤害。”

中泰信托相关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表示,不良率增加主要是因为在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中的次级类新增了约1.2亿元涉诉项目的本金。公司已足额计提拨备。信用风险资产不良率仅反映报告期内公司信用风险资产相关情况,远非公司资产质量全貌。

事实上,除了自营不良率,部分公司还会披露信托不良率。“两者虽然没有直接关联,但若用自有资金接了信托风险项目,那么自营不良率自然就会上升,也就是说,假如某个信托项目有兑付风险,信托公司就用自营承接受益权,让其他委托人退出,然后自己慢慢化解。实际这就是刚兑,当然了,现在资管新规禁止刚兑,所以即使有这种情况,大多数也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一位资深信托经理说道。

实控人尚未阳光化

除了不良率的上升,近两年中泰信托的经营业绩同样呈负增长状态,截至2017年底,中泰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372.34亿元,同比下降29.9%;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下降28.4%;2017年净利润为2.4亿元,同比下降16.9%。不难看出,其各项指标均处于行业下游。

雪上加霜的是,2017年12月,上海银监局指出,在对中泰信托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中发现其法人治理存在严重缺陷,实际控制人不明,部分业务开展违反相关法规规定。因此责令中泰信托暂停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存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得再募集。

从中泰信托2017年度内已清算结束的集合类、单一类资金信托项目个数来看,几乎各占一半,其中集合类51个、单一类53个。

上述资深信托经理告诉本报记者:“暂停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对信托公司来说影响非常大,资金端几乎就断了,资金端、资产端两端要对上才能做项目。”

孙飞亦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于信托公司来讲,主要资金来源就是集合信托。并且集合信托业务的信托报酬也是很多信托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距离暂停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有半年之久,势必会对其2018年的经营业绩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对于此项处罚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中泰信托相关人士回复本报记者时表示,短期来看,监管机关的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对公司经营管理形成压力,长期来看,监管机关关注的实际控制人阳光化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实际控制人阳光化工作,我司高度重视,已协调公司股东等相关方面提供落实时间表和进程安排,以便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按时落实监管要求。我们也希望依靠包括公司、股东、德瑞股权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各受益人多方的努力和工作,尽快完成实际控制人阳光化工作,取得监管机关的认可,以尽早解除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全面恢复公司集合信托业务的展业。

值得一提的是,中泰信托实际控制人不明不仅是这次遭重罚的原因,同样也因为其错综复杂的股东问题,多年来中泰信托注册资本金一直停留在5.166亿元,位列行业倒数第二位。

中泰信托2017年年报显示,其股东共有6家,持股10%以上的有3家,分别是华闻控股、新黄浦、广联投资,持有的股份依次为31.57%、29.97%和20%。

值得一提的是,这3家股东之间关联密切,其中,北京信托-德瑞股权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有华闻控股100%股权。华闻控股持有广联投资63.71%的股权,华闻控股及广联投资分别持有上海新华闻50%的股权,上海新华闻又持有新黄浦25%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

看似十分复杂的股权关系,但也不难发现其实际控制人最终指向北京信托-德瑞信托计划这一金融产品。这一结论还被戏称为信托业十大未解之谜。

那么,德瑞信托计划背后的受益人又是谁呢?

根据新黄浦置业2012年披露的信息显示,德瑞信托计划有4名劣后受益人,分别是易建科技、盛宝通达、智尚劢合与桥润资产,所占信托份额依次为32.5%、32.5%、25%和10%。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易建科技成立于2002年之外,其余3名劣后受益人均是于2011年新成立的企业,恰好是在投资德瑞信托计划之前。

根据启信宝公示信息,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2017年8月14日进行的抽查检查中,由于无法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与之取得联系,智尚劢合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也就是说,德瑞信托计划的劣后受益人,并非实际经营的实体,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另有其人。

然而,在《信托公司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信托公司明确提出“股东阳光化要求”,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或者管理信托公司的股权,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上海银监局在2017年初就曾要求中泰信托股东阳光化必须在2017年底有实质性进展。但时至今日,中泰信托的实际控制人之谜仍未解开。中泰信托一位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阳光化还在推进中。

伴随着种种不确定因素,今年3月初,担任中泰信托总裁11年之久的周雄也辞职离开,该职位便一直由副总裁陈乃道代任。近日,中泰信托公开发布了一则总裁的招聘启事,要求具备大中型信托公司总部或者总裁实践经验。中泰信托相关人士称,目前总裁招聘事宜还在推进中。

对此,孙飞向本报记者表示,“一家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以及长期业务规划和业务创新都离不开总裁的全方面指导,因此中泰信托的总裁一职应该要尽快归位,才有利于其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