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商务部首次公布国家级经开区“体检报告” 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

作者:徐芸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5-15 11:38:37

摘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被视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日前,商务部首次公布了对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考核评价结果。考核显示,这些开发区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劳动生产率已达44.6万元/人,远高于同期全国劳动生产率9.5万元/人的平均水平。

商务部首次公布国家级经开区“体检报告” 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被视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日前,商务部首次公布了对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考核评价结果。考核显示,这些开发区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劳动生产率已达44.6万元/人,远高于同期全国劳动生产率9.5万元/人的平均水平。

“前些年受各种因素影响,国家级经开区曾一度出现利用外资等指标增速放缓的迹象,但我们也要看到,国家级经开区的基本面依然稳固。”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勇在介绍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情况时指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级经开区一直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商务部此次对全部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的2016年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体检”和量化评价。

考核评价综合排名前30名的国家级经开区东部地区有21家,中部地区6家,西部地区3家。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既有改革开放初期创建,40年来一直锐意改革、引领开放的“老字号”国家级经开区,也有近年来刚刚跻身“国家队”行列的后起之秀;既有注重开放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沿海国家级经开区,也有注重学习复制、承接产业转移收效明显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开区。总体上呈现百花齐放、各有亮点的新气象和新作为。

其中,长三角地区的经开区不论是发展数量还是质量上,均领跑全国。

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目前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长三角地区就拥有45个,占20%左右。其中仅江苏省内的经开区数量就达到26个,是拥有国家级经开区数量最多的省份。

而作为沿海开放型经济大省的江苏,在新一轮考核中表现抢眼。不仅苏州工业园蝉联第一,综合排名前十的经开区中,江苏就独揽四席,分别是排名第一的苏州工业园区,排名第六、第七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排名第十的南京经济开发区。而徐州、常熟、连云港经开区也跻身全国前三十名。此外,苏州工业园还同时位列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两项单项排名第一。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苏州工业园区的279家企业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420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超95亿美元,其中近一半企业把项目投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同时,园区企业境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截至去年12月,园区共有270家企业在52个国家及地区投资了411个项目,新批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达93.65亿美元。今年前3个月,又有9家企业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投资了9个项目,中方协议出资额1.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4.41%。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郁鸿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江苏在沿海开发体制和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土地利用、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和港城联动方面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除长三角地区之外,记者注意到,在综合排名前30名中,东北地区也有4个经开区上榜,其中长春经济开发区在利用外资方面排名全国第二。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约占全国利用外资的20%,其中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利用外资占比较上年提升3.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超过7200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20%,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超过2700亿美元。

除了发挥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之外,国家级经开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注重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也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最明显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级经开区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李勇表示,近年来,国家级经开区重视创新驱动,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国家级经开区劳动生产率已达44.6万元/人,远高于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9.5万元/人的平均水平。区内企业在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集聚方面也有出色表现,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拥有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超过640家,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拥有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超过680家,有力推进了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经开区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