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金融开放打破刚兑 资管行业比能力的时候到了

作者:肖君秀 孟俊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4-20 20:24:15

摘要:资管新规下发只剩下时间问题,其中明确提出打破刚兑。在金融行业对外资全开放,外资净值化管理模式进入,为打破刚兑再加一道“催化剂”。

金融开放打破刚兑  资管行业比能力的时候到了

■肖君秀 孟俊莲

“刚兑是一种瘾,一旦沾上就很难戒掉。”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最近的研报中如此表示。不过, 2018年资管业务走到蜕变与新生的时刻,因为“刚兑消耗金融体系稳定性与安全性,即使上瘾也是必须要打破的”。

日前,我国宣布了金融大开放的政策,各大外资机构跃跃欲试,同时也期望到我国资管大市场来分一杯羹,那么对于我国资管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告诉华夏财富君,外资理财模式成熟,进来会加快资管业务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

打破刚兑喊了许多年,我国资管行业不但没有打破刚兑,而且管理规模一路攀升,目前已超过百万亿级别,其中保本保收益的刚兑产品占了多数。资管新规下发只剩下时间问题,其中明确提出打破刚兑。在金融行业对外资全开放,外资净值化管理模式进入,为打破刚兑再加一道“催化剂”。

破刚兑“上路”

刚性兑付类的产品,居民几乎都接触过,也很喜欢。比如银行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信托产品、证券账户里的隔夜理财等等,这些产品看起来“非常美好”,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出好几倍,又没有风险,双方都“乐见其成”。但是这样的“好事情”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李奇霖认为,刚兑的背后,隐藏了借新换旧、用其他资金来救急,实际上有“庞氏”的味道,“新人救旧人”,这些风险都积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些资金大的流向,主要是绕开监管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在这两个领域堆起风险或者泡沫。

“金融对外资开放,外资机构进来,会倒逼本土资管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与欧美资管看齐。同时倒逼金融机构在资管业务上提高专业度,以及风险管理的能力,从而把资管业务做得更好。”孙立坚认为,资管行业刚兑如今玩不下去了。

一面是对外资开放,产生鲶鱼效应;一面是金融行业实现统一监管、穿透式监管,在制度上消除监管真空与监管套利。资管新规中,专门强调了打破刚兑,同时所有资管产品实现净值化管理。与以往银行下发的理财产品规定截然不同的是,此次资管新规当中还专门提出了监管处罚与举报措施。过渡期时间一到,如果还刚兑,没有实现净值化管理,监管层就要采取处罚措施了。

资管新规最终通过版还在等待时机下发,市场普遍预计与此前下发的草案不会有太大出入,只是个别细节方面会有变动。

华南一券商资管业务人士认为,资管行业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未来银行、保险、证券在资产管理方面,分工更细,各自发挥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

“股票、债券这方面,我们都有专业优势,未来肯定是从专业方面入手,打造有优势、有特色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上述华南券商资管业务人士称。

孙立坚认为,这个时候外资全面放开准入恰到好处,“外资大机构在私人财富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后台也有严格的风控管理系统,他们往往针对高净值人群,进行差异化产品竞争。这正好可以为资管业务转型提供借鉴,在竞争当中互相促进。”

资管业务回归本源,理财产品就是理财产品,实现净值化管理,投资者需要风险自担。而非假借理财产品之名,实行表外信贷之实,套利监管,使信贷政策走形失真,导致限制性行业和领域依然源源不断输血加杠杆。更为严重的是,表外理财或通道业务,规模越来越大,积累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旦对接的资产价格出现大波动,或者对接的平台出现问题,那么整个资产管理的大池子便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后果非常严重。

比能力的时候到了

外资金融机构,正在对中国资管市场虎视眈眈,广阔的市场机会对他们充满吸引力。

4月9日,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 (BlackRock)公布了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致股东的年度信,其中称公司首要事项之一,便是增强在亚洲的存在和渗透,特别是在中国。

上述华南券商资管业务人士称,打破刚兑之后,市场的资金依然存在,而且未来规模会越来越大,这正是外资蠢蠢欲动的根本原因。投资者还是要理财增值,但是整个市场将重新进行洗牌,竞争会比从前激烈得多,外资当然也想这时候进来,切走一块蛋糕。

据瑞银(UBS)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缩减对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活动的限制,至2025年中国的共同基金产业可能上涨至7.5万亿美元,达到美国市场规模近半。并预计同一时期中国共同基金的运行费用将扩大5倍至420亿美元。

未来随着居民手中的财富不断增加,不仅仅是基金行业,我国整个资管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是目前需要经历痛苦的转型,比如银行、信托、券商等全部打破刚兑,银行不能发保本理财,私募基金门槛提高,公募基金不得进行份额分级等。

资管业务痛苦转型已经开始,接下来新生的方向何在?

“外资进来了,中外资同等对待,那么就是比实力的时候到了。一是理财产品的创新与设计,哪一家产品好,投资者就会去买哪一家,而不是刚兑之下同类产品每家收益差不多。二是产品服务,互联网时代更讲究产品的方便性,服务的到位与贴心,服务成为抢客户的重要手段。三是资产管理观念上的比拼,外资财富管理更讲究稳健、持久,而国内理财产品更重视高收益,但在净值化管理时代来临,稳健才是核心竞争力,一旦出现风险会影响机构信誉,从而对业务带来冲击。” 上述华南券商资管业务人士表示,未来竞争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比拼实力的时候到了。

截至2016年末,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规模总计超百亿,其中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亿元;保险资管计划余额1.7万亿元。

“在中国发展要做好长期的准备,需要多年的耕耘才能在中国基金行业立住脚跟。”拉里·芬克认为,在观察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中,外资公司需要时间和耐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利于银行业打破刚兑,打破刚兑有助于资管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质,促进银行资管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切实提高中资银行资产管理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