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中资创投集体看淡创业板 券商获益成最大赢家

作者:陶盈舟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11 19:30:17

摘要:中资创投集体看淡创业板 券商获益成最大赢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最新的消息宣称,在公布了初审名单后,创业板发审委将在9月12日开会商讨首批上市的20家企业名单,一周一个进展,这样的速度显然令翘首以盼的中资创投们兴奋不已,因为无论推出的时间是9月底还是10月初,业界企盼了10年的创业板都会正式揭开面纱,而中资创投也将迎来集体的退出热潮。
    在清科机构统计出已经过会的94家名单中,有超过三成的企业拥有创投的背景,如果按照此前坊间传言的平均一个企业融资1亿元的规模计算,那么创投支持的企业如果能够上市,便可以从创业板中融资至少38亿。
    不过,与中资创投和企业激动的心情相比,投资者的态度却显得相当平淡,截至9月7日,深交所创业板开户人数依然不到总开户数的5%。
    “从现在市场的资金面和市场环境来看,创业板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市场的承认,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一位驻京外资创投基金的投资经理对此并不乐观,“不少创投在初期投资企业时,资金大多分为几批注入,有些甚至在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一家企业融资大约一亿元的规模来看,一旦创业板只是在上市初期爆炒而缺乏后续市场的支持,那么不要说退出,能否赚回本钱也是问题。”


风险回报不成比例
本土创投看淡创业板

    按照研究机构清科的统计,94家首批通过创业板初审受理企业名单中有38家企业曾披露有VC/PE的投资。
    一旦这些全部上市就意味着和此前预期的一样,创业板开始成为创投退出的渠道之一,也因此包括达晨、深创投等知名的本土创投机构,从2008年起就积极寻找各类符合要求的企业,希望借助创业板实现本土创投的跳跃式发展。
    对此,清科集团研究部的分析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创业板之所以被业界期待,不仅由于它能够丰富中国资本市场层次,使VC/PE投资机构有更加灵活的退出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国内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创业板能够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发展步履维艰的矛盾,助推国内中小企业产业链的完善发展。
    然而,创业板的推出真的能够一举解决诸多的困境吗?今年7月底,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原发改委副主任李子彬就曾直言,创业板对中小企业融资无异于杯水车薪,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创业板现阶段预计是100亿到200亿元的融资规模,就算一个企业融资一亿元,顶多解决200家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而我们有970万家中小企业,这点融资额只能说是精神上的鼓励。”
    实际上,除了李子彬,在被喻为创投盛会的创业板中,记者发现,本土创投成了带头厮杀的领军人物,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以往从不缺席的外资创投却鲜有露面。
    蓝驰创投投资总监屈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很多外资基金都还在观望的阶段,因为按照目前的规定,作为原始股东的创投第一年为锁定期,第二年可以退出50%,第三年才能全身而退,如果成为控股股东,时间则要长达3年,这其中无疑蕴含着诸多的风险。
    “中国市场向来喜欢炒新股,公司一上市时股价被炒上天,可能一年以后股价就会跌得很厉害,而等我们能退出时,股价跌得可能比我们当时投资的估值还低,根本赚不到钱了。”
    几乎相同的是,戈壁投资的徐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创业板现阶段并非他们考虑的退出渠道,除了对于市场本身不确定因素的谨慎外,2007、2008年VC/PE投资的高估值也是他们担心的原因,“市场好的时候,基金为了抢一个项目,估值有时高达十几二十倍,而现在的主板市场估值也就是30倍左右,近期上海也传出推出国际板的消息,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创投最终的回报率。”
    而上述驻京投资经理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外资创投的基金多数规模较大,投资大多在几百万美元以上,因此几轮投资下来,很可能投资的金额就接近亿元。“倘若按照中国创业板的融资规模,一亿人民币的融资额可能只是‘回本而已’,市场一旦出现暴涨暴跌,并不排除血本无归的可能。”


乏人问津引发融资担忧
承销券商或成创业板最大赢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市企业和创投对于创业板信心满满,但来自券商的信息却显示,投资者对此并不买账,近日,多家券商打出了佣金低至1‰的优惠,但依然鲜有投资者前去开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的开户数却已经突破了5000万户,市场冷热两重天的态度无疑令业内再次引发了对创业板融资能力的担忧。
    “想真正从创业板赚到钱可能不像想象的这么容易,一个是监管部门各项防范风险的措施,另一个则是个人投资者对于风险意识的担心,这些都会使得创业板市场或许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火爆。”上述人士坦言。
    显然,当大盘一路从3400点跌至2700点随后开始震荡调整之际,这样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9月3日,刚刚上市的4只新股表现均低于预期,而当天上证指数却大涨了超过100点,其中新股禾盛新材开盘涨幅仅为18.35%,创下IPO重启以来历史新低,而星期六的涨幅也一度低至17.78%。数据同时显示,8月份以来,A股市场的资金出现了大量的流出,两市8月资金出逃达到1300亿元。
    对此,安邦集团在分析报告中指出,这种表现主要是对下半年市场流动性的担心,而从央行近期的动作以及7、8两月连续降低的信贷数据来看,流动性的担心很可能影响到创业板的融资能力。
    不过,尽管市场上近期对于创业板的担忧多过看好,但对于各家企业的承销券商而言,即便创业板上市后股价涨跌不一,目前都不会影响他们在创业板首批赚钱的事实。
    记者发现,如果按照创业板初期融资约200亿元的规模计算,那么算上IPO项目募资额3%、配股和增发项目募资额2%的行业平均水平,券商今年下半年能够从创业板上市中获得的收益已经高达10亿元。
    另一方面,由于今年IPO的重启和频发新股,券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Wind的统计显示,从6月底至8月31日,沪深两市有21家公司的IPO,共募集资金约738亿元,加上18家公司增发和3家公司配股,券商投行近两个月承销与保荐费收入进账已超过30亿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