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惹怒军公教族群,台湾年金改革在破产和永续间走钢索?

作者:杨晶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15 10:13:00

摘要:真正做到藉由全面年金改革挽救台湾濒临破产的财政危机,是对台当局执政能力的检验。

惹怒军公教族群,台湾年金改革在破产和永续间走钢索?

20180227110926541.jpg20180227104338794.jpg

2月27日清晨,台退伍军人反年金改革团体“八百壮士”突袭“立法院”。台媒图


杨晶华


台湾地区的年金制度涵盖了13个种类,包括:军人保险、军人退抚、公教人员保险(公务员、公校教职员、私校教职员)、公务人员退休、学校教职员退休、私校退抚、政务人员退职、法官退养金、劳工保险、劳工退休、民众年金、老农津贴、农民健康保险等。

上述年金制度,结构复杂,差异巨大,不同社会保险与退休金制度的给付条件、资格、财源、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另外,随着台湾地区“高龄化”、“少子化”现象的加剧,退休基金财务缺口问题日趋严重,甚至面临破产危机。因此,台湾地区退休相关制度的改革确实存在一定的迫切性,台历届当局都在推动改革,但进展不大。

蔡英文就任后,开始强势推进年金制度改革,但因蔡当局的改革夹杂了党派私利,手段粗野,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弹。

2017年,台湾“公教年金改革”闯关成功,之后,“军人年金改革方案”也被列为台湾地区“立法院”本会期的优先审查“法案”。但这项针对军人年金的改革方案,争议极大,引起退役军官的激烈反弹,反对者甚至组建了反年金改革团体,经常集会抗议,号称“八百壮士”。

今年2月27日,台湾“立法院”新会期当天,反年金改革人士闯入台“立法院”进行抗争。“蓝天行动联盟”秘书长、退役上校缪德生在抗议中攀墙不慎摔成重伤不治身亡,使这场抗争蒙上了悲剧色彩。


各类年金改革逐渐推进


马英九执政时期也曾推动年金改革,但草拟的相关法案未能通过台“立法院”的审议。

蔡英文在就任前的竞选活动期间,就将年金改革作为重要的政见,向选民做出了承诺。蔡上任的第二周,就以年金改革紧迫为由,成立了“总统府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在年金改革委的第一次会议上,蔡明确表示“年金改革属于现在不做,马上就会后悔的急迫改革事项”。2016年下半年,台年金改革委共召开20场会议。

2017年1月22日,台当局在“总统府”召开了“年金改革国是会议”。这个会议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引发军公教群体的强烈抗议。为保障会议顺利进行,台警方于21日晚间加派警力架设大批拒马以阻止抗议人士。随后,台“立法院”于4月19日开始审查年金改革法案。6月底,台“立法院”陆续通过《公务人员退休资遣抚恤法》、《公立学校教职员退休抚恤条例》,年金改革开始推动。

今年2月27日台“立法院”开始审议的“军人年金改革方案”,目前还处于沟通阶段,预计施行期限为7月1日,与“公教年金改革”同步实施。


年金改革的重点与争议


台“立法院”之前审议通过的《公务人员退休资遣抚恤法》、《公立学校教职员退休资遣抚恤条例》是民进党团提出的方案,相较于其他党团及军公教团体提出的方案,此版本对于公教群体退休标准的制定最为严苛。

这个版本的主要内容为:未来公务人员和公立学校教师领取全额退休金的年龄在5年内逐步提高至65岁;退休金的计算标准从现行的最后1个月薪资,逐年调至最后在职15年的平均薪资;争议最大的18%优惠存款利息于2年半内归零;所得替代率(即员工退休后领取的给付与退休前的薪资所得的比值)也分10年从75%降至60%;退休金支领年龄则延至65岁;退抚基金提拨率上限提升至18%;最低生活保障的“楼地板门槛”金额设为32160元(新台币),低于此标准者不砍退休所得。

对于目前正在审议的“军人年金改革方案”,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表示,最低生活保障的“楼地板门槛”金额设为38990(新台币),是党团小组一致的决议,共识度较高,鉴于军人的特殊性,会比公务人员的待遇要优渥,其他方面还在沟通当中。

对于目前推动的年金改革,军公教群体极为不满,不断发起猛烈的示威活动。究其原因,军公教团体表示,他们并不是一味反对改革,只是希望改革更具合理性、合法性,决策者应更具备同理心,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程序争议。台当局为了体现改革的民主性,从2016年起举办了20次年金改革委会议、4次分区座谈会及“国是会议”,通过上述活动反复协商酝酿的版本,被民进党操控的“立法院”完全推翻。民进党在“立法院”利用多数席次的优势,动辄强渡关山,强行通过法案,使协商形同虚设。

二是目的争议。台当局以延缓退休年金破产时间作为年金改革的重要理由之一。但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各类退休制度的财务状况,军、劳、教、公各基金入不敷出的年度,分别在2011年、2018年、2018年和2019年;各基金用罄的年度分别是2020年、2027年、2030年和2031年。最晚破产的公、教年金却最先进行改革,这使台当局改革的动机备受质疑。

三是合法性、合理性争议。蔡英文在年金改革会议之前,先定下了“溯及既往、无关信赖保护原则”的结论,有悖法理。


年金改革可预判的消极影响


台湾地区年金体制的复杂性增加了整合难度,尤其在政党恶斗、民粹泛滥的政治环境下,改革的良性发展更难保证。台当局推动年金改革的绩效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结合岛内外情势,从改革的发展路径,可以预估其产生的影响。

首先,军公教职业的吸引力将遭到严重削弱。在任何国家或地区,军公教都是政府的重要支柱,肩负维护国家或地区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教育水平、推动行政运作的责任。在担负重任的同时,军公教群体往往会受到更多制度或纪律的约束,甚至要牺牲一部分政治权利,如不得组织工会、不得参与罢工、随时备勤、不得自由出入境等。健全的组织架构与精良的团队能够更好地保障民众的安全和政府的运转效率。苛刻的年金制度不仅会伤害军公教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削弱军公教的职业吸引力,影响组织架构的优化配置和人员的专业素质。

其次,年金改革或对拉动内需产生消极影响。自2016年下半年至今年1月份,台湾地区出口连续16个月正成长,但内需持续低迷,呈现“外热内冷”景象,导致民众对经济复苏无感。从台湾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出口、投资、消费)来看,出口虽然热度较高,但受国际因素影响,稳定性不强,尤其在美国保护主义抬头的带动下,一旦全球景气反转,出口可能会受到冲击。而在投资方面,由于外来投资有限,对台湾地区经济的拉动力不足,岛内投资发展态势也不佳,对经济的推动也非常有限。因此,占GDP比重近六成的民间消费摆脱低迷态势就显得格外重要。随着退休金的减少,军公教群体的消费会更加保守。另外,年金改革会给民众释放出经济不景气、财政入不敷出的信号。在多数民众对未来经济发展与个人收入所得做出消极预判时,其消费也会趋向保守。

再者,年金改革是台当局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年金改革一直是蔡英文执政后推动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其争议也是导火线之一。民进党在野多年擅长制造冲突,但解决问题手段粗糙生硬。 从之前的“王炳忠事件”、《劳动基准法》修正案、“M503航线”议题等便可窥知一二。尤其蔡英文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瓦解、削弱国民党的举措,如今又将矛头对准长期支持国民党的军公教群体,很难不让人将年金改革与政治报复、政治清算联系在一起。因此,如何为自己“正名”,平衡各方矛盾,真正做到藉由全面年金改革挽救台湾濒临破产的财政危机,是对台当局执政能力的检验。

最后,年金改革将影响台社会稳定、激化台社会矛盾。在此次改革中,军公教群体不仅利益受到损失,还被“污名化”,遭批“缴得少少,领得饱饱”、“米虫”、财政破产的“罪魁祸首”等,不满、气愤的氛围弥漫。年金改革作为调节岛内社会福利分配的重要公共政策,因与切身利益相关,不同阵营、不同职业、不同世代的人都极大程度地参与论战,社会抗争增多,社会仇恨加深,报复事件也开始出现。例如,桃园市议员王浩宁因在facebook上发表多篇支持年金改革的文章,遭反年金改革人士不满,服务处被人泼漆。可见,社会矛盾在此事件中被发酵、激化。如果台当局不能做好协调、沟通、安抚工作,社会稳定将受到严重影响。(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编王义伟  编辑严葭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