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富士康股份的36天 “独角兽们”找到上市样本

作者:卢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09 19:27:11

摘要:从2月1日招股书申报稿上报到首发获批,短短36天让富士康股份创造出A股IPO的新速度。富士康股份的火速过审成为观察新经济的风向标,但A股资本市场又能否让拥有27万员工的富士康股份出现转型破局?

富士康股份的36天  “独角兽们”找到上市样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进入大陆投资的第30个年头,代工巨头富士康的登陆A股之路终于尘埃落定。

3月8日,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召开2018年第41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富士康股份”)的首发获得通过。

从2月1日招股书申报稿上报到首发获批,短短36天让富士康股份创造出A股IPO的新速度。富士康股份的火速过审成为观察新经济的风向标,但A股资本市场又能否让拥有27万员工的富士康股份出现转型破局?

火速获批

鸿海的工业互联网业务即将在A股上市。

3月8日晚间,鸿海精密 (2317.TW)宣布其子公司富士康股份在A股上市申请审议通过。公告显示,鸿海持有富士康股份94.223%的股份。富士康股份此前宣布在A股IPO的同时,还欲申请募集资金272.53亿元,发行股本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0%。

富士康股份是鸿海子公司,拥有员工27万,2017年度营业收入为3545.44亿元,其中八成来自海外。而在富士康股份上市后,鸿海集团将持有85%的已发行股份。

富士康股份目前没有实际控制人。招股书显示,这源于其母公司鸿海精密同样没有实际控制人。鸿海精密2016年年报显示,其董事长郭台铭合计持有总股本的12.25%,为最大股东。以此粗略计算,郭台铭通过鸿海精密间接持有富士康股份约11.5%的股份。目前富士康股份的控股股东为中坚公司,直接持有41.14%股权,鸿海精密间接持有中坚公司100%的股权。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的情况并不鲜见,万科就是其中一例。

富士康股份踏上的是一条A股“保送”之路。36天的排队时间远远低于过往首发企业的平均排队时间。有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国内A股上市要经过申报、受理、预先披露、反馈会、反馈意见回复及更新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委、核准发行等一系列流程,其中仅预披露材料到更新预披露期间通常需要等半年时间。此外,“公司成立时间未满3年”这个“硬伤”此前也已经被监管部门开了绿灯。

事实上,将大陆业务在A股分拆上市是鸿海早已宣布的战略。2015年6月25日,鸿海召开股东大会。郭台铭当时在会上表示,鸿海在大陆的业务有可能在未来3到5年内分拆登陆沪深股市。

对于后续计划,3月8日,富士康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风向标意义

为什么富士康股份受到如此青睐?

272.532亿元的募资额让它的融资规模在A股募资史上排名第11位,排在它前面的均为国字头的央企。此外,富士康股份更是A股募资额超200亿的唯一一家科技企业。

而富士康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也在A股位列第一梯队。

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3年间,富士康股份的营收分别高达2728亿元、2727.12亿元和3545.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其2017年营收规模在A股排名第14位,超过了中国联通。

2015-2017年,富士康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50 亿元、143.66 亿元和158.68 亿元。其2017年净利润在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27位,位列美的集团之前。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营收规模和净利润都在A股占据优势,但富士康股份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并不高。发审委会议提出的五大问题中,也指出富士康股份财务指标呈现低毛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较高等特点。

从毛利率来看,2017年富士康股份的综合毛利率约为10.14%。此外,富士康股份过去3年的净利润率也都在5%左右浮动。2017年其净利润率仅为4.42%。而富士康股份的负债率也从2015年的45.7%上升到2017年的81%。

富士康股份IPO的一路绿灯将成为外界观察未来新经济的风向标。近期监管部门多次表态支持“四新”企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近日表示,“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改革发行上市制度,深化主板和创业板改革,有力增加制度包容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支持力度。”而此前还有消息称,对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四大新经济领域中拟上市“独角兽”,监管部门将放宽审批条件。

申万宏源分析师林瑾认为,富士康的“即报即审”、闪电上会从侧面反映了加快新经济布局迫在眉睫,也充分体现了证券市场超常规、大力度支持“四新”行动正逐步落实。多位业内人士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次IPO流程或将成为日后新经济领域中独角兽公司们的上市样本。

转型破局?

拿出自己工业互联网业务在A股上市的代工巨头鸿海,在大陆以富士康知名。但其一直试图撕掉自己身上的代工标签。

招股书显示,富士康股份拟募集的273亿元中,涉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募投资金达到了173亿元,占资金总额的63%。其余的投资项目还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领域。

在募资加速自己转型的同时,鸿海早就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经济的风口。鸿海的投资名单中已有美图秀秀、滴滴出行、创新工场、Face++等多家新兴业态独角兽。而在今年2月,除了以3亿元获得小鹏汽车2.94%的股份外,鸿海还涉足区块链业务,以1800万美元投资虚拟货币商业银行项目Bradmer。

但不容忽视的是,苹果依然对鸿海举足轻重。3月8日,苹果公布了自己2018年前200名供应链厂商名单,而泛鸿海系的相关据点达到37个,比去年多出3个。

在依赖苹果的同时,鸿海的净利润下滑也显示出其从代工转型的迫切。鸿海此前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当期其营收为1.08万亿元新台币,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210亿元新台币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9%,这也是鸿海精密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郭简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代工企业来说,制造业成本较高,但利润率太低,鸿海一直在寻求转型。此外,他还表示,富士康股份所从事的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通讯技术、8K影像数据等业务在资本市场受到欢迎,在国内A股上市有利于其融资。

大陆资本市场,能否成为鸿海转型的强心针?

责任编辑:黄兴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